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群
【摘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從三至六年級,編排了八個習作單元。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本套教材第一個習作單元,圍繞“留心觀察”這一語文要素編排了2篇精讀課文、2篇習作例文、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以及1次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筆者通過研讀精讀課文、運用觀察記錄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形成觀察意識,養(yǎng)成觀察習慣,為本冊后幾個單元的習作習得方法,更為學生今后的習作能力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精讀課文;觀察記錄表;例文旁批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準確科學解讀編排意圖
(一)習作單元編排結(jié)構(gòu)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第一個習作單元編排在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包含2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2篇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和1次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一單元與普通單元相比,習作單元自成體系,有其獨特的編排意圖和教學價值。每個習作單元的課文分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這兩類課文各有其不同特點和價值擔當。精讀課文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表達上的特點,學習習作方法;習作例文為學生提供范例,便于學生借鑒和仿寫。其間,以“交流平臺”的形式對本單元學習到的一些表達方法或要求進行梳理和提示;“初試身手”提供一些試寫練習或?qū)嵺`活動,讓學生試著用學到的方法練一練。最后,讓學生在獲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進行單元習作練習。
(二)習作單元編排位置
三年級上冊共有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編排有一次習作,而習作單元被編排在第五單元,整冊習作話題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述表格可以發(fā)現(xiàn)自第五單元習作單元開始,主題和話題的選擇指向性更加明確,上冊后四個單元的習作話題選擇都是建立在“觀察”基礎(chǔ)之上的,不管是“繽紛世界”“這兒真美”,還是“我有一個想法”“那次玩得真高興”,都離不開通過觀察來積累習作素材。可見,第五單元是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因此,用好這個單元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讀精讀課文,落實單元習作主題
本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教材力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圍繞“留心觀察”這一主題,編排了《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兩篇精讀課文和《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兩篇習作例文。4篇課文內(nèi)容貼近兒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動物、植物和場景為描寫對象,表現(xiàn)周圍世界的五彩繽紛。
根據(jù)本單元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兩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在教學內(nèi)容、積累語言方面應不作太多要求,應重在觀察和表達方法的獲取,凸顯“閱讀鋪路,讀寫結(jié)合”的理念。筆者在教學這兩篇精讀課文時候在“感受細致觀察”進行了重錘敲打。
以《搭船的鳥》為例,出示兩組句子:
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天下著雨。船夫搖著櫓。
1.自由朗讀句子,思考:這兩組句子有什么異同之處?
2.交流:
生1:老師,這兩句話都寫了雨和船夫。
師:你真會讀書,那這兩句話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第一句話寫得比較具體,第二句話寫得比較簡單。
師:你真是個會認真觀察的孩子。那你們更喜歡哪句話呢?說說理由。
生3:我喜歡第一句話,因為讀著第一句話,我仿佛聽到了雨聲,沙啦沙啦,坐在船艙里聽起來特別響,我聽過。
生4:當時的雨肯定很大,作者都說雨點打在船篷上。
生5:我仿佛能看到船夫搖櫓的樣子,就跟上次媽媽帶我去烏鎮(zhèn)玩的時候看到的一樣。
生6:老師,披著蓑衣我也見過,我爺爺家里有一件蓑衣,爺爺說蓑衣就是農(nóng)民的雨衣,穿著它就不怕被雨淋濕啦。
師:孩子們,你們都讀進文字中去啦,真好!這要感謝作者,他對大雨的聲音、船夫的穿著、位置和動作做了觀察,像這樣多方面的觀察就叫細致觀察。就像你們說的,細致觀察能讓我們對事物有更深的了解。
這一教學過程的設(shè)計,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細致的觀察,并在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基礎(chǔ)上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在孩子心中埋下細致觀察的嫩芽,順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搭船的鳥”的細致觀察。
三、運用觀察記錄表,積極積累習作素材
習作教學離不開“寫什么”和“怎么寫”兩個問題,精讀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表達方法,也就是“怎么寫”??墒牵蓩D難為無米之炊,不解決“寫什么”問題,對于習作,學生依然是眉頭緊鎖、緊咬筆頭。那么,我們怎么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呢?毫無疑問,觀察并記錄下來是積累習作素材的有效方法。完成兩篇精讀課文和初試身手的學習之后,筆者設(shè)計了一份題為“小眼睛 ?大世界”的觀察記錄表,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習慣,并為后面單元的習作積極積累素材。
觀察記錄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觀察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可以用文字、畫圖、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第二部分是簡要記錄觀察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第一部分力求通過寫一寫、畫一畫、拍一拍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而第二部分則期待通過記錄和分享觀察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來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自發(fā)商定相同觀察對象,之后互相比較誰發(fā)現(xiàn)的事物特點多,在班級中形成了“人人會觀察”的良好風氣。
四、活用例文旁批,提升習作評價能力
習作單元除了安排兩篇精讀課文之外,還安排了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兩篇例文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和水果入手,全文語言樸素,情感真實,為學生在取材和表達方法上起了啟發(fā)和示范作用。兩篇例文除了課后習題之外,還各安排了兩處旁批。“作者觀察得真仔細,他發(fā)現(xiàn)‘王子學‘狗的時候叫得最歡”“作者把楊梅的變化觀察得多仔細啊”指向單元主題“留心觀察”?!啊踝泳垢腋疖囐惻埽嬗腥ぁ薄白髡甙褩蠲返奈兜缹懙眠@么具體可感,讓人想親自嘗一嘗它的滋味”則指向表達方法。這種旁批形式不僅是閱讀理解的表現(xiàn),更是閱讀體會的輸出。但是,三年級的孩子還缺乏自主批注能力,因此如果要合理使用例文旁批提升評價能力的話,就要給學生提供扶手。教學時,筆者在讓學生關(guān)注和了解旁批之后,提供了句式 “作者觀察得真仔細啊,他發(fā)現(xiàn) ? ? ? ?!薄白髡甙?? ? ?觀察得多仔細?。 弊寣W生默讀課文之后對兩篇例文進行個性旁批。這個設(shè)計,一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形成觀察意識和習慣;二是為后幾個單元的習作互評習得方法,做好鋪墊。
研讀精讀課文,初步形成了觀察意識和習慣;觀察記錄表的實戰(zhàn)演練,積累了大量的習作素材;借助例文旁批,進一步體會到了觀察的好處。此時,完成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學生能從積累的習作素材中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組織語言寫清楚。本單元的操作方法同時也延續(xù)到了后幾個單元的學習,用記錄表記錄生活成了學生們的日常,單元習作“寫什么”得到解決。同時,后幾個單元的學習也緊扣單元主題挖掘課文中的語用點,解決學生“怎么寫”問題。
用好習作單元,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還習得了習作方法,助推習作起步。作文,肯定不會成為學生口中那件可怕的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