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娜 王雪 閻玲
[摘要] 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是通過知識傳授、環(huán)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方式逐步獲得的,應從護生階段就加強培養(yǎng)。天津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與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積極實踐,將護生三維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并構建相應的培養(yǎng)體系,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關鍵詞] 護生;三維共情能力;培養(yǎng)體系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c)-0115-02
共情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即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和情感的能力[1]。三維共情的定義包括情感、認知與行為三方面。其中,情感共情是對他人情感無意識的感受;認知共情指角色的采擇能力,是對他人感情的理解能力;而行為共情指的是一種言語或非言語共情體驗的溝通形式[2]。當前醫(yī)學院校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單一的使用敘事護理教學[3]、心理劇教學法、巴林特小組培訓模式[4]等提高護生的共情的認知與情感能力,尚缺乏對于“認知-情感-行為”三維共情培養(yǎng)實踐方案的系統(tǒng)性、理論化研究。該文在總結共情教育實踐工作的基礎上,從育人工作的視角對于醫(yī)學院校與相應實習醫(yī)院如何共同搭建護生的三維共情能力培養(yǎng)體系開展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1? 研究設計內(nèi)容
1.1? 問題提出
2017年4月,該院教師在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訪學期間,通過體驗其特色主題場館—“黑暗中的對話”,對盲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體驗活動帶給我們護理教育工作者啟示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導護生關愛患者,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家屬的壓力,給予患者關懷。因此,以“患者走進課堂,護生走進患者心中”為主題的系列教學活動的開展,使護生充分理解護患關系中人文關懷的內(nèi)涵及其重要性,將人文知識有效地轉化為人文護理的能力。
1.2? 培養(yǎng)內(nèi)容
以該院2014級護理本科生為課題對象,在其學院學習和實習的不同階段開展多種形式和內(nèi)容的共情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患者入課堂”即患方、教師/臨床醫(yī)護和學生三方(Patient-Hospital-Student,PHS)共贏循證教學模式;在教學實習階段引導學生實踐“生理-心理-社會”同感體驗;在生產(chǎn)實習期間開展行為共情轉換技巧培訓、情景練習、I can help you活動,并實習全期定期召開座談會,實時追蹤護生的心理動態(tài)。
2? 實施路徑
2.1? 患者入課堂—提升護生的認知共情能力
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對于護患關懷的感受具有差異性。僅僅在院校學習,未真正走出課堂的護生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和社會支持缺乏相應的關注。在2014級護理本科生第三學年的理論教學階段,天津市康復會抗癌協(xié)會的兩位志愿者即康復的癌癥患者進入課堂,以該院的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臨床應用護理學》為課程載體,開展PHS課堂互動。課堂上,通過志愿者講述親身患病經(jīng)歷,使護生們更為深刻地體會操作過程中患者的痛苦;通過志愿者參與課程回示環(huán)節(jié),激勵護生在操作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關愛患者。在課后,志愿者與護生以同感共情、心靈共鳴,換位共識、實習助力等主題為核心,完成了4次課后座談。
2.2? 我為患者代言—提升護生的情感共情能力
在三年的學院課堂教學之后,護生將開始進入醫(yī)院進行教學實習。實習護生較容易成為患者急切情緒所致沖突行為的接受者,為避免沖突的發(fā)生,除夯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嫻熟的專業(yè)技能外,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家屬的壓力,給予患者關懷,也是有效的途徑。在2014級護生進行教學實習的階段,在該校腫瘤醫(yī)院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開展“體驗患者痛苦,我為患者代言”的活動,通過模擬患者在病理狀態(tài)下生理及心理的疾苦體驗,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提高護生換位思考的能力。如護生親自帶上三角巾,體會患肢不能活動帶給乳腺癌患者生活的不便,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體會患者社會角色轉換中的痛苦。
在疾苦體驗的基礎上,鼓勵護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感編排成情景劇。在情景劇的排練與展示中,護生將自己現(xiàn)階段的生命主題和生活經(jīng)驗構建在新的關系中,并在此關系中找到新的理解,提升共情水平。如引導護生在情景劇中體會患者生病后的恐懼、絕望與無助,從而進一步強化護生的情感共情,喚起護生的職業(yè)同情心。
2.3? “I can help you” —提升護生的行為共情能力
