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輝
(合肥華夏白癜風醫(yī)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白癜風是皮膚科常見的皮膚黏膜色素脫失性疾病,黑素細胞自身免疫障礙可能是誘發(fā)因素,四肢、頸部、面部是多發(fā)部位,對患者的美觀影響較大。相關研究[1]指出,自體表皮移植手術治療暴露部位的白癜風現(xiàn)象明顯,尤其是一些保守治療差強人意的患者,這不是為一種最佳的選擇。鑒于此,本研究選取特定對象,嘗試采用自體表皮移植治療方法,現(xiàn)總結如下。
我病區(qū)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接診白癜風患者100例,其中女性44例,男性56例,年齡為14~75歲,平均年齡為(41.52±1.58)歲;病程3~10年,平均(3.21±1.17)年。
(1)白斑區(qū)皮損處理:對這些區(qū)域進行常規(guī)消毒,并予以局部侵潤麻醉,選取“JZ-1D”型CO,激光治療機(成都國雄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運用超脈沖CO,激光能夠把白斑區(qū)皮膚予以分層汽化,將功率設定為7W,脈沖時間持續(xù)0.04s,間隔0.03s。一般情況下,汽化需1~2次,面積覆蓋皮損邊緣的1mm。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手法必須準確、輕巧,深度不得超過真皮淺層,使用生理鹽水棉簽將汽化的表皮予以擦去,發(fā)現(xiàn)點狀密集出血點則可,深度不易過大,避免出現(xiàn)疤痕。手術區(qū)域邊緣同正常皮膚漸漸過渡到自然狀態(tài),創(chuàng)面用鹽水紗布覆蓋,然后等待表皮移植;(2)受皮區(qū)準備與表皮移植:對腹部或大腿內(nèi)側進行常規(guī)消毒,并置入吸盤,采取負壓吸疤法,基于患者的忍耐程度設定壓力,壓力一般設定為40~60kPa,時間為1~1.5h,吸疤至疤壁飽滿結束。使用眼科剪沿著吸疤邊緣予以剪開,取皮置術者食指端鋪開,將依附著的血癡和纖維蛋白予以有效清除,然后把表皮反轉放入到事先備好的凡士林紗布上,并把表皮鋪平放入到皮區(qū)壓裸面,一片一片地慢慢鋪平,皮片間隔大約為2~3mm,使用無菌紗布輕輕地按壓手術區(qū),將多余的組織液吸掉,抗生素油紗布予以覆蓋,再使用繃帶或創(chuàng)口貼進行加壓包扎。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直接使用繃帶加壓包扎的部位進行打包包扎。同時,嚴格遵照醫(yī)囑服用抗生素藥物,10d將敷料去除[2]。供受皮區(qū)包扎大約14d便治愈,門診隨訪治療,每隔兩周觀察1次。
通過四周的治療,對皮損面積進行如實測量,并予以有效評價,評價標準為:(1)痊愈:色素恢復正常;(2)顯效:色素恢復了大約60%~99%;(3)有效:色素恢復30%~59%;(4)無效:色素恢復低于30%。有效率=(痊愈張數(shù)+顯效張數(shù))/總張數(shù)×100%。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行分析處理,以率(%)表示移植效果,采用χ2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據(jù)統(tǒng)計得知,100患者總共移植皮片1200張,具體治療結果如下表。
表 白癜風不同部位移植皮片臨床效果分析(張)
研究結果表明,皮片移植有效率為91.33%,其中面部與頸部分別為92.86%、93.84%。隨訪半年后,大多數(shù)色素恢復正常。但是手足背有效率只有27.57%,這主要是由于術后患者多活動,無法有效固定。同時,103張移植皮片失效,大多數(shù)是鼻、口周及關節(jié)部位的皮損。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自體表皮移植逐漸開展用于治療白癜風,1997年相關人員對這一治療方法進行了研究[3]。通過幾十年的臨床驗證,這一治療方法效果被臨床大量實踐得以證實,受到了廣大醫(yī)學者的認可。本研究結果表明,皮片移植有效率為91.33%,其中面部與頸部分別為92.86%、93.84%,這充分證實了自體表皮移植臨床治療的有效性。該治療方法運用原理則是把黑色素細胞移植到皮損部位,操作較為簡單,能夠治愈較大面積的皮損,使得色素均勻,不會產(chǎn)生疤痕,且對實驗室要求較低,適用于各級醫(yī)院。同時,我們還應重點分析移植失敗的原因,其可能是由于受皮區(qū)域活動較為頻繁,移植皮片固定難度大,也有可能是敷料包扎過松。結合本次所選取的病案,對吸創(chuàng)表皮自體移植治療白癜風具有如下幾點感受:(1)盡量選取節(jié)段型或穩(wěn)定時限局型患者,泛發(fā)型治療效果差強人意;(2)負壓吸引時可使用熱水袋,以此來降低水皰產(chǎn)生時間,且產(chǎn)生充分的水皰;(3)吸皰時疼痛感較低,可不需要麻醉;(4)口角、眼角、關節(jié)等活動幅度較大,輔料包松緊應盡量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