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作品是時代的產物,能細致展現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面貌。也可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文學作品也不例外,日本文學作品豐富多彩,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日本文學家對女性角色對刻畫更是精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因時而異,女性地位也在不斷變化中。筆者以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變化為切入點,首先對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進行大致述說,其次以敘述女性角色在日本文學中的轉變,再其次分析典型形象,分析日本作家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塑造,最后闡述日本文學界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對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日本文學;女性角色
作者簡介:包珍青(1996.1-),女,內蒙古通遼市人,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日俄語言文學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0--02
一、研究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意義
日本文化源于中華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明治維新使兩國之間的差異形成鮮明對比,文化差異使兩國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對人物塑造又有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性。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學者開始運用全球化視野來研究日本文學作品,其中女性形象的變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通過研究不同時期日本文學作品中人物刻畫手法的變化反觀現今日本的社會背景、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思想狀態(tài)的變化。研究不同時代的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變化,應當探索出不同于國內當前通行的傳統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新思路、新風格和對人物塑造方面的手法。為新時代背景下中日兩國做更多的新式文化互動交流做更多有利于兩國人民的前期準備,由此言之,其意義非凡。[1]
二、20世紀50年代后日本文學中的女性角色
(一)1950年代 的日本女性文學
1945年,美國軍隊奉命進駐日本列島,盟國為防止日本法西斯勢力死灰復燃,對日本政治制度進行民主化改革,將日本國內政治由天皇的直接統治改變?yōu)閮乳w民主共和制。政治上的巨大變動進一步推動了日本人民思想的現代化步伐,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男尊女卑思想受到進一步打擊,新式思想雖被進一步傳播。但因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仍有不少日本國民對男女平等思想持排斥態(tài)度,因此女性的社會地位并未得到明顯的提高,成立日本“特殊慰安會”就是最好的案例。隨著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式思想深入人心,人們開始對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進行反思,有識之士開始呼吁男女平等,由此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也有了明顯的變化。[2]
這一時期日本文學集中表現在追求和平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宮本白百合子為代表的部分女性作家以男女平等思想作為靈感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其所著《歌聲呦,響起來吧》應為這一時期女性文學最具代有表性的作品,作者通過描寫女主人公的經歷,深刻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及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在戰(zhàn)亂中受到的悲慘遭遇。作者首創(chuàng)以戰(zhàn)爭為題材訴說女性悲慘遭遇的手法,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男尊女卑”的舊式思想的不滿與諷刺。村上春樹《背帶短褲》講述了一個多年為家庭付出,沒有自我意識的女人在五十五歲時第一次出國旅行時自我意識復蘇的故事,歸國前女主給丈夫買背帶褲做禮物時,突然發(fā)現自己內心深處非常痛恨這段婚姻,因此她回國之后果斷與丈夫離婚,開始了新生活。村上通過一則普通的故事,反映女性對傳統社會包辦婚姻的唾棄及勇敢的反抗,從側面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事實,這一時期的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有了明顯的變化。
(二)1960年代 的日本女性文學
這一時期日本政府通過進一步設化改革,社會生產力恢復,經濟迅猛發(fā)展,思想進一步開化。女性開始走出家庭,不如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女性社會地位逐步提高。這一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有力的反映,催生出了一個從不同角度訴說女性貢獻的文學流派,亦即著名的“新女性文學”。隨著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也豐富起來。“新女性文學”流派代表作《伸子》,通過描述女主從戀愛到結婚又離婚的婚姻,展現了她的婚姻觀,即婚后有獨立的事業(yè),成為職業(yè)女性。女主“婚后繼續(xù)工作”、“不要孩子”的內心表白,反映出日本女性開始體現自身價值、走上工作崗位的心理愿望。女性地位的提高跟日本家庭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失去親屬是分不開的,加之民主意識和女性自由思想的推廣, 有力促進了女性意識的增強,女性承擔了適當的社會角色。
(三)1980年代的日本女性文學
20世紀80年代日本再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使女性有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因此女性之社會地位明顯提高,日本政府頒布《廢除婦女歧視宣言》是女性追求平等運動的勝果。鹽野七生則從女性視覺出發(fā),突出了女性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其代表作有著名的《文藝復興的女人們》。隨著“新女性文學”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大文豪川端康成也積極響應“新女性文學”運動,創(chuàng)作了大量關于女性的文學作品?!斑@些作品將新時期女性自我意識的確立用細膩的筆觸、獨到的見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3]。川端康成通過敘述瑣碎的日常生活把她們內心深處的欲望完美地展現出來。其女性文學的代表作《千鶴》就是上述文風的經典著作。與其往常描寫女性角色不同,《千鳥》從不同角度進行刻畫,展現了女性成熟的美,終把成熟女性塑造成畸形變態(tài)的美,該作品將日本傳統文化的悲哀美和現實主義結合起來,表現得入木三分 。
三、日本女性形象具體分析
(一)芥川龍之介筆下的女性
