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
夏季雨水本來就有所增多,江南不少地區(qū)雨季更長,保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一份心,具體來說,建議記住8個字。
夏季雨天的溫度和濕度都適合真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的話,人就容易患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發(fā)作。盡管如此,但如果做好準備工作,還是可以將患病幾率降低的。預防可從以下方面注意:
衣物不要攢著洗:雨季洗衣籃或洗衣機內(nèi)筒潮濕,易滋生霉菌。被汗浸濕的衣物也容易發(fā)霉。此外,積累大批衣物一起洗滌,不易讓洗衣液充分接觸,難以洗凈。建議每次洗滌量最多占洗衣機內(nèi)筒容積的70%左右;最好1~2周就用專門清洗劑給洗衣機內(nèi)筒做一次消毒。
衣服不宜擺太密:擺放太緊密,會阻礙通風,導致濕氣聚集,從而滋生霉菌??捎每照{(diào)、干衣機或取暖設備烘干衣服。
女性的內(nèi)褲要常用開水燙洗,晾后如果手感潮濕,最好用熨斗熨一下去除濕氣,防止霉菌侵害健康。如若發(fā)現(xiàn)白帶增多、稀薄,呈豆渣樣,外陰瘙癢并有灼痛感等,可能是患有細菌性或霉菌性陰道炎,應及早就醫(yī)。
衛(wèi)生間保持干燥,灶臺、砧板做好清潔,防止霉變。
陰雨天切忌光腳穿鞋,也最好不要穿露腳趾的鞋子,盡量穿著透氣性好的鞋子和襪子。下雨天穿過的涼鞋,第二天最好不要繼續(xù)穿,以免誘發(fā)真菌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雨天莫蹚水,最好穿雨鞋防糖尿病足。如果皮膚沾到了雨水,要及時將雨水擦拭掉,有條件時再用干凈的清水沖洗皮膚。
大雨過后要防蚊,還要多吃高秧蔬菜,如茄子、辣椒等。
在涼爽的雨天,脖子、腰腎、腳踝這3個部位應做好保暖,以免受寒引起相關部位的疾患。
暖頸:擴胸仰頭抻筋骨。讓脖子不受寒,最簡單的就是戴圍巾或穿高領衫,讓脖頸不露在外面。還可以擴胸仰頭抻筋骨,即雙手交叉放在頸后,同時擴胸,頭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頸與手臂形成“抵抗”之勢,鍛煉頭頸部肌肉。
暖腰:按摩疏解受涼不適。老年人中比較高發(fā)的寒濕性腰痛主要就是腰部受風寒侵襲引起的,在陰雨天會加重。而女性腰部受寒引起的氣滯血瘀,會影響卵巢等生殖系統(tǒng)機能。
除了戴腰圍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疏解不適。雙手交叉,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熱后直接捂在腎腧穴(俗稱“腰眼”,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
暖腳:穿稍厚的襪子。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建議下雨天穿稍厚的襪子,此外可以泡腳保護腳踝,用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加些中草藥效果更好。其中具有溫經(jīng)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脈功效的有:紅花、當歸、雞血藤、艾葉。使用時不同功效的中草藥可搭配使用,一般來說,每種選用10克即可。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患者,使用前詢問醫(yī)生。
陰雨天要打好“祛濕戰(zhàn)”。專家們介紹了很多方法:
艾灸祛濕。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韓莉提醒大家注意:據(jù)天氣變化增減衣物,不可過分貪涼,防止受濕、受寒。加強室內(nèi)通風,但晚上睡覺最好關上窗戶,或只開一窄縫,不要著涼。韓莉還指出,可通過艾灸祛濕:對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長期施灸可調(diào)理氣血、補腎固精)、命門穴(位于人體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寬度)、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每次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對于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化濕。對于解溪穴(腳背、踝關節(jié)活動的凹點,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薏仁紅豆粥祛濕。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宋恩峰推薦平時多吃點赤小豆、茯苓、冬瓜皮、薏苡仁、山藥等健脾祛濕的食物,其中,把薏苡仁和赤小豆搭配一起煮粥吃,祛濕的效果更強勁。另外,平時多吃點大蒜、馬齒莧,適當吃點辣,可以防治暑濕及由此帶來的腹瀉。
服用藿香正氣水。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王澤民說,藿香正氣水對于祛除暑濕及其引起的感冒和腸胃腹瀉很管用。如不能忍受它的特殊味道,可選用藿香正氣軟膠囊。
雨季會令腳癬、感冒、風濕腿痛等處于高發(fā)或加重的狀態(tài),應對策略如下:
防皮膚?。罕3指蓛?、干燥。穿涼鞋蹚了不干凈的水,金黃色葡萄球菌停留在腳趾甲縫里面,易引發(fā)甲溝炎,可采用硼酸粉化水泡腳。而穿了潮濕的鞋襪會引發(fā)真菌感染,導致腳氣發(fā)作,可在溫水中加入食鹽泡腳,食鹽有除菌功效,能有效防止皮膚病。不過,腳有破損時不要用鹽水泡腳。
足癬患者如出現(xiàn)破潰,應設法先使創(chuàng)面干燥后再用霜劑,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有裂口應用軟膏。建議足癬患者每天涂兩次藥,持續(xù)3~4周。切記,要在癥狀消失后再鞏固用藥一周。對腳癬病菌接觸的鞋襪殺菌、消毒,保持腳的干凈和干燥。
防鼻塞頭痛:喝生姜大棗茶。夏季雨水增多,氣溫波動較大,如不慎受涼或淋雨,極易引起感冒,導致鼻塞、頭痛。建議多喝驅(qū)寒暖胃的生姜大棗茶,淋雨后做個單姜湯也不錯,生姜三到五片,水熬一刻鐘即成。此外,還可常按風池(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合谷(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迎香(鼻翼兩側)這3個穴位,以祛風通絡,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
防雨季風濕痛:中藥泡腳。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內(nèi)科教授王莘智說,陰雨天風寒濕邪易乘虛侵襲人體,邪氣流注經(jīng)絡肢體關節(jié),導致出現(xiàn)關節(jié)、肌肉、骨骼等局部或全身性疼痛。此時不能貪涼,不能沖涼,不用涼席、涼床,注意關節(jié)保暖。此外,可試試中藥泡腳:獨活15克、牛膝15克、威靈仙15克、續(xù)斷16克、川芍10克、麻黃15克、桂枝15克、當歸12克、紅花12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豨薟草15克、海風藤15克。用法:上藥用水浸泡10分鐘,用布包煎沸15分鐘,倒入盆內(nèi)待溫度適宜后,浸泡雙足30—40分鐘,一劑藥可煎2次,早晚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