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2019年6月26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在廣州落下帷幕。來自全國500余所高校的180多名大學校長、大學國際處和教務處處長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負責人等共800余人與會,共同探討加快和擴大教育開放新形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
本屆年會同時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年會由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廣東省教育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共同主辦,暨南大學承辦。
中外合作辦學以質量建設為主線
獨特作用體現(xiàn)在 “三個不可替代”
截至目前,全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共有2431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占總數(shù)的90%左右;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規(guī)模大約60萬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規(guī)模大約55萬人,已經畢業(yè)的學生超過200萬人。
大會主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林金輝指出,近年來,中國中外合作辦學取得重要成就,頂層設計日臻完善,質量效益繼續(xù)提升,專家隊伍不斷擴大。當前,中國正在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新的發(fā)展形勢,必須主動適應。他強調,越是擴大教育開放,越要加強黨的建設;他還重點分析了新形勢下中外合作辦學的四大政策取 向。
據(jù)介紹,中國教育涉外辦學有十幾種基本形式,中外合作辦學是唯一以高于部門規(guī)章的國務院法規(guī)規(guī)范的辦學形式,是中國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的最深層次,也是最深入的表現(xiàn)形式。中外合作辦學實行“行政審批制”,教育部對依法批準設立或舉辦的機構和項目分別頒發(fā)機構“辦學許可證”或“項目批準書”。
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200多個專業(yè)。合作對象涉及36個國家和地區(qū),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截至2018年,10所具有法人資格的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校國際學生1940人,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80%以上攻讀學位。
主辦方稱,中外合作辦學以質量建設為主線,其獨特作用體現(xiàn)在“三個不可替代”:一是在滿足人民對多樣化、高質量、國際化教育需求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不出國門的留學”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二是中外合作辦學以開放促改革促發(fā)展,通過優(yōu)質教育資源引進、消化、融合、創(chuàng)新,在促進高校“雙一流”建設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中外合作辦學獨特的制度設計及在辦學實踐中積累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世界共享,直接參與了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規(guī)則的制定,在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