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743400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中醫(yī)院
消化性潰瘍多見于胃和十二指腸,發(fā)生率達95%以上,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也可發(fā)生在胃空腸吻合口周圍、食管下段及含有異位胃黏膜的美克爾憩室,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Hp)的存在與潰瘍的形成密切相關[1]。本病病因復雜,易于復發(fā)。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9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使用西藥治療,觀察組根據(jù)臨床證型給予中藥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92例,均符合《實用內(nèi)科學》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病程3.5個月~13年,平均年齡(46±8.8)歲;十二指腸潰瘍14例,胃潰瘍29例,混合型潰瘍3例;Hp(+)29例;胃鏡顯示A1期28例,A2期1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病程1個月~12年,平均年齡(44±11.7)歲;胃鏡顯示A1期28例,A2期18例;Hp(+)31例;十二指腸潰瘍14例,胃潰瘍29例,混合型潰瘍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⑴觀察組根據(jù)中醫(yī)證型治療,主要證型:①肝郁氣滯型:以疏肝解郁理氣為主,方藥為生地15 g,柴胡10 g,香附15 g,當歸10 g,白芍15 g,川芎10 g,枳殼6 g,厚樸6 g,甘草6 g。②脾胃虛寒型:以溫中祛寒治療為主,方藥組成:白芍20 g,甘草10 g,砂仁6 g炙桂枝6 g,白術10 g,黃芪30 g,生姜6 g,延胡索12 g,大棗5枚。③寒熱夾雜型:以辛開苦降為主,方藥為瀉心湯加減,半夏12 g,黃連6 g,黃芩10 g,黨參15 g,干姜6 g,陳皮10 g,煅瓦楞6 g,炙甘草6 g。④氣滯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為主,方藥為蒲黃10 g,五靈脂10 g,黃芪15 g,甘草6 g,茯苓12 g,桂枝6 g,丹參10 g,砂仁6 g。⑤胃陰虧虛型:以滋陰養(yǎng)胃為主,方藥為沙參15 g,麥冬15 g,生地12 g,玉竹10 g,佛手10 g,白及6 g,三七3 g。⑵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20 mg/次,2次/d,膠體果膠鉍150 mg/次,3次/d;其中Hp(+)患者29例加服阿莫西林1g/次,2次/d,克拉霉素250 mg/次,2次/d,飯后服用,療程為4周。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觀察與標準:⑴療效觀察:兩組患者在服用藥物治療期間均停止服用其他藥物,并且在服藥的過程中要注意休息,按時飲食、避免刺激和情緒躁動、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煙酒。⑵療效判定標準[3]:根據(jù)中西醫(yī)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胃鏡顯示潰瘍周圍炎癥消除,潰瘍愈合;臨床癥狀消失。②顯效:胃鏡顯示潰瘍雖消除但炎癥仍存在,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③有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胃鏡顯示潰瘍面積縮小一半以上。④無效:胃鏡顯示潰瘍面積基本無變化,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Hp清除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中藥能夠殺死Hp,能明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4],胃黏膜明顯得到修復,腺體再生,周圍炎癥吸收,并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中藥不良反應明顯小于西藥,相對于西藥來說,對于提高消化性潰瘍患者有整體調(diào)節(jié)作用,根據(jù)不同的證型使用不同的方藥,達到整體辨證,歸納病機,個別治療。
對于胃病其預防要重于治療,即所謂的三分治七分養(yǎng),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要按時進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忌暴飲暴食,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蛋白質(zhì)和鐵質(zhì),不易食過冷、過熱的食物,少或不飲酒吸煙,避免尼古丁對胃黏膜造成刺激,避免消炎止痛藥的長期服用,比如阿司匹林、雙氯芬酸、糖皮質(zhì)激素等。需要定期復查,如遇到腹痛、黑便等情況要及時就診,必要時采用電子胃鏡檢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