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余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武漢 430079)
GNSS 信號接收機所測得的站星距離,應該是GNSS 信號接收天線相位中心至GNSS 衛(wèi)星發(fā)射天線相位中心的距離。顯而易見,所接收的GNSS 信號,理論上應該從GNSS 衛(wèi)星發(fā)射天線相位中心直接到達GNSS 信號接收天線相位中心,稱之為直接波。實際上,除了直接波以外,還有下述幾種間接波到達GNSS 信號接收天線:
⊙ 經過地面或地物反射的間接波(簡稱為地面反射波,如圖1所示)。
⊙ 經過GNSS 衛(wèi)星星體反射的間接波(簡稱為星體反射波,如圖2所示)。
⊙ 因大氣傳播介質散射而形成的間接波(簡稱為介質散射波,如圖3所示)。
圖1 地面和地物的反射
圖2 GNSS衛(wèi)星的星體反射
圖3 傳播介質產生的散射波
下文以GPS 為例,論述多路徑誤差的影響。GPS 信號從20,000km 的高空通過電離層和對流層而達到地面時,具有多種途徑到達用戶接收天線;但可概括為下列兩種形式:一是直接從GPS衛(wèi)星到達用戶接收天線的直接波;二是經過反射和散射而到達用戶接收天線的間接波。GPS 信號接收機所觀測的GPS 信號,是直接波和間接波的合成波;所謂“多路徑誤差”,就是間接波對直接波的破壞性干涉而引起的站星距離誤差。后者的大小取決于間接波的強弱和用戶接收天線抗御間接波的能力。
在上述三種間接波中,又以地面反射波為首。地面反射波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地面或地物的反射系數,地面反向系數不僅隨著地面粗糙程度不同而異,而且隨著地面覆蓋的不同而變化。表1為幾種不同地面覆蓋的實測反射系數。由此可見,射達平靜水面的微波毫無損耗地全部被反射,致使它的反射系數為最大值,此外,平坦光滑的地面、鹽堿地帶、金屬礦區(qū)的地面等,也是地面反射強烈的地方。如果在這種地方進行GPS 衛(wèi)星定位測量時,地面反射波和直接波的場強幾乎相同,而兩者的時延和相位不同,以致造成嚴重的破壞性干涉,可能導致最大的反射誤差。正如某些文獻指出,在極端情況下,多路徑效應對P 碼測量的反射誤差可能達到幾米,對C/A 碼測量的反射誤差可能達到幾十米。因此,在選擇GPS 信號接收天線的安設站址時,應該避免鄰近水面,特別是風平浪靜的水面和上述強反射地方,也應該避免在具有強反射能力的地物附近或強電波輻射源附近設立GPS 信號接收天線。若因特殊需要而不能變更站址時,則應采取人為屏蔽反射波的有效措施,否則,將得不到令人滿意的定位精度,甚至造成粗差。相反,稠密森林,菜草叢生或生長其他高度適當的植物之地面,能夠較好地吸收微波能量,因此,地面反射較弱;深耕土地和其他粗糙不平的地面,對微波能量的散射作用比較大,難以產生較強的地面反射波; GPS 信號接收天線宜設在上述地方。
表1 幾種實測反射系數
從圖1A 可見,地面反射波的路徑長于直接波的所歷路徑,其值為A式中,HA為GPS 信號接收天線的高度;θ 為GPS 衛(wèi)星的天頂距。
對于偽噪聲碼而言,地面反射波中的偽噪聲碼,比直接波中的偽噪聲碼增加一個時延:
式中,C 為GPS 信號的傳播速度。
對于載波相位測量而言,地面反射波中的載波,比直接波中的載波增加一個滯后相位:
式中,λ 為GPS 信號載波的波長。
2 地物反射的影響
從圖1B 可見,地物反射波的路徑長于直接波的所歷路徑,其值為對于偽噪聲碼而言,地面反射波中的偽噪聲碼,比直接波中的偽噪聲碼增加一個時延:
式中,C 為GPS 信號的傳播速度。
