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鋒
【摘 要】目的:分析MRI與CT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椎間盤突出患者中選取50例,均給予MRI與CT檢查,比較不同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和影像學征象診斷結(jié)果。結(jié)果:MRI檢查的椎間盤突出陽性檢出率為96.0%,CT檢出率為8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檢查的椎間盤變形診斷準確率為83.3%,脊髓變形和硬膜囊受壓診斷準確率均為100.0%,與CT檢查比較差異明顯(P<0.05)。CT檢查的椎間盤積氣診斷準確率為91.7%、鈣化診斷準確率為90.9%,顯著高于MRI檢查(P<0.05)。結(jié)論:MRI與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各有優(yōu)勢,MRI的陽性檢出率高于CT,臨床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必要時可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MRI檢查;腰椎間盤突出;CT掃描;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因椎間盤承受壓力過大造成腰椎纖維環(huán)損傷所致,患者長時間久坐是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國具有較高發(fā)病率。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腰椎間盤突出發(fā)病率也具有明顯上升趨勢,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坐骨神經(jīng)痛和腰痛等癥狀,會給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較大影響[1]。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治該類疾病具有必要性。以往主要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判斷患者病情,很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隨著現(xiàn)代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CT與MRI等影像學方法在臨床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為了解這兩種檢查方法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文對其進行了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病例50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椎間盤突出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38~70歲之間,中位年齡(46.8±5.2)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MRI與CT檢查,CT檢查所使用儀器為西門子 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儀,根據(jù)患者病變位置合理設置CT參數(shù),電流為600mA,電壓為120kV,層厚設置為3mm,指導患者取仰臥位,依次掃描患者的腰部椎間隙,對患者的椎間盤突出部位、密度和形態(tài)進行仔細觀察,明確患者的椎體、椎弓以及椎管徑線等情況。MRI檢查應用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1.5T磁共振掃描機儀,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對其TRAT2WI、FST2WI、T2W序列進行掃描時,TE設置為90ms,TR設置為5100ms,掃描SAGT1WI序列時,TE與TR分別設置為16ms和500ms。在對患者橫斷位和矢狀位掃描過程中,應仔細觀察患者的椎間膨出、硬膜囊受壓和脊髓變形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CT、MRI兩種檢查方法的陽性檢出率進行比較,并統(tǒng)計CT與MRI檢查的脊髓變形、鈣化、硬膜囊受壓、椎間盤變形和椎間盤積氣等征象診斷情況,比較兩種方法的診斷效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3.0處理,()與n(%)分別代表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組間行t檢驗與卡方檢驗,用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
2.1 不同方法的陽性檢出率比較 本研究50例患者經(jīng)MRI檢查診斷為椎間盤突出48例,其陽性檢出率為96.0%(48/50)。CT診斷診斷為陽性41例,CT檢出率為82.0%(41/50),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 ,X2=5.005,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2 不同方法的影像學征象比較 從下表1可以看出,MRI診斷椎間盤變形、脊髓變形和硬膜囊受壓的準確率高于CT,但是診斷椎間盤積氣、鈣化的準確率低于CT,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椎間盤突出是一種臨床常見腰部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腰背痛、坐骨神經(jīng)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治椎間盤突出,在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X線、CT以及MRI都是臨床診斷椎間盤突出的重要方法,由于X線檢查的靈敏性和特異性較低,在椎間盤突出診斷中應用相對較少[2]。該檢查方法無法清晰顯示患者脊髓變形和神經(jīng)根受壓等情況,圖像后處理分辨率較高,所以在椎間盤病變以及脊髓變形等病變診斷方面準確率不如MRI[3]。MRI檢查能夠一次性成像,能夠較為直觀地反映患者病變情況和邊緣骨硬化情況,可清晰顯示患者脊柱與脊髓解剖結(jié)構,不會受偽影干擾,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不會對患者造成放射線損害,安全性較高[4]。
本研究中,通過對5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分別應用MRI與CT檢查,結(jié)果顯示MRI檢查的椎間盤突出檢出率為96.0%,顯著高于CT檢查的82.0%,組間差異明顯,說明MRI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準確率高于CT檢查,有助于減少臨床漏診或誤診。從兩種方法的影像學征象來看,CT檢查的椎間盤積氣、鈣化診斷準確率高于MRI檢查,RI診斷椎間盤變形、脊髓變形和硬膜囊受壓的準確率高于CT檢查,說明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MRI與CT均具有各自的優(yōu)勢,臨床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必要時可聯(lián)合應用MRI與CT,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總而言之,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MRI的陽性檢出率高于CT,但是CT檢查價格更為低廉、用時短,且在診斷椎間盤積氣、鈣化等方面更具優(yōu)勢,所以臨床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診斷方法,可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檢查方法提升臨床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楊璞.比較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準確性及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03):41-42.
段淼.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02):47-48.
陳洪涯.淺談磁共振成像與CT診斷在腰椎間盤突出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24):195-196.
吳瑜,苗新中.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效果及應用價值對比[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8,50(11):1339-134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