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益平
摘 要:在e時代,網絡覆蓋校園,課堂信息化已經不是過去那種簡簡單單地用用課件了,e時代可以更方便地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學問題動態(tài)地呈現給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具體、實在的教學情境,營造愉快、和諧、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彰顯數學味,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信息化;激發(fā);提高;厘清;經歷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122-1
在e時代,教師應該學會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優(yōu)化知識建構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精心設計,從激發(fā)興趣出發(fā)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4頁例1的內容,教學難點是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出所有情況,并進行相關的分析,為了讓學生能夠自己發(fā)現列舉必須“有序、不遺漏、不重復”的重點,我利用網絡設計了一個比賽環(huán)節(jié)名曰《火眼金睛》,讓學生找出下面兩幅圖中的不同之處,學生一聽比賽立刻就來了興趣,圖剛一出來立馬就七嘴八舌的指點兩幅圖的不同之處,由于無序顯得比較亂,且學生個體并不能很快的全部找出不同之處,于是,我讓同學們小組交流、討論怎樣才能很快的找出所有不同的地方?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匯報認為在圖上標上數字比較好。我問:“為什么要表示那個數據”?學生回答:“標上數字就有了順序,有序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復”。重點突出,水到渠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比賽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運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一些比賽,出示一些“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的畫面,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化資源的合理運用,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還可以把微觀的、不易觀察的數學問題及其本質展示給學生,使數學更有其特有的味道同時增加其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擴充容量,從提高效率出發(fā)
數學課堂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完成那些傳統(tǒng)的教學完成不了的任務。例如,圓柱體體積公式推導的教學,把圓柱體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或正方體,而后根據已有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把圓柱平均分成十六等份的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畫面或者教師的演示了解,只是學生很難領悟到圓的半徑、底面周長、底面面積、側面積、體積與轉化后的圖形(長方體或正方體)長、寬、高、底面面積、側面積、體積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側面積的變化,這個知識點在后來的檢測中常常用到,錯誤也很高,這些關系在傳統(tǒng)的一堂課中是無法做到的,信息技術卻可以做到,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變化規(guī)律我在課堂上鏈接了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操作過程,通過其有聲有色的特點展示變化前后各部分間的關系,推導過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接受,然后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平均分成三十二等份,六十四等份,甚者更多的等份,使學生明白等份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體,至于轉化后側面積、表面積增加的部分特征更是一目了然,另外,也向學生滲透了數學的極限思想。
三、巧妙運用,從厘清知識出發(fā)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要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感性材料的合理使用很重要,教師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模擬演示,再現操作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及概括,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從而獲取知識,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在教學《周長和面積的比較》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我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一幅動畫,在一片草地上一根2米長的繩子一頭拴著一只羊,羊吃草一圈,形成了一個圓,生動直觀,然后通過問答,學生很好的厘清了周長與面積的不同,知道周長是一條線,面積是一大片,而且很直觀的明白周長、面積的大小取決于半徑的大小。
四、模擬情境,從經歷過程出發(fā)
《元、角、分》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這個單元的教學不是“零起點”,學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見過人民幣,即便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或多或少的也有過用人民幣購物的經歷,只是,地區(q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生關于人民幣的認知不盡相同,已有經驗的不均衡會造成教學的困難,尤其是解決換錢、付錢、找錢等方面的數學問題。
在教學了元、角、分的認識和單位換算后,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元、角、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課堂上我利用信息技術模擬了一個“迷你超市”,出示了一些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標上價格,選擇四名學生上臺學生扮演營業(yè)員,其他學生扮演顧客,每個同學都分得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模型若干,大到100元小到1分各種面值都有,每個同學分得的錢數不等種類也不同,然后讓學生根據“迷你超市”的語音提示購物付錢,扮演營業(yè)員的學生則根據顧客付的錢收錢、找錢。
因為不同學生獲得的錢數不同,種類也不同,所以購物時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有的只要一種面值就可以;有的需要兩種及以上才可以;有的不需要找錢;有的需要找錢;有的可能營業(yè)員無法找錢而必須自己和同學交換才行,通過不同的問題設置讓學生經歷買東西的過程,在付錢的問題中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對“迷你超市”很感興趣,參與度空前,而且,一個模擬涵蓋了諸多應用問題情境下不同情況,一舉多得。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模擬實驗的演示和思維的過程,突破重難點,增強課堂感染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對表象的感知,提高了課堂效率,并從中獲得了更多的成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