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運算技能與邏輯思維的有機整合,是一個長期積累、發(fā)展的過程。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等同于簡單的計算訓練,它離不開對運算算理的理解,離不開運算思維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尋求合理途徑解決問題的探究。計算練習的設計,不能一味地追求為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服務,更應該服務于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運算能力;練習;算理;思維
數(shù)學課標指出:在數(shù)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jù)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yǎng)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從課程目標的分析來看,運算能力是課程總目標中數(shù)學思考的重要內(nèi)涵。
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運算技能與邏輯思維的有機整合,是一個長期積累、發(fā)展的過程。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等同于簡單的計算訓練。誠然,反復地訓練可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和減少計算的錯誤率。但這種反復訓練得到的“效果”更多的是指向運算的方法,而不是運算思維,更談不上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它在運算的算理理解、邏輯思維、解決問題方面顯然是未曾涉及,抑或是蜻蜓點水。因此,從培養(yǎng)運算能力的目標出發(fā),我們在設計計算練習時,就不能停留在不懂算理地模仿性練習,不能停留在一般性、普適性的機械練習。在計算練習中,我們要進行運算算理的理解練習,要進行變式性、挑戰(zhàn)性的拓展練習,將計算練習的目的,從單純追求計算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也就是為了計算而計算,向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思維和運算能力轉(zhuǎn)變。
一、 從模仿到理解,在計算練習中講道理
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他們都很清楚算理的重要性,都知道在交給學生計算方法的同時,要讓學生明白運算的算理,都在努力營造計算教學的“說理課堂”。這非常好,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還懂得知識背后的道理,更懂得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然而在計算練習的設計中,教師們布置給孩子們的練習,更多的是計算方法的訓練鞏固,忽略了進行“說理”練習。這樣的練習,造成的后果就是,許多不懂算理的孩子在反復進行模仿練習之后,他們也能夠做對題目,教師從孩子的作業(yè)中不能清楚地知道孩子是真的懂了會了,還是只會記憶和模仿例題的計算方法。在我們的孩子當中,還有些在課堂上已經(jīng)初步懂得了運算的算理,但還需要通過練習繼續(xù)思考,進一步內(nèi)化,來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如果算理的學習止步于課堂教學,這些孩子對算理的理解將會是不透徹的。因此,教師在設計計算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理解算理的練習來幫助學生“明理”。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后,可以安排這樣的練習:
觀察豎式,完成填空。
235
×34
940……()個()
705……()個()
7990……()個()
通過這樣的算理練習,可以讓學生思考豎式中的每個數(shù)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意思,從而明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就再也不用死記硬背數(shù)位要怎么對齊了。
又如,在教學了小數(shù)加減法之后,可以安排這樣的練習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小明覺得下面兩個豎式,雖然數(shù)位對齊的方式不一樣,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你覺得他說的對嗎?為什么?
231
+45
276
2.31
+4.5
5.81
通過整數(shù)加法的豎式和小數(shù)加法的豎式進行對比,學生經(jīng)歷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考,懂得了雖然兩個豎式數(shù)位對齊方式不一樣,整數(shù)加法豎式是末位對齊,小數(shù)加法是小數(shù)點對齊,但是道理是一樣的,都在進行著相同計數(shù)單位的相加,因此它們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
二、 從一般到變式,在計算練習中拓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狀況:越到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就變得更為艱難。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不是“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去獲取新知識就越容易”嗎?這就是知識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它們不能進入周轉(zhuǎn),得不到運用,不能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我們在設計計算練習時,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減少千篇一律的“一般性”計算練習,增加“變式性”的練習,通過計算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讓各種計算方法、運算定律在學生的頭腦里運轉(zhuǎn)起來。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計算枯燥無味,負擔繁重了。
例如,在學習了乘法運算律后,安排計算練習時,我們可以設計下面這樣的作業(yè):
不計算,從下面算式中找出和“320×45”計算結(jié)果相同的算式。
32×450、3200×4.5、320×40×5、320×50-320×5
320×40+5、320×5×9、40×5×8×9、320×40+320×5
一般的簡便計算練習題,只能對簡便計算的方法進行鞏固。解答這樣的變式練習,則需要學生從簡便方法的身后——“簡便運算的算理”展開思考。各種形式的轉(zhuǎn)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當各種運算律在他們的頭腦里蕩漾、撞擊時,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思維的脈搏在跳動。通過各種變式的辨析,孩子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不管用怎樣的簡便方法進行計算,都是在計算“45個320”。這種基于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深刻體會而悟出的道理,是那種簡單的“一般性”練習題所無法比擬的。
三、 從普適到挑戰(zhàn),在計算練習中學探究
“計算是最簡單的,連計算都不會,怎么會解決其他問題?”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教師、家長這樣教育我們的孩子。所以,長期以來學生的計算練習都是設計成每個學生都能完成的,最為基礎的數(shù)學練習,也就是“普適性”的練習,也不乏有的老師為了提高數(shù)學成績,要求全班的每個學生每天都要完成10道計算題。這樣的計算練習,可以起到鞏固計算方法的作用,但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并不需要這樣的訓練,他們每天在做的都是無效的練習。如何讓這部分學生的智力也能在計算練習中獲得發(fā)展呢?這就要求教師給他們設計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讓他們在這樣的練習中學會探究,學會思考,發(fā)展思維。
例如,在學習了小數(shù)乘法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點定位”這一關鍵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計算練習:
請根據(jù)“293×18=5274”確定下面各題積的小數(shù)點位置。
29.3×18=293×0.018=0.293×0.182.93×180=
如果是□□.24×□□□.24,積是幾位小數(shù)?介紹一下你對積的小數(shù)點定位的秘密。
學生在完成這樣的計算練習時,對小數(shù)點定位的知識進行了鞏固,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并在最后介紹積的小數(shù)點定位秘密時,進行個性化的思考探究,在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又如,在學習了四則運算之后,一位老師就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道這樣的探究性題目:
傳說廣東一狀元,看了蘇軾的《百鳥歸巢圖》后,題了一首詩: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乍一看,覺得這首詩和“百鳥”不相符合,可有心人卻發(fā)現(xiàn)是狀元公給大家出了一道添加運算符號的數(shù)學題,聰明的孩子,你能解決嗎?
11345678=100
這樣的計算探究練習,要求學生通過解讀趣味故事,利用運算符號來調(diào)節(jié)運算順序,尋求合理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又提升了興趣。
總之,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運算算理的理解,離不開運算思維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尋求合理途徑解決問題的探究。計算練習的設計,不能一味地追求為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服務,更應該服務于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善娜.這樣的數(shù)學作業(yè)有意思[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張順斌,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倉山區(qū)第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