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20多年來,義烏小商品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全國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國際性小商品采購基地。義烏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民工的貢獻。截至2009年,義烏的外來人口已經(jīng)超過120萬,隨同他們生活在義烏的處在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子女超過3萬人,這些外來學生都分散在義烏城鄉(xiāng)各個公辦、民辦學校就讀,這些小候鳥在義烏接受教育有著很多現(xiàn)實中的問題,本文著重從德育教育對外來民工子女的影響方面來探討問題。
關鍵詞:流動之花;不歧視;身行言教相結合
面對外來民工子女,很多教師都會用有色眼鏡去看待。那么,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該如何抓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使這些流動的小候鳥在我們的灌溉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一、 關注引導,平等對待
馬丁·路德·金曾說過: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社會上有許多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民工,受其影響,一些學生在民工子女面前也會有高人一等,不屑與之為伍的感覺,這種不經(jīng)意中流露出來的歧視,對漂泊異鄉(xiāng)、性格特別敏感、害怕被人另眼相看的民工子女是一份多么大的傷害。這不僅僅不利于同學間的團結,也不利于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久而久之,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不平等的陰影。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一) 身行言教相結合
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弊鳛榻處煹奈覀兤綍r應該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平等地對待學生,不歧視民工子女,用實際行動引導學生。今年剛接手這個班時,我要求學生寫一篇自我介紹。有個學生所寫的內容使我印象極其深刻,他想表達的大致意思是希望我不要歧視他們這些外地生,寫得情真意切,我很是感動。我也真切地表達了我內心想法:“同學們,不管你來自何方,我都會一視同仁,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學生?!睂W生們?yōu)槲艺f的話鼓起了掌。后來,我還讓這位頗具文采的外地生當上了班長,他干得可賣力了,成了我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其他的學生也很受鼓舞,各方面表現(xiàn)積極。這真是可喜的現(xiàn)象。
(二) 發(fā)揮民工子女的優(yōu)勢
民工子女的家庭可能不富裕,但他們大都很善良,十分愛勞動并且樂于助人;民工子女學習成績可能不理想,但他們大都比較珍惜學習機會;民工子女可能一時無法融于新的環(huán)境,但他們的經(jīng)歷甚至是磨難,又何嘗不是一種財富。我們應充分開發(fā)這一資源,注意在班級活動中對他們的優(yōu)勢加以展示,以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每次班級中開展大掃除,我就對他們委以重任,讓他們帶領同學大掃除,同學分工完成任務后,要通過他們的驗收。他們不僅工作認真負責,而且自己積極勞動起來表率作用。為此,我還專門為他們組織了班隊課《說說自己的心里話》,讓他們說說自己遠離家鄉(xiāng)來到義烏的原因,使其他學生覺得自己有必要關心外來民工子女。
二、 常溝通,使其明事理
外來務工的這個生態(tài)周期與其子女的培養(yǎng)形成一個“悖論”: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是為了改變生活,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父母白天在外工作,顧及不到子女。孩子們經(jīng)常是一人面對社會,他們覺得孤獨,很容易就會對社會產(chǎn)生冷漠的情緒,這在孩子人格上形成某種障礙,影響他們今后成為一個內心健全的人。為了更快走近他,我找機會與他們聊起他們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到義烏后的奇聞軼事,當然我也給他們介紹義烏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并鼓勵他們去比較兩個城市的不同之處。雖然他們好似已經(jīng)和這座城市融為一體,卻是這座城市里最不被注意的、最自由、同時也是最孤單的一個人,也是最需要關注的人。在此基礎上,我再和他一起探討他母親千辛萬苦把他帶到義烏來讀書的原因,讓他們體會家長的良苦用心,激勵他們的責任心。同時我又經(jīng)常地象聊家常似的跟他們聊天,了解他們來到義烏后心態(tài)的變化,并適時闡述、明確我的觀點和立場,以此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為我一直認為:如果不對他進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康的心理,他們很可能會產(chǎn)生對整個社會的對抗情緒,導致他們不自信、不敢與人交往,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我的目的是:讓他們擁有自尊和自信、自立和自強,和我們城市的少年一道快樂成長。
三、 予以關心,享受快樂
有人把民工子女稱為流動的花朵,然而流動的花朵更需要澆水呀。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睈蹖W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作為弱勢群體的民工子女已承擔了太多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承擔的東西,特別需要來自各方的幫助。我們作為老師又怎能視而不見呢?又怎能不向他們伸出援助的手呢?民工子女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流動性大,學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學習上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家庭條件的原因,生活上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的父母無暇教育他們,他們在行為和思想上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我在幫助他們時,努力做到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四、 有待思考的問題
義烏是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人才的引進和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涌入勢必帶來大量的小候鳥,而這些小候鳥正處于長身體、長智力的關鍵時期,任何的疏忽、閃失都會對他們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在現(xiàn)實中,不少外來工子女認為受到歧視而自卑。大部分外來工子女性格內向,不容易與同學和老師溝通。而他們的家長正在為生活而打拼,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因此學校要加強與進城務工就業(yè)人員子女學生家庭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要教育學生們去主動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當然還要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外來務工就業(yè)人員子女基礎教育。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與我們的城市孩子快樂地生活在同樣的一片藍天下!
參考文獻:
[1]單莉蕓.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與對策[J].江蘇科技信息,2015(16):22-23.
[2]呂銳.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研論壇,2010(4):84-85.
作者簡介:
朱艷,浙江省義烏市,義烏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