生產(chǎn)實習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護生將認知共情與情感共情轉化為行為共情所必須經(jīng)歷的重要階段。為了讓護生在實習之初順利進入護士角色,腫瘤醫(yī)院護理部積極開展對實習護生的職前教育、入職行為規(guī)范化培訓,并組織學生與患者進行“走進患者內(nèi)心”的主題座談。為促進護生領悟護患關系及人文關懷的本質,腫瘤醫(yī)院護理部更進一步開展了題為“心海導航”的師生座談會,由資深帶教老師傳授護生表達共情體驗的技巧,并通過運用微表情訓練、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方式提高護生行為共情的轉化能力。在實習中后期,護生掌握一定共情行為能力后,護理部組織其開展“I can help you”活動,要求護生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以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在保證患者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幫助患者,如護生在冬天給冰涼的床檔包上溫暖漂亮的棉墊,查找和收集重癥室患者喜愛的音樂并為其播放等,效果令人滿意,受到老師及患者好評。
3? 實施的成效
3.1? 護生三維共情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
在培養(yǎng)內(nèi)容上緊緊圍繞提升護生對患者心理的認知能力、對患者情感的體驗能力和主動關懷患者的行為能力。在培養(yǎng)培養(yǎng)形式上結合理論教學、教學實習、生產(chǎn)實習等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3.1.1 理論學習階段,拓展護生人際間多元化接觸、多途徑感受? 在院校學習理學基礎知識階段,把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設定為本科護生的學習目標。PHS模式的共情課堂,與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相比,教學方法更加多樣靈活。如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對話討論、課后座談、反思日記等,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可視可感的模擬情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和知覺,觸發(fā)其強烈的情感共鳴,自然流露出同情,并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反思,提高學生對患者需要和情緒的認知。
3.1.2 臨床見習階段,強化護生疾苦體驗的多角度認知疾病痛苦是患者在疾病診斷、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不同于抑郁的情感障礙,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等。疾苦體驗是他人對患者的癥狀困擾和事件的感知與反應的模擬體驗,包含癥狀的頻持續(xù)時間及困擾程度等[5]。本體系通過運用模擬教具、情景劇教學等方法加強護生的生理性疾苦體驗,引導學生切身體驗患者患病過程中社會功能缺失與障礙的痛苦,得以動態(tài)表達其個人的內(nèi)在世界,重新構建情感認知。
3.1.3 臨床實習階段,促進護生共情行為的轉化? 在護生的生產(chǎn)學習階段,通過加強護生角色認知,明確護士職責。開設共情行為轉化技巧培訓,提高共情行為的表達能力;提供情景練習平臺,促進護生的行為轉化練習。鼓勵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共情的實踐運用,建立考察小組,實時追蹤護生動態(tài),及時開展心理疏導與座談。
3.2? 護生共情能力顯著提高
在一系列的培訓后,護生的共情能力得以顯著提高。在實習追蹤師生座談會中,不少護生表示體會到了患者患病的痛苦和患病帶來的不便,也學會了如何幫助患者解決住院期間生活中的小事,深切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護士的價值感。如在談及對癌癥患者生活上的關懷和心理安慰技巧時,護生談到:“得了腫瘤,患者心理很害怕,也很脆弱,這時候我們對待他們哪怕只是輕言細語、面帶微笑,平常的時候多噓寒問暖幾句就能讓他們心里覺得溫暖?!?/p>
4? 結論與思考
護理學是一門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服務性。護生正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他們正處在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轉折時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是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人文關懷品質的關鍵時期。當今護理事業(yè)正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代護生學習的需要,必須破舊立新,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護生三維共情培養(yǎng)體系精髓在于推己及人、換位思考和同理心,作為護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如何把這種體驗傳達出的精神融入到護理教學和護理工作中,是我們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Wispe L.The Psychology of sympathy.Plenum Press,1991:13-20.
[2]? Miller PA,Eisenberg N.The relation of empathy to aggressive and externalizing antisocial behavior Psychol Bull,1988,103:324-344.
[3]? 高晨晨,王先偉.護理人文關懷敘事教學系統(tǒng)的開發(fā)[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
[4]? 楊青建,辛小林,魏榮榮.本科護生共情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吉林醫(yī)學,2016,37(2):431-432.
[5]? Paice JA.Assessment of symptom clusters in people with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2004(32):98-102.
(收稿日期:2019-02-24)
[作者簡介] 曹曉娜(1983-),女,天津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社區(qū)護理和護理教育。
[通訊作者] 閻玲(1972-),女,天津人,碩士,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護理教育,E-mail:yanling@tjm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