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馮述一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商代三鳥銅尊,1952年出土于輝縣褚邱,國家一級文物。三鳥銅尊造型別致,紋飾清晰,頸部飾有弦紋,肩部鑄有臥鳥三只,間飾夔龍紋,腹部飾有獸面紋,充滿了神秘氣息,鳥紋飾是商代青銅紋飾的突出紋飾類型之一,鳥不僅與四季物候有著密切的關系,代表著商代先祖的圖騰崇拜,還被看作是溝通天地神明間的使者,是商周時期獨有的文化徽章。
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明大放異彩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產(chǎn)的青銅器無論是在形制、工藝、紋樣裝飾等方面都體現(xiàn)著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新鄉(xiāng),地處中原腹地,殷商時畿內(nèi)地區(qū),留存了許多商周時期的遺址。1949年后,在衛(wèi)輝、輝縣一帶先后發(fā)現(xiàn)了一批商周時期的墓葬,如輝縣琉璃閣商周墓地、輝縣固圍村戰(zhàn)國魏王室墓、衛(wèi)輝山彪戰(zhàn)國墓群等,出土了大量的精美青銅器,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等單位收藏,成為這一時期中原青銅器的代表。在這些新鄉(xiāng)地區(qū)出土的青銅器當中不乏做工考究、紋飾華美的精品,其中一件由新鄉(xiāng)市博物館收藏的三鳥銅尊便是其中的珍品。
三鳥銅尊的形制及鑄造工藝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三鳥銅尊,屬商代遺存,1952年出土于輝縣褚邱,后由平原省文管會收藏,1958年8月入藏新鄉(xiāng)市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此尊通高16、口徑20、腹徑15.4、底徑12.5厘米,重量2470克。形體上口侈大,口徑與肩寬接近,頸下部收縮,呈大喇叭狀,肩甚寬而微鼓,上飾三只臥鳥,自肩下折為腹,呈弧形收斂作圓底狀,圈足。
這件三鳥銅尊保存完好,三只臥鳥與銅尊銜接緊密,過渡自然,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鑄造工藝分鑄法鑄造而成。分鑄法是青銅器鑄造工藝之一,用于鑄造比較復雜的青銅器,湖南寧鄉(xiāng)出土的四羊方尊就是使用分鑄法鑄造的典型代表。分鑄法分為先鑄器體再在其上鑄附件的后鑄法,以及先鑄附件再放入陶范和器體鑄接的先鑄法兩種形式。對比1976年殷墟小屯婦好墓青銅器群出土的一件方罍,肩部四隅有翼怪獸的鑄接方式,可以推測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三鳥銅尊采用了榫卯式的鑄接方法,這種分鑄方法的特點是在鑄造器體時,先于預定部位鑄出接榫,然后在器體上安放模具,進行制范或安放上已制得的分范,澆鑄附件,便和器體形成榫卯式的鑄接。分鑄法是當時最先進的工藝,是了解殷商鼎盛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奧秘的關鍵。
三鳥銅尊紋飾
這件三鳥銅尊造型別致,紋飾清晰,充滿神秘氣息。三鳥銅尊頸部飾有弦紋,即為直線紋,形狀為凸起的兩條橫線,平行排列,體現(xiàn)了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銅尊肩部鑄有臥鳥三只,三只臥鳥之間飾有夔龍紋。三只臥鳥鳥喙呈勾回狀,頭部有羽冠,雙眼圓鼓似豆,頸部、腹部、背部有線條刻畫做羽毛狀裝飾。三只臥鳥外部輪廓線凝練飽滿,形象質(zhì)樸,簡潔明快,拉伸了器物的空間感,與期間的夔龍紋輝映,使得整個器物意趣盎然。三只臥鳥之間飾有夔龍紋。夔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形狀似龍,頭尾橫列,當中有一足或兩足的龍形獸紋,巨口,一角于腦后,一足或兩足于身下,尾上卷。銅尊的腹部飾有獸面紋,亦稱饕餮紋,饕餮是一種古代傳說中兇猛的野獸,《呂氏春秋·先識覽》記載“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三鳥銅尊腹部上的獸面紋以鼻梁為中線,突出正面造型,兩側(cè)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眉,眉下二目圓睜突出,兩側(cè)有左右展開的軀干,腿部較小,有尾并尾部上卷,其余為大量回曲形雷紋構成。形象兇猛,面目猙獰,神秘氣息濃郁,令人生畏,圈足亦飾有夔龍紋。
商代“鳥”紋飾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鳥”紋飾是商代青銅紋飾的突出紋飾類型之一,商中期至西周中期大型鳥紋成為青銅紋飾的流行,這與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chǎn)生的鳥文化不無關系。
鳥與原始農(nóng)耕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古代先民把鳥看作是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極為重要的太陽的化身,早在河姆渡文化中就出現(xiàn)了雙鳥負日的圖案,即“并列兩個雙鳥太陽紋圖案,形狀基本相同,身部作太陽紋,兩側(cè)伸出兩個鳥頭,形如兩只鳥合背著一個太陽?!鼻嚆~時代,雙鳥負日演化為“丹鳳朝陽”,“鳳鳥”成為太陽的象征和使者。鳥還是天象氣候變化預卜者的象征,《左傳·昭公十七年》載:“我高祖少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倍蓬A注:“鳳鳥知天時,故以名歷正之官?!比藗儗ⅧB的生活習性與天氣變化及四季氣候相聯(lián)系,用鳳鳥來命名歷正之官,賦予了鳥更多的農(nóng)耕文化內(nèi)涵。
鳥是溝通天地聯(lián)系的特殊工具。商周時期,生產(chǎn)力低下,重鬼神之事?!扒嚆~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祭祀工具,其上所鑄的動物紋飾不僅起著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著協(xié)助巫師溝通天地聯(lián)系的媒介作用?!兵B紋亦充當著這樣的角色,甲骨卜辭中有“于帝史鳳、犬”。張光直先生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引用《殷墟小屯》文字丙編有下條:“翌卯,帝不令鳳?貞”“翌卯,帝其令鳳?”翻譯過來即:王占卜問帝令不令鳳,鳳來不了?清楚地表明了鳳是帝與王之間往來的使者?!暗邸笔巧檀忿o中出現(xiàn)的神靈世界最高位,被賦予了眾神之首的權威意義。由此可見,鳥還被賦予了祭天通神的宗教內(nèi)涵。
鳥與商代先祖聯(lián)系密切。商的子姓始祖起源一個關于鳥的神化,《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焙髞砥踝粲碇嗡泄?,封于商,契成為了商的始祖。商族群是最早以鳥為圖騰崇拜,玄鳥神化托生思想被發(fā)揚光大,商族群借用玄鳥來記述本部族的起源,以達到凝聚族群向心力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繼承祖先優(yōu)良品德的向往。青銅器紋飾中鳥紋及鳥裝飾的大量出現(xiàn),不僅表現(xiàn)了商人對于鳥的喜愛,更是商族圖騰崇拜的一個有力證據(jù),屬于中國獨有的文化徽章。
本文介紹的這件三鳥銅尊工藝高超,紋飾華美,不僅展現(xiàn)了商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技術工藝,更蘊含了商代農(nóng)耕、宗教、氏族圖騰等方面的文化智慧,是豫北地區(qū)商代鳥裝飾青銅器的佳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