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趙王月
寒假快到了,很多幼兒園都準備合班教學。那些無法在家照顧孩子、家里也沒有老人能幫忙的父母,只能繼續(xù)送孩子去幼兒園。但是他們很焦慮,也提出各種質(zhì)疑:孩子能接受和不熟悉的小伙伴在一起嗎?老師能把孩子們照顧得周到嗎?
希希的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即使知道幼兒園已經(jīng)進入“準放假”的合班教學階段,也不得不送她去幼兒園。但是第一天從合班回家,希希就哭著鬧著說再也不想去了。這可急壞了希希的爸爸媽媽。不去,孩子沒有人照顧,去了,怕孩子受委屈,這可怎么辦?!
合班教學的情況年年有,很多家長都有希希父母同樣的困惑,所以只要有人能在家照顧孩子,父母一般都會選擇讓孩子留在家里。但是,合班真的像家長想得那樣“一無是處”嗎?
減減壓:合班其實也有好處
合班就是將原來不同班的孩子混在一起,還有一些幼兒園會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老師實行輪班制。前者是同齡合班,后者是混齡合班。
社交實戰(zhàn)
如果說入園之后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學習階段的話,那么合班可以看作是“考核”孩子社交能力的“實戰(zhàn)”,再次和一些陌生的甚至年齡和自己不同的孩子在一起,再次和陌生的老師進行接觸,意味著孩子要重新適應新的社交環(huán)境。因此,這更接近孩子真實的社交生活,有助于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是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合班,則好處更多,小不點兒追著大孩子,模仿他們的舉動,能力變得更強;大孩子得意于自己可以當“領導”、做示范了,同時也體驗一下如何幫助、照顧弟弟妹妹,有助于建立責任意識。
語言發(fā)展
3~6歲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高速期,在口語表達、詞匯量積累上都會有很大的進步。合班后,原來不熟悉的孩子,或者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大家的語言發(fā)展速度不同,詞匯積累程度不同,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流,彼此都提供了語言發(fā)展的新契機,進步有可能比平時快得多。而且,合班之后,孩子有很多原來與熟悉的帶班老師、熟悉的小朋友“心照不宣”的事情都需要用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勢必會讓他們的語言發(fā)展有所進益。
家長問題多,老師來答疑
孩子特別黏班里的李老師,合班后看到李老師不是天天在,就不肯去了。(豆豆媽)
A 面對新老師,孩子出現(xiàn)不適應,并由此引發(fā)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不用過于擔心。合班后的帶班老師也是原來班級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師生配比不會低于在原來的班級里,會把孩子們照顧好的。而且通常情況下,合班時都會有原有班級的一名老師跟去新班,幫助孩子適應,會帶領孩子參觀新班級的環(huán)境,也允許將孩子以前最喜歡的玩具帶過來,幫助孩子過渡,緩解孩子的情緒。
我家娃剛上小班,這次幼兒園合班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混在一起,大孩子欺負我家孩子怎么辦??。髅鲖專?/p>
A 混齡合班后,由于年齡小的孩子規(guī)則意識薄弱,經(jīng)驗不足;中、大班的孩子自我認知也并不完善,沖突不可避免。所以,老師在合班一開始,就會和孩子們一起建立班級里的新約定,樹立新標準,特別會強調(diào)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如何對待小弟弟、小妹妹。同時,老師也會把“強勢”的幼兒和“弱勢”的幼兒分開,分成不同組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就基本不會出現(xiàn)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情況。即便發(fā)生沖突,可以先請孩子自行解決,就像前面說的,可以讓孩子們在社交能力提升上“實戰(zhàn)演習”一下,但老師會注意觀察,及時介入。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還能學習嗎,會不會互相影響?(小宇媽)
A 在設定課程目標時,班級教師會根據(jù)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分組活動,在材料上也會有難易程度的體現(xiàn),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發(fā)展的不同需要。比如在戶外活動中,老師會針對幼兒的特點進行分組,大班孩子的運動強度大一些,小、中班的運動強度低一些,并提供不同的運動器材,孩子可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行選擇。其實通過老師們的觀察,在混齡班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會更高,因為他們可以相互觀察和模仿;大孩子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學習會更主動。
父母在家怎么做?老師支支招兒
3步幫孩子盡快適應合班
正向引導
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孩子進入合班后焦慮時間的長短,所以家長一定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和孩子強調(diào)合班后有意思的地方,以及看到孩子能力又提升了特別開心的部分,多從正面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度過適應期。
增加溝通
合班后,要像孩子剛?cè)雸@時一樣,注意每天和孩子都有所溝通,但是要正向地去問孩子問題,比如“你今天在幼兒園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認識了哪位新朋友?”有些孩子比較內(nèi)向,不愛表達,家長要特別留心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增加溝通也包括家長和合班負責老師的溝通,多利用早晨送孩子的時間,針對最需要解決的情況與老師進行溝通,包括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的具體問題,孩子的情緒問題以及孩子回家的反饋,等,讓老師知道孩子在新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最迫切地是解決哪些問題。
對癥下藥
合班后,如果孩子不愛去幼兒園,家長要找準準確的原因,給予切實的幫助。盡量不要在完全不詢問原因的情況下直接滿足孩子當天不去幼兒園的情況,這樣會中斷孩子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環(huán)境的過程,再次入園時孩子的情緒問題會更大。因為在孩子休息的過程中,其他陌生的小朋友已經(jīng)逐漸熟悉了,孩子再融入進去會更難。
幼兒園小游戲搬回家
和玩具練習說3句話
讓孩子在家時,練習和自己熟悉的玩具打招呼,很簡單,就說3句話,分別是“你好,我是……”“請問你叫什么?”“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家長則可以扮演不同的玩具給孩子不同的回應,讓孩子熟悉小朋友可能做出的各種反應,知道如何應對。
游戲解讀:合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孩子對新班級、新朋友不熟悉導致的。這個簡單的小游戲能幫助孩子練習和新伙伴打交道的技巧,讓孩子在新的班級里很快地交上新朋友,會更有安全感,也更加自信,同時也能為孩子將來和更多陌生的小朋友打交道,擴大交往圈提供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