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萍
一、產(chǎn)地環(huán)境
基地應選擇遠離城鎮(zhèn)及交通主干道,四周無工礦企業(yè)及“三廢”污染源,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土質(zhì)優(yōu)良、土層深厚,水源豐富、水質(zhì)優(yōu)良、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具備生產(chǎn)綠色食品蔬菜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地塊。
二、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商品性好、耐低溫、耐弱光、耐儲運、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如普羅旺斯、齊達利等。
三、種子處理
(一)溫泡浸種
把種子放入55 ℃溫水中攪拌至30 ℃后浸泡3~4 h。主要防治葉霉病、潰瘍病、早疫病、晚疫病。
(二)浸種催芽
浸種后將種子放置25~28 ℃的溫度下催芽,待約70%的種子出芽即可播種。
四、培育無病蟲壯苗
(一)調(diào)制營養(yǎng)土
用1/3充分腐熟的圈肥,2/3無病原物熟土,拍細過篩。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中,加入草木灰5 kg。
(二)播種育苗
1.播種期。越冬茬大棚的適宜播種期為9月上中旬。
2.播種量??筛鶕?jù)種子大小及定植密度而定,一般每667 m2播種量為20~30 g。
3.播種方法。當催芽種子70%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濕潤至床土深10 cm,水滲下后用營養(yǎng)土薄撒1層,然后均勻撒播。播后覆營養(yǎng)土8~10 cm。
(三)苗期管理
1.出苗前管理。出苗前白天溫室不超過30 ℃。
2.分苗。在2~3片真葉時進行分苗。
3.分苗后管理。分苗后緩苗期間,白天床溫保持在25~30 ℃,夜間18~20 ℃;緩苗后白天溫度25 ℃左右,夜間15~18 ℃。定植前數(shù)天,適當降低床溫,鍛煉秧苗。
4.苗期防病。苗期發(fā)現(xiàn)病蟲苗及弱苗及時拔除,預防病害。
5.壯苗標準。壯苗標準為4葉1心,株高15 cm左右,莖粗0.4 cm左右。
五、定植
(一)定植前準備
1.整地施肥。施肥應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微配合施用。整地時每667 m2施腐熟優(yōu)質(zhì)廄肥6000 kg,氮磷鉀復合肥40 kg。施肥后進行深耕,將地整平。
2.棚室消毒。采用高溫悶棚,即覆蓋大棚膜及地膜后進行高溫悶棚5~7 d,殺滅棚內(nèi)病菌和蟲卵。
3.尼龍網(wǎng)密封防害蟲。棚室消毒后,在大棚各開口處設防蟲網(wǎng)以防害蟲潛入。
(二)定植
1.定植時間。一般于10月下旬進行。
2.定植方法。越冬茬番茄栽培,采取大小行、小高畦方式。即南北向畦,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每畦栽2行,株距30~35 cm,每667 m2定植2500~3000株。
六、田間管理
(一)光照管理
選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膜,經(jīng)常清潔膜面,保持塑膜潔凈。白天揭開保溫覆蓋物,盡量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陰雨天也要揭蓋草苫)。
(二)溫度管理
1.緩苗期。注意覆蓋好草苫,白天溫度28~30 ℃,晚上不低于17 ℃,地溫不低于20 ℃,以促進緩苗。
2.開花座果期。白天溫度22~
26 ℃,晚上不低于15 ℃。
3.結(jié)果期。08:00—17:00溫度為22~26 ℃,17:00—22:00溫度為15~13 ℃,22:00—08:00溫度為13~15 ℃。
(三)水分管理
1.棚內(nèi)濕度。根據(jù)番茄不同生育階段對濕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佳空氣相對濕度的調(diào)控指標是緩苗期80%~90%,開花座果期60%~70%,結(jié)果盛期50%~60%。
2.澆水。澆水應掌握“三不澆、三澆、三控”技術(shù),即陰天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明水不澆暗水澆;苗期控制澆水,連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控制澆水。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定植后及時澆水,3—5日后澆緩苗水。盡量不澆明水,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
(四)追肥
定植后至第1花序果似核桃大時,隨澆水追肥。12月上旬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2月中旬每667 m2追施保利豐沖施肥10 kg,3月中旬每667 m2追施腐熟廄肥1500 kg。
(五)CO2施肥
在番茄盛果期要注意施用CO2氣肥。時間為晴天09:00—11:00,適宜濃度為1000~1500 mL/L。具體方法可采用施放CO2氣體法和埋施固體CO2顆粒肥。
(六)植株調(diào)整
及時進行整枝打杈,吊秧綁蔓防倒伏。老葉、黃葉、病葉應及時摘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拉秧。
(七)保果與疏果
為保證座果率,提倡使用熊蜂授粉技術(shù)。為保障產(chǎn)品質(zhì)量應適當疏果,大果穗品種每穗選留3果,中果穗品種每穗選留4果。
七、病蟲害防治
(一)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
(二)農(nóng)業(yè)防治
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提高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拔除病株,帶出田地并深埋或銷毀。
(三)物理防治
運用黃板誘蚜和白粉虱。具體方法是:在棚內(nèi)懸掛黃色黏蟲板或黃色板條,其上涂1層機油,每667 m2放置30~40塊。
(四)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五)主要病蟲害防治
1.灰霉病。每667 m2用嘧霉胺40%可濕性粉劑50 g,稀釋1000倍液后在12月上旬噴霧防治1次。
2.疫病。每667 m2用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50 g,稀釋1000倍液后在3月上旬防治1次。
3.白粉虱。每667 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 g稀釋1000倍液,在5月上旬防治1次。
八、采收
采收所用工具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要及時分批采收,減輕植株負擔,確保商品果品質(zhì),促進后期果實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