芥川龍之介可謂是日本婦孺皆知的作家,他的作品最能體現男女平等思想。例如《羅生門》,故事源于日本古典小說《今昔物語》,是對古典文學的二次創(chuàng)作。故事發(fā)生在平安時代晚期,一名被主家解雇的男奴遇到了在羅生門城樓上靠以死人頭發(fā)制假發(fā)變賣為生的老嫗,這名老嫗說女人是蛇肉偽裝成魚肉在世上生存, 男奴心起殺念遂打昏老嫗將其衣服搶走。令人費解的是《羅生門》中,老嫗并非故事主角,但芥川將老嫗的形象設計得骯臟丑陋,并用“瘦得像猴子”一樣來對老嫗進行刻畫勾勒,老嫗靠拔死尸頭發(fā)為生并為自己的行為編造理由來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通過此類情節(jié),充分暴露出老太婆的自私邪惡,“這種人物塑造在50年代的日本文學界是非常獨特的?!盵6]
(二)樋口一葉筆下的女性
樋口一葉善于塑造士族女性的形象, 這與樋口一葉的出身與早年的坎坷經歷有這密切關系。在《十三夜》中她以女性所獨有的視角去觀察社會,成功塑造了命途多舛的士族女性阿關的形象。通過塑造身兼女兒、妻子、母親等諸多角色的阿關,揭露了日本士族女性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悲慘的遭遇。故事以試圖逃離家庭對女性的束縛而逃離家庭為開端,出逃雖以失敗謝幕,卻體現出了女主在成長中追求自由的勇氣。面對丈夫的虐待, 阿關也曾試圖通過順從丈夫的做法來換取丈夫對一絲關愛,渴望在家庭當中找到一絲的溫存,苦心換來的卻是丈夫無情的指責和謾罵、夫家雙親的嘲諷,阿關的遭遇反映著當時日本社會中深受傳統思想束縛的女性在家庭中的真實寫照。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阿關顧及自己的子女、父母親情以及家族,繼續(xù)忍受了夫家長久的折磨與歧視,終于在七年之后,阿關果決的選擇出逃?!妒埂分袔в锌鋸垺⑸茞好芡怀龅谋憩F,但把當時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情況真實地展現 給讀者,當時日本社會中命運悲慘的士族女性是普遍的。“這部作品還通過描述表面風光無限,背地里卻暗藏丑陋、痛苦以及孤寂的士族女性生活狀況,向我們展現出她們命運的苦難”[7]阿關忍受了七年的折磨后選擇出逃,反映了女性在思想上的明顯變化,更折射出女性對自由的渴望與反抗精神。
(三)川端康成對女性形象的塑造
川端康成在文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尤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人物?!堆﹪分旭x子作為女主角具有獨特的魅力。從文字描述看,她性格外向,不禁讓人覺得風騷墮落,但細致分析會發(fā)現駒子不僅思想獨立、性格復雜,且極具內涵。駒子幼年被賣,被人所救,但恩人病故,使她又跌谷底。被琴師所贖,在琴師兒子行男病重時,為給他治病而甘愿賣藝,于已婚男子島村卻有著純粹的愛情。筆者看來,川端塑造的諸多女性形象中駒子是最為純凈的,不僅外表純潔且內心純凈,然而命運卻十分坎坷。生活的磨難并未使駒子向命運低頭,她懂自尊、也知自重,有著自己的底線。生活雖不富裕,但她并不以追求金錢為目標,坦然面對現狀。駒子對生活和愛情充滿憧憬,然所處時代使她無論如何也無法圓夢。她明知和島村的愛情無法持續(xù),仍勇敢去愛。既使 生活坎坷,仍坦然面對。她知道無力改變現實,卻依舊努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她生活的悲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靈魂深處充滿矛盾、苦痛和失意,但她不斷使自己剛毅、果斷、堅持。雖然命運不順,仍不屈不撓的性格使她在現實中生存下來。駒子的形象反映出日本社會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面對生活的不幸時卻必須擁有繼續(xù)生活的勇氣。
四、日本文學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對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借鑒意義
世界發(fā)展的趨勢是一體化的,但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是因國別的不同而明顯的存在的,這一點是由地區(qū)差異性與民族特性所決定的,無論世界大勢如何發(fā)展、相互融合都無法取締的,中日兩國也不例外。這也決定了兩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差異性,從文學及創(chuàng)作本身來看,國家、民族間文化的差異并不會隔斷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共同點。任何國家與地區(qū)的文學作品,在人物刻畫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相通之處。故日本文學對女性的刻畫思路在我們進行創(chuàng)作時有諸多借鑒之處。
(一)自然與現實的完美融合
日本文學作品在否定傳統的同時借鑒、取材于傳統,對傳統女性形象的塑造,更為細致、自然,描寫出日本女性的傳統、嬌柔的氣質。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可以積極吸收這一點,在塑造新時代女性角色時加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面,積極塑造新時代需要的女性新面貌。
(二)緊跟時代潮流突出女性
日本作家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體現了時代氣息,日本文學中的女性角色能夠準確折射出日本社會主流思想的變化。故而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可將現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新時代所需要的正能量融入其中,尤其在女性角色塑造中注意這一點。
五、結語
文學作品是時代的產物,既能展現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面貌。也體現作者的人生情懷、處世哲學。日本文學作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從傳統文化取材的日本文學作品深受歡迎,這可供我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時借鑒,豐富我們的文學寶庫。日本文學家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本土風格,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日本文學中女性角色的特點是緊跟時代潮流而變動,縱使萬般變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總能反映時代脈絡。日本文學家嘗試利用全球化視野刻畫具有鮮明特征的角色,以此創(chuàng)造“新女性文學”新篇章。這與我國新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未來發(fā)展情況不謀而合,值得借鑒以為我用。
參考文獻:
[1]吳迪.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6,(9).
[2]司趁云, 任惠芹.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J].魅力中國,2014,(16).
[3]李先瑞.論日本女性主義文學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嬗變[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2016,(5).
[4]彭曉鳳.關于當代日本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的若干思考[J]速度旬刊2016,(7).
[5]李晶.從不同時期文學作品看日本女性家庭觀的變化[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16,(5).
[6]侍燁.淺議當代日本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塑造[J].青年文學家,2014,(30).
[7]侍燁.淺議當代日本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塑造[J].青年文學家,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