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柱
(公主嶺市中醫(yī)院,吉林 四平 136100)
近年來,股骨頭壞死的發(fā)病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高趨勢。股骨頭壞死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長時間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損耗,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發(fā)癥。股骨頭壞死在不同年齡階層、性別均可能出現,主要為股骨頭壞死輕微改變,要預防較為困難[1]。臨床上對該描述無明顯意義,僅對部分手術操作產生影響。股骨頭壞死要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才能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關于股骨頭壞死的診斷工作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小組后,通過組間對比分析來探究CT對股骨頭壞死臨床診斷效果,詳細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股骨頭壞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②嚴格按照股骨頭壞死診斷標準診斷后入組;③有股骨頭壞死病史的患者。診斷標準:股骨頭壞死診斷標準:根據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結締組織病、腎臟疾??;②近期有嚴重感染、手術等應激情況;③同時補充性激素、生長激素者;④同時合并垂體后葉受損的患者;⑤對激素藥物過敏者。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26±1.12)歲;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2.11±1.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X線診斷:了解患者基本病史和身體狀況后,使用X線來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檢查分析。在診斷過程中,醫(yī)生盡量幫助患者進行放松,并且應確保患者在診斷前切勿服用任何藥物,以免對診斷結果產生影響
觀察組結合使用CT來進行診斷。采取飛利浦Mx 8000 MSCT機或者64排螺旋CT機,層厚為5 mm,間隔5 mm,常規(guī)軟組織窗以及骨窗重新建立,對患者的疼痛部位進行掃描觀察,并分析最終的影像結果。
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效果。記錄兩組患者的疾病診出率(診出病癥)和病情分析準確率(能夠準確分析患者的病情)。
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疾病診出率和病情分析準確率均要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比較 [n(%)]
股骨頭壞死在臨床較為常見,由于該疾病病情發(fā)展較為緩慢,因此起病時間難以確定。股骨頭壞死可能導致患者疼痛、軀體不適等,時而病痛難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不能更好的參與社交活動[2]。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較多,當務之急是通過臨床實踐尋找出治療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法。研究發(fā)現結合CT檢查可以獲取病人器官、血管、骨骼、軟組織等身體細節(jié)圖像從而更好地做出診斷,通過減少掃描過程中的數據量進而加快CT的掃描速度,用AI填充掃描過程中遺漏的圖像。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小組后,通過組間對比分析來探究CT對股骨頭壞死臨床診斷效果。根據最終觀察的結果,采用CT來進行診斷的患者,疾病診出率和病情分析準確率均較高,診斷效果理想。能夠對患者的病變部位準確成像,及時觀察到股骨頭壞死的具體情況,預防誤診漏診。
綜上所述,對股骨頭壞死患者使用CT診斷,能夠有效提升診斷的疾病診出率和病情分析準確率,及時對患者病情有了準確的了解,有利于預后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