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憲剛
兒子年薪60萬,家有豪宅三四處……小區(qū)里,一些老年人每每聚在一起,少不了討論這樣的話題。這內容半真半假的閑聊,看似熱絡親切,骨子里卻刀光劍影,處處透著炫耀和攀比。老年人愛吹牛已經成了一種傳染病,也讓不少兒女苦惱不已。
現(xiàn)年32歲的鐘先生,名牌大學畢業(yè),年薪20多萬,二手房一套。不過,這些信息經過他老媽的加工之后,就變成了年薪40萬,豪宅兩套,其中一套還是三層別墅。對于自己的資產莫名增值,鐘先生一無所知,直到有親戚前來向他借房子住,他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富有”了。這個時候說老媽吹牛吧,太傷老媽的面子了,可是要他活生生變出一套房子來,又有困難。最后鐘先生只能謊稱那套小房子已經租給別人了。
李女士近日去幼兒園接兒子,兒子同學的爺爺隨口問起:“你老公年薪多少???”在得到30萬的答案后,老爺子眼睛一瞪,故作驚訝地表示:“這么少啊!只有我兒子的一半,我兒子(年薪)60萬,兒媳婦80萬?!彼倪@段經歷引起了網友對老人愛吹牛問題的熱烈討論。原來,老人愛吹牛在社區(qū)里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幾乎人人身邊都有幾個這樣的鄰居和親戚。
吹牛是心理需求。補償自我和降低焦慮的需要是引起吹牛的兩種常見心理原因。有些人喜歡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但是并不屬實,這時吹牛既是為了彌補落差,在心理上達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顯示自我、獲得別人關注的目的。而借助吹牛提高自信、降低內心的恐懼和焦慮的典范,當屬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有一次,德國空軍一顆炸彈在他附近爆炸,警衛(wèi)問他為什么不趕快躲開,他說:“希特勒永遠造不出來能將麥克阿瑟炸掉的炸彈。”這種大話也被稱為“正常的大話”,它能讓人獲得心理博弈優(yōu)勢,在刻意“蔑視”對手的同時,降低了焦慮情緒。
橘子作
老人的吹牛行為源于自我價值的貶值。不少老人退休后,自我能力和社會地位均呈下降趨勢,為了抑制這一趨勢,老人便開始尋找某種替代性的滿足。不少老人在夸耀子女的過程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認同和提升。因此,在晚年越是希望被尊重、被認可的老人,越喜歡吹噓子女。
吹牛影響人際關系。無論何種原因的吹牛,大都容易影響心理健康及人際關系。一方面,慣于吹牛讓真實的自我越來越小,虛假的自我越來越大,從而極少關注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因此難以成功;另一方面,吹?;蛟S可以獲得他人暫時的虛假尊重,但一旦牛皮被戳破,對方就會認為你在愚弄他們,從而失信于人。
改變愛吹牛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努力,愛吹牛的人要從自己擅長的小事做起,認清自我的能力。另外,這些人還可以把自己目前擁有的一切列舉出來,這也有助于他們回歸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