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者
打開美術(shù)史,映入眼前的何維樸,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名畫家,而對于他的收藏經(jīng)歷知之甚少,只有通過史料的蛛絲馬跡梳理,我們才能窺探其中的秘。
生平及收藏世家
何維樸祖紹基,清同治六年(1867)副貢,官內(nèi)閣中書,協(xié)辦侍讀,江蘇候補(bǔ)知府。清末任上??F志挚傓k。為晚清民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其書法傳承其祖何紹基衣缽,學(xué)顏真卿且融漢魏而成一體。又通經(jīng)史碑學(xué),兼精篆刻。
何維樸以山水畫著稱,規(guī)撫“四王”,尤善用“婁東”西廬(王時敏)、麓臺(王原祁)筆蹊,獨(dú)追大癡(黃公望)神髓,全得孤狷絕塵之文人畫風(fēng)。因干濕兼用而得蒼潤松秀之趣,更近于西步,與麓臺之干筆焦墨稍稍有別。觀其山水巨作,自是氣勢駘蕩,姿韻開闔。而其畫菱,亦有小中見大之妙。
然而,作為畫家的何維樸,對收藏也非常感興趣,是一個收藏世家。
其祖上何紹基是一位極富收藏的大家,舉凡金石、字畫、古璽、古籍等等,無所不包,涉及面極廣。除收藏外,何氏還精考證,曾撰《東洲草堂金石跋》。
何紹基交游極廣,在眾多師友中,嗜金石收藏者不少,如其至友六舟者,“以生平于經(jīng)禪之暇,酷嗜金石兼及書畫也?!彼€收藏不少青銅鏡、秦磚漢瓦、古硯、碑拓等。曾說“我搜石墨始燕齋,吳粵閩黔晉蜀”。作為祖父的何紹基,家藏如此多的古玩書畫,這些不能不影響到作為孫子的何維樸,使其從小就在這古玩的氛圍中,耳濡目染,熏陶至深。
賣畫與古畫收藏
何維樸的畫作很受時人喜愛。他鬻畫海上,或有記載是在辛亥之后。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夏上海《時報》即載有“何詩孫來滬,重訂潤例……”云云,表明辛亥之前,何氏山水早已有名于時并訂潤滬上。何氏曾任清末上海浚浦局總辦,累世舊學(xué)官宦,辛亥前后以舊宦或遺老身份鬻畫海上之際,堪當(dāng)尊宿奇峰之稱。
同時,他還有捐畫活動的記錄。光緒三十三年(1907),蔣伯年氏發(fā)起書畫助賑會,義捐藝術(shù)家作品有任伯年中堂、何維樸中梁山舟對、湯雨生對等,與維樸同列者,均為當(dāng)時大家。何氏又熱心于畫會活動,是豫園書畫善會與中國金石書畫賽會(宣統(tǒng)元年)以及上海書畫研究會(宣統(tǒng)二年)的發(fā)起人之一。身后,其作品仍常被各種出版物輯錄刊發(fā)。民國十五年(1926)1月9日《申報》載有:“世界書局發(fā)行翁同龢、清道人、俞曲園、吳昌碩、曾熙、鄭孝胥、何維樸、趙之謙、高邑之等名人楹聯(lián)多種。”同年3月25日《申報》又載:“《近代名人書畫真跡》由上海書畫保存會編印,內(nèi)有張季直、吳昌碩、何維樸、俞語霜、馬企周等四十余家作品?!?/p>
20世紀(jì)30年代,即維樸作古10年之后,后晉畫人輩出。出入麓臺而著稱者即有吳待秋氏,因端嶷蒼古更勝于麓臺,故為時人所推重,而仿古為擅之何氏聲名逐漸淡出海上畫壇。
在賣畫捐畫的同時,他還收藏許多古畫,或用來臨摹和收藏。何維樸除了收藏一些古畫外,其收藏秦流宋元古印甚多,有《頤素齋印存》六卷傳世。卒年八十一。
交游與社會影響
何維樸時常與文人藏家交往,他們之間詩文唱酬,其中與程頌萬、維棣、梁鼎芬、陳曾壽、闿運(yùn)等交好。
程頌萬(1865—1932),字子大,一字鹿川,號十發(fā)居士,湖南寧鄉(xiāng)籍(程千帆叔祖父),清末民初人。少有文才,喜研詞章。雖勤奮好學(xué),但屢試未第,對科舉制度遂無好感,而對時局新學(xué)甚為熱心,為張之洞、張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廣撫署文案。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全國率先創(chuàng)辦私立湖北中西通藝學(xué)堂。同年創(chuàng)設(shè)攻木局,引進(jìn)新工藝,培養(yǎng)漆木良工。他與何維樸的交往非常密切。
這些文人畫家們時常會興舉各類雅集。如1913年5月13日,此日距清帝溥儀退位、民國建立已一年有半,但清遺民大多仍采用舊朝的歷法,是故此日:宣統(tǒng)五年四月初八,歲在癸丑,浴佛日(佛誕)。此日,陳三立做東,宴請超社諸子,在上海樊園舉行了第四次雅集。本次雅集的宗旨在于為林紹年游泰山餞行。
據(jù)現(xiàn)有的文獻(xiàn)記載,可知除林、陳兩人外,到場社友還有瞿鴻禨、繆荃孫、何維樸、沈曾植、吳慶坻、沈瑜慶、周樹模、王仁東、吳士鑒、樊增祥和梁鼎芬,合計(jì)十二人。
事實(shí)上,當(dāng)場仍有其他清遺民,但不被列入這一名單,卻是為何?
在這一次雅集時,何維樸為林紹年繪了一幅《登岱圖》,征請到場社友題辭,集而成一卷。不久,遺老相繼謝世。圖卷的擁有者林紹年之子林葆恒,每遇遺民同道,則展圖共鑒昔日盛會,追懷父輩的事業(yè)。因而,該卷上還有一些后來追和的題詠。他在其繪的《登岱圖》落款 :“健齋屬寫登岱圖,爰仿山樵筆意奉正,侄何維樸?!?/p>
何氏書畫俱佳,不以詩詞名世,但也有自書詩集《何詩孫手書詩稿》四卷傳世。超社四集時,何氏為林紹年繪《登岱圖》,諸老頗為贊賞,故而當(dāng)場有集體題詠。
林開謩發(fā)現(xiàn),有題辭記述此事。他的題辭寫道,“癸丑三月,文直公下榻寒齋,同游西湖,迴車海上,適值樊園雅集。公行將登岱,同社諸公賦詩贈別。余詩先成,為蒿庵前輩攜去。隔二十四年,茫不記憶。丙子春,子有以詩孫畫圖索題,用橘叟韻,補(bǔ)作一首,前塵不勝今昔之感。放庵林開謩,識于七十有四?!?/p>
何維樸的收藏與交往經(jīng)歷,為我們打開了一幅那個時代文人們的生活畫卷,通過畫卷的細(xì)節(jié),可以看清當(dāng)時的文化氛圍與藝術(shù)風(fēng)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