胡禮湘
先看下面的兩段話:
1.十多年過去了,教輔材料市場也出現(xiàn)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種類繁雜、質量良莠不齊、價格虛高、市場混亂、使用缺乏規(guī)范。(《與學校.利益相關單位不得再編寫教輔材料》,2012年2月25日《中國青年報》)
2.在東華門大街道路兩側,臨街幾乎全是商鋪、小餐館、旅游紀念品店、食品店,加蓋二層、三層違建比比皆是,所賣的東西也良莠不齊,以低端的居多,極少能體現(xiàn)古都北京特色。(《治理開墻打洞修復北京歷史原貌》,2017年6月12日第24期《嘹望》)
這兩段話都用了“良莠不齊”:第一段話說,教輔材料“質量良莠不齊”;第二段話說,“所賣的東西也良莠不齊”。若問這兩段話中的“良莠不齊”用得是否正確,筆者以為不能一概而論。
“良莠不齊”是成語,本義是說莊稼和野草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很像谷子,?;煸诤堂缰校ㄈ缜濉の目怠秲号⑿?傳》:“無如眾生愚賢不等,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齊。”)人們常用它比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如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候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保?/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12年第6版)注:
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質壞的人)
可見,“良莠不齊”的適用對象只能為“人”。上面第一段話,發(fā)表于2012年2月25日,應依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來判斷,用“良莠不齊”形容“教輔材料”的質量,用錯了對象,屬用詞不當。
不過,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變化,語言也在發(fā)展變化,“良莠不齊”就是一例?!冬F(xiàn)代漢語詞典》(2016年第7版)注:
良莠不齊,指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質壞的)
顯而易見,“良莠不齊”的詞義已有變化,其適用對象由“人”擴大到了“人”和“物”。因此,使用“良莠不齊”也要跟進這種變化。上面第二段話,發(fā)表于2017年6月12日,應依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來判斷,用“良莠不齊”形容“所賣的東西”,對象相符,用詞正確。再看下面的一段話:
錢武肅王尊重文化,崇儒興學,對子孫后代的讀書教育極為關注,要求甚嚴。他留下“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的訓詞,于是,吳越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也是錢王子孫鼎盛、英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這段話用了成語“上行下效”,說的是錢武肅王對吳越產生了好的影響。那么,這段話中的“上行下效”用得是否正確呢?
“上行下效”,語出漢·班固《白虎通義·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意即,上面的人怎樣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效仿。用例常見:
1.吏不敢欺,法能必束,上行下效,家至戶到,閭里安泰,史冊未聞。(唐.杜牧《上淮南李相公狀》)
2上行下效,淫俗將成,敗國亂人,實由茲起。(《舊唐書·賈曾傳》)
3上行下效,曾何紀極?(清·王夫之《噩夢》)
從這些用例看,“上行下效”可指好的事,更多的是指不好的事。對它的含義及用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
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或下輩的人就學著怎樣做(多指不好的事)。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注: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或下輩的人就學著怎樣做:領導帶頭遵紀守法,就會產生上行下效的積極效果。
兩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上行下效"的含義沒有變化,其用法由貶義多用轉為褒貶兩可了。上面的一段話,依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來判斷,用上行下效”指好的事,與“多指不好的事”相悖,用詞有失妥當(從“多指”的言外之意看,這種用法也未嘗不可);現(xiàn)在依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來判斷,用“上行下效”指好的事,與.詞典上的例句相類,用法無疑正確。
總而言之,社會在發(fā)展變化,有些詞語的含義和用法也在變化,我們使用詞語、判斷正誤也要跟進相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