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 覃靜
春不減衣,秋不加帽- 外慎冷熱,攝養(yǎng)調和
這句諺語說的是春天的時候不要急著減衣服,秋季也不宜過早戴帽子、加衣服。要循序漸進,正如民間常說的春捂秋凍,此為冷熱季節(jié)轉換過渡階段的調護之道。
春不減衣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nèi)?。”“二月休把棉衣脫,三月還有梨花雪?!倍ゴ簛?,乍暖還寒,晝夜溫差較大。雖太陽出來后風和日暖,由于天人相應,人體陽氣會逐漸趨于外,腠理開始變得疏松。而小兒肺氣常不足,抵抗力不足,身體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容易感受風寒之邪,遇到氣溫下降,很容易出現(xiàn)呼吸道疾病,所以要注意天氣變化,不可過早脫掉棉衣?!岸嗽拢瑏y穿衣”,這“亂”正是人們對天氣不時變化的隨機應變之舉,所以,在初春季節(jié),給孩子穿衣更要小心翼翼,猶如保護初生的幼芽,既應讓其寬松舒展,又要柔軟保暖,還要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防“倒春寒”傷到孩子。
俗話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睆目茖W角度講,當氣溫穩(wěn)步上升到15℃以上,晝夜溫差小于8℃,且氣溫相對穩(wěn)定時,便可適當減衣了。孫思邈《千金要方》提到:春時穿衣要“下厚上薄”,這樣既易于保暖,又不會導致孩子稍一活動就出汗。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春天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捂得過多會導致上火,引起發(fā)熱、濕疹、鼻衄等。
春生夏長,孩子在春夏時節(jié)生長得最快,因此,春季可以給孩子安排些適宜的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郊游等。飲食上把握“春宜食辛”的原則,可以多吃辛甘之品。對于脾胃功能欠佳的孩子,應以甘溫補益的食物為主,如大棗、山藥、南瓜、栗子、春筍、百合、小米等。而平常手足偏涼、易感冒的孩子,可酌情加些辛溫發(fā)散的食物,如香菜、韭菜、生姜、蔥、蒜、豆豉等,以助陽氣升發(fā),但同時也要注意多食用綠葉蔬菜。
秋不加帽
秋季不宜過早加帽?!邦^為諸陽之會”,全身的陽氣通過六條經(jīng)脈聚于頭面,頭部是氣血運行最旺盛的地方,五臟之精氣皆上注于腦,較身體的其他部位而言,頭部更能抵御外界寒冷。“熱不馬上脫衣,冷不立即穿棉”,對孩子而言,他們自己很少能做到適時增減衣物,常因穿衣不當誘發(fā)感冒,所以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穿著不得過熱,以活動后微微出汗為宜。
氣溫不低于15℃時,適度讓機體承受一下寒涼,可增加呼吸道黏膜的抗寒能力,激發(fā)身體防御機制?!拔孢^頭,易生病”,父母普遍擔心孩子凍著,過早為其戴上帽子,穿上厚衣服,結果卻易背道而馳,孩子的體溫調節(jié)能力如果不得到鍛煉,御寒能力也會隨之削弱,到日漸寒冷的冬天便更難適應了。
秋季以燥為主氣,著急戴帽、加衣,不僅無助于御寒能力的鍛煉,還可能會導致鼻衄等化火生燥之變。當然,何時戴帽、加衣也要因人而異,體質較好的孩子,可適當穿得少一些,體質較差的孩子,還是要及時增添衣物,尤其注意頸、腹、腿不能受寒。
另外,秋季可以適當進補,飲食以滋陰潤肺為佳,可以多食百合、蓮藕、銀耳、枇杷、雪梨、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