對于載波相位測量而言,地面反射波中的載波,比直接波中的載波增加一個滯后相位:
式中,λ 為GPS 信號載波的波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天頂距θ,是隨著GPS 衛(wèi)星的運行而變化,以致上述的附加時延和滯后相位也隨之而變化;例如,載波滯后相位的變化速率分別為
若θ =80°,HA=HO=1m,對第一載波(fL1)而言,按上式算得的載波滯后相位的變化速率,分別是Δ!φR=-8.206(2π),Δ!φO=+1.447(2π);當θ=70°,HA=HO=1m 時,則是Δ!φR=-7.831(2π),Δ!φo=+2.850(2π)。由此可見,兩者的變化速率是不相同的。
在上述討論中,無論是地面反射,還是地物反射,均將反射波視為來自一個反射點。實際上,GPS 波束照射的是一個反射面。因此,到達GPS 信號接收天線的反射波,是來自反射面某一區(qū)域AR 中各個反射波之和,亦即,到達GPS 信號接收天線的第j顆衛(wèi)星的總地面反射波為
式中,Pj,Gj為第j 顆GPS 衛(wèi)星的P 碼和C/A 碼;APAC 為GPS 信號載波的振幅;ωL1為第一載波(L1)的角頻率為第j 顆GPS 衛(wèi)星的多普勒角頻率;為第j 顆GPS 衛(wèi)星GPS 信號載波(L1)的初相;KL1為地面反射導致的振幅衰減系數;ΔtR為地面反射導致的附加時延;Δφ 為反射面特性引起的載波附加相移;它的大小取決于反射面的特性參數、入射波的入射角和電矢量的極化形式;F(Δφ)為反射子區(qū)內隨頻率變化的反射特性函數;對某一載波而言,F(Δφ)是一個固定的函數。
目前,國際上有近100家廠商生產著三四百種GPS 信號接收機。在這些接收機中,大多數采用C/A 碼偽距/載波相位測量。因此,下述論證僅取式(11)的第二項,并稱之為RC 反射波。依式(11)可知:
從上式可知,在多路徑效應的影響下,GPS 信號載波,不僅因程差而存在附加相移,而且還因區(qū)域反射特性函數而引起附加相移(Δα);也即,多路徑效應導致的GPS 信號載波的總附加相移為
考慮到式(4)和式(18),則知GPS 信號第一載波(L1)的總附加相移為
從上式可見,降低GPS 信號接收天線的高度和增大GPS 衛(wèi)星高度角,可以減小多路徑效應導致的GPS 信號載波的總附加相移。
為了抗御地面反射波,減小因此而引起的多路徑誤差,測地型接收機的GPS 信號接收天線多附設有抑徑板(Ground plane,如圖4A 所示)或抑徑圈(choke Rings,如圖4B 所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1985~1986年的試驗表明,P 碼偽距測量的多路徑誤差一般為1m 左右。當在振子天線的四周加設4個抑徑圈時(見圖4B 所示),它能夠有效地抑制來自測站四周的地面反射波,致使P碼偽距的多路徑誤差減小到土5cm。因此,各類Rogue GPS信號接收機均采用帶抑徑圈的振子天線。抑徑板,一般采用圓盤式,其半徑RD取為:
圖4 測地型接收機所用抗地面反射的接收天線
式中,HD為GPS 信號接收天線相位中心至抑徑板的高度;ES為GPS 衛(wèi)星高度截止角。若取HD=70mm,ES=10°,則可算得抑徑板的半徑RD=40cm。Trimble 4000SST/SSI 雙頻測地型接收機,采用半徑為40cm 的抑徑板。當該種帶40cm 抑徑板的天線相位中心距離地面標石中心為1~2m 時,抑徑板能夠有效的抑徑地面反射波,從而顯著地提高GPS 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