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靜
閱讀分享:雖然接受教育已經(jīng)成為每個公民享有的權(quán)利和義務,但是城鄉(xiāng)差異、階層身份造成教育機會失衡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私立學校在強大的財力、過硬的師資和優(yōu)質(zhì)的生源等條件的共同推動下,蒸蒸日上,而有一些公立學校則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日漸落寞。但是,并不是私立就代表優(yōu)異,公立就代表糟糕。其實,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教育模式,各有可取之處。因為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其內(nèi)容不只限于課本,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到真正的教育。(特約教師: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戊戌中學??陳平英)
英國貴族與平民沿著兩條不同的路徑接受教育?!八搅W?!毕騺硎恰鞍嘿F”“精英”“優(yōu)質(zhì)”的代名詞,全英國僅有7%的人口畢業(yè)于私立學校,而31%的英國國會議員曾接受過私校教育,而“公立學校”則顯得有幾分落寞——良莠不齊的學生素質(zhì)、有限的教學資源,學費低廉,教育質(zhì)量很難保證。
當私立名校的“學霸”和公立學校的“學渣”交換身份,會對他們造成怎樣的改變?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播出的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試圖通過為期一周的真人實驗探尋答案。
就讀于有著300年歷史的英格蘭名校威爾特郡沃明斯特中學的喬恩、桑德與凱蒂,是此次交換的主人公。除喬恩有在公立小學求學的經(jīng)歷外,其他兩人從未接觸過公立學校的同齡人,三人對即將就讀的貝姆羅茲公立學校充滿好奇。
走進教室的第一天,3位“學霸”就被新學校里復雜的情況搞昏了頭。
對喬恩來說,貝姆羅茲的學習生活顯然過于輕松。“在沃明斯特,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都要在校學習,課后還有不少家庭作業(yè);可在這里,下午3點就放學了。我們有大把時間無所事事?!?/p>
過慣了私校忙碌生活的喬恩對這樣的閑適感到愜意,但沒過多久,對“荒廢時間”的悔恨就開始讓他坐立難安。
與兩個男孩不同,凱蒂在公立學校的女伴納斯讓她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2011年,納斯的爸爸從敘利亞逃亡到英國,在長達7年的努力后,他把妻女接到了自己身邊。納斯能在安全的環(huán)境里讀書,盡管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公立學校,仍令她充滿感恩。納斯告訴凱蒂,未來自己想到牛津或劍橋這樣的名校就讀。這讓凱蒂頗為觸動。
為期一周的“放羊”生活讓3個富家子女備受沖擊,而對于公立學校的學生布瑞特、卡西姆與納斯來說,在沃明斯特這所寄宿制中學,私立學校里的“上流生活”同樣令他們吃驚——每年2.7萬英鎊的學費、齊備的教學設施,甚至那把自都鐸王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椅子。更讓他們難受的是,學生踏入校門的第一課,就是學習遵守各種規(guī)矩——從定時起床、熄燈,到穿衣打扮的標準,再到使用手機的場合……每一項瑣碎的規(guī)定都讓他們?nèi)缱槡帧?/p>
對布瑞特來說,私立學校里處處意味著束縛??释白杂伞比缢?,也不敢在嚴肅的課堂上造次——在這里,學生稍有冒犯,就會被老師“請”出門去。
雖然紀律嚴明,但學校重視每個人的心理成長。校長定期與每個學生對話,傾聽他們的意見并答疑解惑。對來自公立學校的3個孩子來說,這可是從未有過的“禮遇”。更讓他們吃驚的是,沃明斯特的學生除了專注學習,還有多達42個興趣小組。
在交換活動的尾聲,向來無法無天的布瑞特顯得有些惆悵。和桑德并肩靠在網(wǎng)球場邊,他有些無奈地說:“我真的很想永遠留在這個學?!?/p>
英國《每日郵報》指出,《交換學校:階級劃分》是一部充滿“意外”的紀錄片:“觀察者把鏡頭瞄準了不同背景的學生。事實上,紀錄片呈現(xiàn)出了多樣的教育模式,且各有可取之處……教育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了這一點,人們可能對這個國家的教育更有信心。”
張秋偉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