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上欲相樞密使魏仁浦①,議者以仁浦不由科第②,不可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為輔佐,豈盡由科第邪!”己丑,加王溥門下
①魏仁浦(911—969):字道濟,衛(wèi)州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人,后晉時入仕為小吏,處事謹慎,得到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榮的重用,官至宰相。下文魏仁浦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相當于首席宰相。
②不由科第:不是進士科出身。魏仁浦雖然自幼讀書向學,但是未能參加科舉考試。侍郎①,與范質皆參知樞密院事②。以仁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仁浦雖處權要而能謙謹,上性嚴急,近職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歸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雖起刀筆吏,致位宰相,時人不以為忝③。又以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為左驍衛(wèi)上將軍④,充樞密使。加歸德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都虞候韓通、鎮(zhèn)寧節(jié)度使兼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并同平章事,仍以通充侍衛(wèi)親軍副都指揮使;以太祖皇帝兼殿前都點檢。⑤
……
癸巳⑥,大漸,召范質等入受顧命?!侨?,上殂。
上在藩,多務韜晦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⑧,人始服其英武。
①王溥(922—982):字齊物,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
②范質(911—964):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臺威縣)人。門下侍郎相當于副宰相,又參知樞密院事(掌軍事),是參與最高決策的執(zhí)政官員。
③忝:這里是不稱職的意思。
④吳延祚(917—971):字慶之,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宣徽使為宣徽院的長官,分為南使與北使,為內廷重職。
⑤與以上幾位是文職官員不同,此處的幾位皆為禁軍將領。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趙匡胤(927—976)。殿前都點檢為殿前司最高長官。
⑥癸巳: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六月癸巳,即959年7月27日。
⑦上在藩,多務韜晦:指后周世宗柴榮在登基之前,侍奉太祖郭威甚為謹慎。
⑧高平之寇:后周顯德元年(954),世宗柴榮即位不久,北漢與契丹聯(lián)合進攻后周,雙方在澤州高平(今山西晉城高平)決戰(zhàn)。后周初戰(zhàn)不利,柴榮親冒矢石,趙匡胤等人奮力作戰(zhàn),最終大獲全勝。其御軍,號令嚴明,人莫敢犯,攻城對敵,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動容。應機決策,出人意表。又勤于為治,百司簿籍,過目無所忘。發(fā)奸擿伏,聰察如神。閑暇則召儒者讀前史,商榷大義。性不好絲竹珍玩之物,常言太祖養(yǎng)成王峻、王殷之惡①,致君臣之分不終,故群臣有過則面質責之,服則赦之,有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各盡其能,人無不畏其明而懷其惠,故能破敵廣地,所向無前。然用法太嚴,群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干聲名,無所開宥,尋亦悔之,末年浸寬。登遐之日②,遠邇哀慕焉③。
甲午,宣遺詔,命梁王宗訓即皇帝位,生七年矣。
(選自《資治通鑒》卷二九四“后周世宗顯德六年”)
①太祖:這里指后周太祖郭威(904—954)。王峻、王殷兄弟與郭威同為后漢重臣,郭威建國,二人均有輔佐之功,但因跋扈不羈,被郭威誅殺。
②登遐之日:指周世宗駕崩的時候。
③遠邇哀慕:遠近之人都哀悼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