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雙
摘要 本文以遼西山區(qū)朝陽地區(qū)飛播造林為研究對象,概述了該地區(qū)的飛播現狀,總結了飛播造林物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量和播期的確定等相關技術,以期為因地制宜開展飛播造林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飛播造林;現狀;造林技術;遼西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72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116-02
飛播造林技術是以植被自然演替的規(guī)律和樹種自然更新原理為基礎,結合樹種的生態(tài)和生物學特點,模擬天然下種方式,利用飛機播撒林木種子,集“飛、封、補、管”等綜合營造林作業(yè)措施為一體,以恢復、改善和擴大地表植被為目的的營造林技術措施1-2。”飛播造林具有省時間、省人力、省成本不受地形條件的限制、能在偏遠山區(qū)和人難以播種的地區(qū)進行造林作業(yè)等優(yōu)勢。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全國十幾個省進行飛播造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20世紀末,全國飛播總面積達到了467萬hm2,占林地面積的15%左右。
本文以遼西山區(qū)最有代表性的朝陽地區(qū)為研究對象,該地區(qū)以低山和丘陵地形為主,氣候干旱,降雨偏少,造林成本及難度較高。目前,該地區(qū)已進行了多次荒山飛播造林,雖然造林的成苗率不高,但其成本低廉,可以作為遼西山區(qū)一種較為實際可行的造林方法。
1-飛播造林現狀
20世紀80年代朝陽地區(qū)開始進行試驗性~飛播造林。截至2000年,共計完成荒山飛播造林面積22000hm2,其中飛播造林的有效面積為15567hm2,而成效面積為2535hm2,占有效面積的16.3%。
2009年朝陽市實施了33.33萬hm2荒山綠化工程,進行了21世紀的首次飛播造林。截至2011年,共計~飛播造林達4.7hm2,成效面積達到21%左右。2018年,朝陽市又對本區(qū)域的宜林地進行調查,進行了新一輪的飛播荒山造林,扎實推進造林工程。
2-飛播造林技術
2.1物種選擇
在進行飛播造林時,樹種的選擇對整個飛播的成效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行飛播的區(qū)域多為立地條件較差的山區(qū),飛播后的管理難度較大,這就要求飛播的樹種要具有較好的適應外界條件的能力。朝陽地區(qū)氣候干旱,自然條件惡劣,地形差異較大也造成了環(huán)境差異的不同。因此,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以當地適應性較好的鄉(xiāng)土樹種為飛播品種,對飛播后的成效會起到較好的效果,能提高飛播造林的有效面積。
2.2種子處理
飛播種子的科學處理對飛播后期的成林效果影響較為顯著。一般情況下,飛播種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中除了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外,還會遭受鼠類和鳥類的破壞,造成出苗率低下和人力、物力的浪費。研究表明,科學處理過的種子不但能防范動物啃食,還能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和發(fā)芽率。
種子處理方式通常包括機械處理和浸泡處理。其中,機械處理適用于外殼堅硬或包裹于莢果內的種子,通過處理不僅可以提高種子的吸水性能,還能增加種子的呼吸作用,提高發(fā)芽率。浸泡處理主要是指藥劑浸泡,一般采用外源激素浸泡,可以提高種子萌發(fā)力和縮短發(fā)芽周期,加速種子木質化速度,安全越冬14-9。同時,對種子進行包衣,可以很好地防治鳥獸。
2.3播種量確定
K播造林播種量的確定對飛播后的林木密度和造林質量有一定影響。適宜的播種量不僅能改善飛播效果,還能降低飛播成本。如果播種量偏少,易導致林地郁閉度不足,如果進行復播,會增加造林成本。研究表明,在沙漠區(qū)域造林播種量偏少時,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和鳥獸的破壞,幼苗無法連片生長,不能抵抗風沙,最終達不到固沙的效果;而播種量過多時,會造成養(yǎng)分供給不足,種子發(fā)育不良,林地成效面積偏低。因此,在飛播前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計算播種量,達到人、財、物效益最大化,提高飛播林木的質量。
2.4播期選擇
”K播時間的選擇,對7飛播后種子的發(fā)芽和能否安全越冬有重要影響。飛播時間選擇要根據當地實際氣候條件、水分條件和天氣變化等進行綜合分析。朝陽地區(qū)降雨量較少,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00mm,并且降雨較為集中。在播種前要根據歷年氣象數據和來年預測氣象數據進行播期選擇,朝陽地區(qū)以6月中旬為宜,播種后雨季即將到來,可提高發(fā)芽率。種子發(fā)芽后,充足的雨水供給可加速種子生長,在冬季來臨前苗木達到木質化程度,得以抵御嚴寒。如果過早播種,會導致種子缺水死亡或被鳥獸破壞;過晚播種會導致冬季來臨前苗木未木質化,無法過冬6。
3結語
飛播造林是對常規(guī)造林的一種補充技術措施,其既有優(yōu)勢又有劣勢。優(yōu)勢為成本低下,在人們難以操作、立地條件不好的地區(qū)可以進行綠化造林;劣勢為~飛播區(qū)域較為特殊,后期的營林管理無法保證,其成效也相對人工造林較為低下。飛播造林是一種人工造林的補充技術措施,是森林生態(tài)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4參考文獻
[1]黃青平,王得祥,劉華,等陜西商洛油松~飛播林生長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1):157-162.
[2]姚峰,霍寶民,張宏文.對提高河南省飛播造林成效技術措施的探討[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5,10(12):12-15.
[3]常秀花,張洪博阿巴嘎旗飛播造林技術總結[J].內蒙古林業(yè),2005(8):19-21.
[4]黃青平,王得祥,劉華,等陜西商洛油松飛播林生長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1):157-162.
[5]杜廣洲,李曉軍,于秀杰.遼西凌源地區(qū)封補型森林植被恢復的技術對策[J].防護林科技,2007(4):125-126.
[6]吳銀梅.防沙治沙造林技術的應用[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8(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