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勇
引言:在英語語言學習教育理念中,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一直備受重視,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之一就是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思辨能力連接著語言的輸入及輸出,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外語教育中貫穿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實現(xiàn)語言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思辨能力可以簡單概述為“在思維過程中,邏輯嚴密,思考謹慎,辯證地分析、評估、解讀信息并處理問題。(摘自NGL 2018.11)
John Hughes(2018)把通過低階思維過渡到高階思維的過程劃分為三大類(如下圖一摘自NGL2018.11):basic comprehension,critical thinking,creative thinking。
從上圖可以看出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處于低階思維(基本理解力)和高階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評估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運用高階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如何在課堂上實現(xiàn)從低階思維(基本理解力)到高階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銜接: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國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過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技能,忽略了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特別是批判性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訓練;過于注重詞匯及篇章的記憶和背誦,忽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更注重語言結構的正確性,忽視了語言內(nèi)容的邏輯性。從而導致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過多投入精力到詞匯語法的死記硬背,語言基本功訓練中過多地模仿而很少創(chuàng)造。由此學生整體表現(xiàn)出知識面狹窄,口語表達能力差,在語言實踐中很難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獨特見解,獨立完成有效的交際。黃源深教授(1998)不無遺憾地提出英語專業(yè)學生稍不注意就會患上思辨缺席癥,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1]。
中小學恰恰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黃金期,但基礎英語教育依然未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v觀當下的初中英語課堂,大多以任務型教學為載體,借助多樣的活動設計,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沉悶的模式,激發(fā)了新的生命活力。然而在熱鬧表象的背后往往容易造成學生有效思維活動的缺失,學生對課堂僅僅停留在教師所展示的內(nèi)容上,而缺少自主的思考,更缺乏質(zhì)疑的思維品質(zhì)。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實則膚淺,學生的收獲也是淺顯的。透過這種熱鬧的課堂表象,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由于對課堂教學的定位缺乏對思辨能力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練習,教學過程主要圍繞語言知識和技能,從而造成了學生英語學習只注重機械記憶,思維逐漸缺失。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質(zhì)量不高,通常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呈現(xiàn),查找信息來解答問題,復述文本內(nèi)容等。對文本解讀的高度決定了課堂的高度,對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了課堂的深度。長期在這樣的課堂浸潤下,學生的思辨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其結果是“思辨缺席”的頑疾早在中小學就已經(jīng)落下病根。
為了扭轉(zhuǎn)上述課堂弊端,教師需從課堂設計著手,巧妙設計,在重視語言基本技能的同時,把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融合進課堂設計中去,為學生能進行高階思維打好基礎。
教師要為學生充分提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表達觀點的機會;通過啟發(fā)式提問與相互辯駁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區(qū)分相關和無關信息,檢驗理據(jù)的來源和信度,質(zhì)疑他人的假設,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推理,從而提高思辨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階段,教師可采用一些可操作的、有效的活動或任務來實施,如通過思辨問題理解課文(用why,what等疑問詞);通過關鍵詞概括,復述;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或?qū)W生互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課文自創(chuàng)練習;學生分組解決課文相關問題或提出其他解決方案等;開展與課文相關的德育方面的討論;學生用一句話(六個單詞)總結或評價故事或某本書等等。
韶關市十五中的鮑罡老師在他的一節(jié)課里就非常好地設計了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的活動。
鮑老師在初三復習課“Feelings,Moodsand Solutions”中運用placemat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下圖(圖二)為發(fā)給學生的placemat。
活動如下:
(1)全班分成八個六人小組。
(2)教師發(fā)給每個六人小組一張placemat表,如附圖二。
(3)小組內(nèi)每兩個學生一起商量寫出一個問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4)然后,在小組中討論并寫出哪個問題是最佳問題。(學生互問并討論)
(5)學生按老師要求把填好問題的placemat表交給別的組,如第一組給第二組,第二組給第三組,最后第八組給第一組。
(6)小組內(nèi)每兩個學生一起對別的組的最佳問題給出建議。(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或提出其他解決方案)
(7)小組內(nèi)討論并寫出最佳建議。(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或提出其他解決方案)
這個活動中學生們既獨立提問題又與小組成員討論出最佳問題,還要為別的組的問題提出各自的解決建議并選出小組的最佳建議。其過程不但讓學生運用了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而且不知不覺地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結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也要激發(fā)思維?;顒拥脑O計,問題的提出均要有助于開闊思維,激活思辨能力,引導學生且“思”且“辯”。教師只需適當改變觀念,在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就能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