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張銀娜
610200成都雙流愛民綜合醫(yī)院內科1
610200成都市雙流區(qū)中醫(yī)院功能科2
在內分泌疾病中,糖尿病有很高的發(fā)病率。慢性高血糖為其突出特征,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居多,如果其血糖水平未加以有效控制,極易導致引發(fā)心腦血管以及神經系統病變,對靶器官產生嚴重損害[1]。胰島素治療是重要的手段,但因給藥方式存在的差異,治療效果也存在著諸多差別。鑒于此,本院開展了此次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效果的對照分析,旨在進一步明確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的優(yōu)勢,報告如下。
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齡49~91歲,平均(64.05±6.17)歲;病程2~9年,平均(5.29±1.71)年。以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參照組:給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注射時間為餐前0.5 h,初始劑量為6 U/次,并參照具體病情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最大劑量控制在24 U/次。②研究組:予以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連接胰島素泵連續(xù)泵注,用量估計在50 U/d以下,估計病情比較重的患者,或體重超重者可能>50 U。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
項目 研究組 參照組 t P空腹血糖(mmol/L) 6.17±1.21 7.66±1.35 4.931 0.000餐后2 h血糖(mmol/L) 8.19±1.31 9.74±2.16 3.681 0.000達到目標血糖值時間(d) 6.43±2.09 9.24±4.26 3.553 0.000平均胰島素用量[U/(kg·d)]0.49±0.17 0.67±0.45 2.245 0.028
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血糖值、達到目標血糖值時間及平均胰島素用量等情況。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達到目標血糖值時間及平均胰島素用量等各指標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其誘發(fā)因素也多種多樣,包括遺傳以及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該病表現出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并且具有并發(fā)癥多、病程長的突出特點,其主要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生物作用受損而引起,因此降糖治療措施是否得當,對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并促進預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屬于蛋白質激素的范疇,主要分泌自胰島β細胞,可有效調節(jié)人體的糖代謝,以保證血糖維持在平衡狀態(tài),在糖尿病的治療全程都缺不了胰島素的參與。為有效促使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得以提升,需將其血糖指標等有效降至正常范圍之內,因此對于胰島素給藥方式要充分重視,仔細斟酌,選擇最佳的應用方案。目前胰島素給藥方法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以及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兩種[3]。而后者所使用的胰島素泵能夠利用軟管連接人體并將藥物不間斷的輸注到體內,對人體的生理模式進行模擬,更加有效且針對性的對患者病情加以控制和緩解,全天胰島素的總用藥量得以減少,防止了重疊效應的出現,而低血糖的情況也會隨之大為減少,其給藥方式的優(yōu)越性不言而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達到目標血糖值時間及平均胰島素用量等各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能夠更加科學的控制血糖變化,減少治療時間及用藥量,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采取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療法,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應用效果,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