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似乎所有關(guān)乎快樂、關(guān)乎純粹的詞語都與童年有關(guān)。
童年時,小伙伴的陪伴,仿佛是上天最好的饋贈;童年時,會因為一場游戲而變得無比專注、無比認真……童年的美好,即使經(jīng)過了千百年也不曾改變。
追尋古人的童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童年飽含天真自然的情趣、野性奔放的樂趣和斗智斗勇的意趣。
你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呢?打打鬧鬧、爬樹翻墻?丟沙包、跳皮筋、捉迷藏?玩電腦、打游戲、補習班中彷徨……那么你知道古人的童年是怎么過的嗎?古代的小孩沒有玩具房、游樂場、動畫片、電子游戲、興趣班,可他們的快樂卻不在我們之下。那時候的孩子有伴隨他們成長的中國傳統(tǒng)游戲,這些寓教于樂的傳統(tǒng)游戲,中國娃從古代玩到現(xiàn)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畫在嬰戲圖里的童年時光吧。
自己動手樂趣多
相比固定成型的現(xiàn)代玩具,傳統(tǒng)玩具多需兒童自己從生活中取材及動手操作,具有更多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也更加耐玩。
棗磨是用三枚鮮棗,將一棗橫切去半,露出棗核,用三根竹簽將其鼎足而立。然后用一根細長竹篾,兩端各安紅棗一枚,置于棗核上,找到平衡點,輕輕一撥,看竹篾旋轉(zhuǎn)起來,頗具成就感。
腦補的游戲
木偶在宋代叫“懸絲傀儡”,雖然因觀看距離太近,懸絲都穿幫了,但孩子們視若無睹,眼里只有會騰云駕霧的小人。
宋代懸絲傀儡戲非常盛行,其題材超乎我們的想象,竟然構(gòu)思出骷髏木偶戲。看小骷髏那密布全身關(guān)節(jié)的懸絲,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關(guān)節(jié)都能動呢?難怪嚇壞了母親,卻吸引孩童撲上來。
扮演游戲,也就是過家家這類游戲,孩子們需要自己設(shè)計角色,準備道具,構(gòu)思情節(jié),這令孩子們腦洞大開,十分激發(fā)想象力。
運動,從娃娃抓起
說起古代娃娃們的戶外運動游戲,那就更令今天的孩子們艷羨了。
看南宋的《蕉蔭擊球圖》,你猜圖中的幾位萌娃在干啥?沒錯,孩子們玩的正是捶丸的兒童版——角球(球用動物角骨制成,故而得名)。
捶丸游戲在宋代非常流行,角球自然也在孩童間盛行。在《小庭嬰戲圖》中,一場角球比賽出現(xiàn)了混亂的局面:兩伙孩童丟下球和拍,開始激烈地爭搶角球的計分工具——籌,怕是小選手對裁判計分有爭議。
計分給簡單的運動平添了許多競爭的樂趣,在游戲中還培養(yǎng)了孩子們早期的數(shù)感。
培養(yǎng)團隊精神
電子游戲與城市化讓今天的孩子離大自然越來越遠,而傳統(tǒng)游戲則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體現(xiàn)。
在清代畫家焦秉貞所作的《百子團圓圖冊》中,幾個孩子合作堆起的大佛雪人,說不定比成年人堆得都好。
而在《元人戲嬰圖》中,一位蒙古的小騎士騎著他的“豪華坐騎”,肩上架著籠中鳥,這些也許是他的戰(zhàn)利品——北方游牧民族經(jīng)常把騎羊作為兒童騎馬前的訓練,帶上他的小伙伴們,一起圍獵一些小的獵物,這是游牧民族孩子的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