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穎
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大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學校、家庭、社會都是教育的載體,在人的培養(yǎng)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家校合作”成為一個熱詞,家校合作共育體系正成為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一部分。家校合作中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各自應承擔怎樣的教育職責?形成教育合力的障礙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這些是很多教育人都在認真思考并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問題。
扭曲的家校合作:教師、家長角色錯位
關于家校合作有各種解讀,其中一點共識是,家校合作不能是家庭做學校的事、學校做家庭的事,而應家校各自履行自身職責,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總能看到、聽到有關家校合作的曲解。
《中國教育報》發(fā)布的“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之一是“‘陪寫作業(yè)綜合征’刷屏朋友圈”,其中列舉了家長為孩子作業(yè)著急的諸多事例,有導致心梗的、腦栓塞的、骨折的,還有咬傷兒子的、調侃要嫁閨女求“親家”輔導作業(yè)的……盡管這些都是極端的個案,但是“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卻并非個別現(xiàn)象。這類問題之所以引起共鳴,是因為眾多家長都有“陪寫作業(yè)”的“切膚之痛”。老師布置作業(yè),是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寫作業(yè)是學生的本分。這本是很自然的、平平常常的事,可是“家長陪寫作業(yè)”何以有這么大的魔性,讓父母對親生孩子暴跳如雷、把家庭搞得雞飛狗跳?在我看來,問題的癥結是:家長做了并不是自身職責范圍內的力所不能及,而迫于老師的要求、為了自己的孩子又不得不做的事。
而另一方面,老師們?yōu)榱藦浹a家庭教育的缺陷也是煞費苦心。學?;ㄙM許多時間和精力去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有的學校教學生怎么洗衣服、做飯,開展的勞動競賽的內容都是家務活;有的學校組織親子活動,在操場上讓學生給爸媽洗腳……老師們策劃這些教育內容,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很少去做這些事。
也就是說,原本輔導孩子文化知識學習與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分屬于老師和家長的不同角色職能,如今卻反了過來,雙方都做了許多本不該做的事情,這便是家長和老師的角色錯位。其弊端有四點,一是家長、老師“揚短避長”,導致有效教育資源的浪費,難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二是“強己所難”,力不從心,“失敗感”強烈,進而轉嫁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失去信心;三是教育方式不當,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四是孩子生活在一個不真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感受到教育者的無能——這也是家長和老師們常常抱怨“受累不討好”的癥結所在。正是由于老師與家長不能很好地各司其職,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相互指責,進而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系。
學校和家庭有共同的育人目標,但二者是不同的教育載體,在實施教育的環(huán)境、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教育者自身條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途徑、教育對象等許多方面有著各自的特點。正因為如此,老師和家長同是教育者,卻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只有老師和家長了解彼此的不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才能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如果定位錯了,付出再多也是南轅北轍,必然相互掣肘。
注重發(fā)揮家庭優(yōu)勢,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與學校發(fā)生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育人目標,學校尤其要重視家長的訴求和作用,與家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在現(xiàn)實中,一些家長過于注重“好學校”對孩子的作用,而忽視了家庭的教育優(yōu)勢,把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寄希望于學校,這樣一來難免對學校的期望值過高,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會對學校產生不滿。而學校老師要求家長配合學校課堂教學,家長把大部分時間、精力用在輔導孩子學習上,必然會弱化家庭自身的功能。學校有時也責怪家長不配合,尤其是對家庭德育多有微詞,稱“5+2=0”,即學校5天的正面教育被家庭2天的負面影響抵消了。這個形象比喻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反映了學校德育不堪一擊的現(xiàn)狀。
事實上,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家庭、學校有著共同的目標,也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學校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引領作用,家長則更多面對社會現(xiàn)實,在幫助孩子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提高其辨別能力、分析能力和行為能力。兩種教育力量側重不同、彼此融合、趨向一致。孩子受到的教育是全面的、立體的,成長過程才會更為順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礎性、針對性強、潛移默化等學校教育所不具備的特點。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和學校管理,在不同學生身上產生的教育效果會有很大不同。盡管不能完全排除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態(tài)度和學生自身條件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但也不能否認是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環(huán)境的家庭,家長的個人素養(yǎng)、教育能力、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家庭教育不僅在孩子的學校教育開始之前就奠定了教育的基礎,而且對正在實施的學校教育產生著或者強化、或者弱化的作用。
所以,家校合作中,家長應把盯著孩子的課堂學習、書本學習的功夫更多地轉移到家庭,充分挖掘家中和自己身上的教育資源,時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這樣自然會減少對學校的抱怨。學校借助家長的力量彌補對學生個體的針對性教育的缺失,使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得以尊重、潛能得以開發(fā)。一旦家長有效實施家庭教育,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家長及其所擁有的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便都能被利用起來進行育人。這樣,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就不會糾結于個體學生的個別問題,而能將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于探索更多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問題。如此,家庭和學校無疑將同時受益。
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學校義不容辭
在大教育體系中,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家長作為教育者處于弱勢地位也是不容否認的現(xiàn)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要統(tǒng)籌協(xié)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睂W校有引領和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為家庭提供相關服務的義務。
在家校合作中,學校處于主導地位。學校支持、服務家庭教育,意味著專業(yè)化的教育資源對非專業(yè)的教育者——家長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這方面學校尤其要做出努力。
首先,注重對家長的“基礎教育”,強化家長的角色定位。
多年來,家庭教育指導注重于針對孩子的問題給家長“支招”,而缺少對家長的“基礎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常常被誤讀,家庭的教育優(yōu)勢未能得以充分發(fā)揮。一些家長角色失范,在教育孩子時感到茫然、困惑,遇到問題不知所措,甚至干出一些傻事、錯事。教育部要求“廣大家長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tǒng)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其中強調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應當成為對家長進行教育的基礎內容,如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父母對孩子法定的義務、以兒童視角認識孩子、家庭與學校和社會的關系等。家長只有對這些內容真正融會貫通,知道自己應當做什么,讓家庭教育回歸家庭,才能把教育孩子的勁使到點子上。
其次,注重幫助家長“悟道”,啟發(fā)家長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私域中進行的教育,執(zhí)行者是以父母為主的家長。家長機械地照搬既定的方法或模仿別人的做法,照方吃藥、照貓畫虎,不會產生好的效果。所以,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應具有普適性,注重傳播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符合時代特征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國家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的對家長作為教育者的要求,幫助家長“悟道”,啟發(fā)家長自我教育,引領他們把盯著孩子具體問題的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通過自主學習、自覺實踐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諦。有了開闊的思路、正確的方向和理念,再去“謀術”,尋找并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解決孩子具體問題的方法,遇到問題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再次,注重搭建平臺,為家長提供多方位服務。
如今的家庭教育指導不是讓家長被動地接受教育,而要更多地拓展服務功能,讓家長學會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指導重在搭建平臺。一是搭建信息平臺,拓展指導渠道?;ヂ?lián)網的發(fā)展為家庭指導提供了良好的傳播載體,應當成為現(xiàn)代社會家庭教育指導的主渠道。學校尤其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指導家長學習、互動,讓學習成為常態(tài)。二是搭建活動平臺,動員家長參與。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為家長創(chuàng)造學習、參與、分享的條件和氛圍。三是搭建互助平臺,支持和鼓勵發(fā)展家長自組織。倡導和鼓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相同問題孩子的家長、相同個人特質的家長等建小組、結對子,互幫互助,在探尋中自行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作者系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周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