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余發(fā)軍
摘 要 學困生在每個班都有,常常令老師頭痛不已,學困生的轉化對每個老師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如果某一位老師忽略了學困生,這個班的班風學風都不會太好,勢必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學困生的轉化很重要,轉化能否成功在于方法是否得當,什么樣的方法才算是得當?shù)姆椒ǎ覀冋J為適合學困生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而要學困生接受,就應該對學困生進行分析,針對學困生個性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辦法。
關鍵詞 學困生;分析;經驗
中圖分類號:B025.4,B0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7-0097-01
多年來,我們對學困生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分析,對轉化學困生的方法也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找到了一些學困生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下面,我們就阻礙學困生健康成長的因素及應對策略,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經驗。
一、自卑會使學困生自暴自棄,應對策略是千方百計給其自信
有的學生因自卑放棄了努力學習,用搗亂的方式在班上刷存在感,引起師生對他(她)的關注。這類學生給老師最多的感慨是:這個學生不笨,就是對學習不上心。遇到這樣的學困生老師一定要堅信: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變得優(yōu)秀的,只是出于某種因素,他(她)誤以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趕不上那些優(yōu)秀的學生,認為優(yōu)秀學生天生就有過人之處,因有了錯誤認識而自卑,又因自卑而自暴自棄。
遇到這樣的學困生,老師一定不要忽視,因他(她)原本是聰明的,潛在能力很大,更不能簡單粗暴地給貼上壞的標簽,用批評式教育督促其變好。這樣的學生會專門跟批評作對,老師越批評會越感覺對方離自己的初衷越遠。正確的做法是,在學生身邊找榜樣,跟他(她)一起去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人的優(yōu)秀并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得來的,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并持之以恒,也會變得優(yōu)秀。一個原本不笨的學困生,當你讓他(她)去發(fā)現(xiàn)了天才的秘密后,他(她)會對自己產生自信,會改變自暴自棄的那一套做法。
接下來,老師要為這類學生量身定制一些學習問題,讓他(她)在解決這些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堅信:只要努力了就有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這樣的學困生努力一段時間之后,在學習上會有大的進步,教師要適時組織檢測,讓他(她)在檢測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并對他(她)的進步給予肯定,同時讓其他同學改變對他(她)原來的看法,一起幫助這類學生樹立自信,慢慢向好的方面轉化。
因自卑而自暴自棄的學困生,有的是有閃光點的,而這閃光點不容易被他(她)自己和老師發(fā)現(xiàn)。老師一定要靜下心來觀察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了閃光點就要想辦法發(fā)掘出來,讓其呈現(xiàn)在他(她)自己和同學們的眼前,這會有效地激發(fā)出他(她)的自信,讓其不再自暴自棄。任何一個學生,當他(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閃光的地方后,都會很興奮,老師只要抓住這一契機,精心引導,會促使這位學生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懶惰是學困生成長的阻礙,應對策略是培養(yǎng)興趣和自我克制力
惰性是每個學生都會有的,當一個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和自我克制力相對較差的時候,惰性就顯得尤為突出,會成為學生成長的巨大阻礙。表現(xiàn)為不愿動手動腦,完成學習任務拖拖拉拉,或東拼西湊地完成予以應付了事,上課時沒精打采,一副無奈的樣子,下課后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非常有精力,玩得不亦樂乎。
對于因懶惰而成為學困生的,老師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壓強勢的監(jiān)督,老師的監(jiān)督可能在短時間內能起一些作用,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效的方法是,多與這樣的學生溝通交流,請家長和其他的代課老師配合,讓他(她)明白學習的意義,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感興趣。當他(她)有了學習的興趣后,老師可以與他(她)形成一個約定,讓他(她)在踐行約定的過程中自主培養(yǎng)自我克制力。當一個約定完成后,老師可提出更高層次的約定,持續(xù)培養(yǎng)他(她)的克制力。這樣的學困生會在行為上出現(xiàn)反復,勤奮一段時間后,懶惰會又表現(xiàn)出來了,老師要把這種現(xiàn)象看成正常情況,當學生出現(xiàn)反復后,繼續(xù)耐心引導。學生由貪玩到變得勤奮,又從勤奮變得貪玩,最后又變得勤奮,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我克制力的形成過程。
因懶惰而成為學困生的,只要老師耐心地培養(yǎng)他(她)的學習興趣和自我克制力,掃除其成長的障礙,學生就會慢慢變得很努力,成長為老師期待中的樣子。
三、缺愛讓學困生沉迷于虛擬的游戲,應對策略是讓學生堅強
很多學困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分析其原因,除少數(shù)同學屬自制力差,不能抵制網絡游戲的誘惑外,大多數(shù)同學是因缺少父愛或母愛造成的。這類學生中,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有的是特殊原因失去了父親或母親。對于缺愛而成為學困生的,當然要多給予一些關愛,但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因父親的愛和母親的愛具有不可替代性,老師付出再多的愛都彌補不了其成長過程中的缺憾。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要耐心引導這樣的學困生去接受生活中的現(xiàn)實,在接受的過程中變得樂觀開朗,在接受的過程中變得堅強。給他(她)講一些在挫折中不懈努力而取得了成功的勵志故事,當該生身邊有這樣的故事的時候,盡量用身邊的故事激勵引導,讓他(她)感同身受。
當缺愛的學困生變得堅強后,他就不會再沉迷于虛擬的游戲,會振作起來,會用勤奮學習去彌補內心的缺憾,會慢慢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
對于學困生,老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對待,一定要積極地去分析他(她)成為學困生的原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去影響他(她),只要應對策略是得當?shù)模瑢W困生會在你的期待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