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艷
摘 要:語文學科所教授的是對文字的理解和感受,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學生吸收信息的重要渠道;寫作,是對信息的歸納整合、表達。二者只有互相結合,才能讓語文教學“活”起來,讓語文獨有的魅力散發(fā)出來。前者是信息的內在化,后者是創(chuàng)作者對信息獨有想法的表達,它們是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的核心能力。二者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給予學生以養(yǎng)分,大量的有效閱讀方可孕育出獨到的文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1.通過閱讀吸收信息。
閱讀是通過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在學生接觸文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諸多感想和思考,這些思考往往是發(fā)散性、多角度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這一特性,引導學生大膽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竊讀記》這一課時,課文記述的是主人公通過在書店讀書的經歷,表達出作者對于文學的熱愛。文本中的“竊”字有別于一般記述閱讀的文章。此時,就可利用這一標題帶來的好奇心,展開討論,究竟何為“竊讀”。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文本,對于文章內容也能有一個大概的把握。在講解全文之后,可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在書店里悄悄看書的經歷?如果有,當時你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樣的?……如此一來,原本枯燥無味的課文閱讀也可以增添些許妙趣,而最后的思考過程,也讓學生更好地積累寫作的素材,擺脫“無從下筆”的尷尬問題。
2.通過感悟記錄情感。
通過閱讀文字的過程,學生對于文本內容、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接下來,就是將心中所想、所思轉化為文字的過程。在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的教學里,記錄下閱讀中的發(fā)現(xiàn)就是關鍵一步。在教授人教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中,學生站在巴迪父親和母親的角度看待問題,是完全不同的。站在巴迪母親的角度,孩子寫出的作品無論好壞,都是值得鼓勵的,所以母親不會吝嗇對主人公的贊美,這無疑是母愛的體現(xiàn):站在父親的角度,孩子寫出的作品實在時不忍卒讀,為了杜絕孩子的驕傲、自滿,用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未嘗不可,這是嚴厲如山的父愛。所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文本,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讀寫一體的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給出所謂“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奇思妙想往往誕生在一個偶然的時刻,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就會有勇氣將與眾不同的文字寫在紙上,這樣就是一個良好的促進過程。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
讀寫結合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并不理想。根本上是因為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準確的目標和計劃。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辦法得到較好的提升,讀寫結合教育與就無從談及。
盡管大量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不斷涌現(xiàn),但目前仍然存在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現(xiàn)象。在大量的實際語文教學中,也仍然是以閱讀為主,留給寫作的教學空間極其有限。大量的寫作任務被安排在了課堂之外。而在教學課堂之外,學生愛好玩耍的天性致使其對寫作這一本就艱難的任務加以回避。讀寫結合教學至此出現(xiàn)脫節(jié),閱讀與寫作出現(xiàn)了分離,難以達到預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措施
1.閱讀中積累。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如果想做到言之有物,動筆之前一定需要有一定量的積累。只有閱讀的量上去了,才能談及寫作質量的飛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意識的培育。如在人教版課文《蟋蟀的住宅》一課中,可以在閱讀教學完成之后,利用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勁頭,推薦有關作者法布爾的有關著作,并對作者法布爾的生平加以介紹,可以適當進行有關其著作的導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平時布置家庭作業(yè)時,也可靈活布置一些收集、積累性作業(yè)。收集課外讀物中的好詞好句,在收集和積累中,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改變一些固有的錯誤思維。當然,在實際教學中,不要以強制性手段強迫學生完成,以免學生對閱讀產生抵觸情緒。閱讀量的積累對寫作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凡的意義,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和環(huán)境的營造,這是在語文讀寫集合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2.重視讀書筆記。
課外閱讀應將泛讀與精讀相結合,首先通讀全文,其后對文中的重點情節(jié)、思想集中之處進行重點品讀。在精度讀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把握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內核。并對文中行文優(yōu)美支出予以分析,“品”出語句中的精妙之處,記錄下來。這樣在寫作時,方能融會貫通,不至于在表達時陷入無話可說的窘迫境地。
3.多進行習作練筆。
創(chuàng)作是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出現(xiàn)的,當學生將從文章中獲得的思想引申至生活中時,會產生記錄下來的念頭。教師在此時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chuàng)作。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能拘泥于所謂的表達方法、寫作技巧。創(chuàng)作的真正內核,永遠是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思想,正所謂“文以載道”。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能用文字記錄下生活細節(jié)、所思所想即可。其次,才是對語句優(yōu)美程度的要求。質樸的語言往往有著非同尋常的力量。應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充分施展天性中純真、美好的一面,努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讀寫教學。每一次的練筆,都要及時加以點評,不可忽視學生對教學提出的問題與建議,平等交流,共同探討。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產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是一個提升個人素養(yǎng)的好方法,對于我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來說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好方式。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觀、教學觀,努力實現(xiàn)讀寫結合教學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