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后,銀行既保本、年利息又還可以的產品就越來越少了,其中大額存單是個神奇的存在。
為什么說神奇呢?因為這個東西前幾年就有了,可是真正火起來就2018年,而且實際上,它的年利率并沒有多高,流動性也較差。
那么,為什么大額存單還那么火?媒體上屢屢還報道一出來就售罄之類的東東呢?
1、大額存單年利率并不高
其實大額存單也是存款的一種,也就是說,50萬元本金以內是安全的,至于50萬元以上,若發(fā)生銀行破產等風險,未必能兌付。
而大額存單之所以叫大額,主要是門檻要20萬元起存,至于年利率,其實也只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
比如大額存單年利率最高上浮55%(銀行越大上浮就越少,如國有大行最高只能上浮50%),而1年期定存的基準利率是l.5%,也就是說,1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利率最高2. 325%。
兩分鐘金融之前的文章有說,從理財的角度來講,如果某產品的年利率比貨幣基金低,那基本不用考慮,因為流動性差很多。
也就是說,其實短期限的大額存單吸引力并不高,只有只有3年期或5年期產品,年利率可能超過4%。
比如3年期定存的基準利率是2.75%,而3年期大額存單最高年利率是4.2625%,存20萬元的話,1年利息8525元。
不過利率上浮到頂的產品,一般都要求更高的門檻,比如某國有大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是4.125%,但基本是50萬元或100萬元才能享受,20萬元的,年利率一般只有3.85%。
2、為什么那么多人存?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年利率不高,為什么還那么火呢?兩分鐘金融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
一是年利率是相對的,對中老年人來說,依然習慣性將錢存在銀行,而定存年利率低,某種程度就凸顯大額存單年利率高。
二是“資產荒”。對于普通人來說,保本、收益又還可以的產品實在太少了,說白了就是有錢也沒地方投,股市?風險高;P2P?這些年踩雷的例子太多。
三是資產配置。對于某些有錢人來說,雞蛋一般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高中低風險的產品都會適當配置一點。
四是營銷策略。比如某行3年期年利率4 125%的大額存單,平時要50萬元起存,而如今宣傳說只要20萬元起存,加上某些媒體推波助瀾,就會造成被搶購的。
對于兩分鐘金融總結的這四方面的原因,你認同嗎?或者你目前的理財策略中,資產配置情況又如何?歡迎留言跟大家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