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法在我國的整體市場經濟法律規(guī)范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體系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我國的經濟常態(tài)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使得經濟法要在新的時代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時下,我國整體處于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關鍵時期,經濟法更是其中的關鍵部分。經濟法是實現(xiàn)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是彌補刑法在經濟方面不足的有效措施,是國家預見和解決國家經濟問題和危機的有力武器,也是國家維護整體社會安定的制度方面保障。
關鍵詞:依法治國;經濟法;價值及時代使命分析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法律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其中經濟法的實施不僅能夠提高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還能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故此,可以說經濟法是我國發(fā)展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主要論述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經濟法所具有的價值以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以供讀者參考。
一、依法治國概述
在1999年,我國提出了依法治國這一概念,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如今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針已經深入人心。依法治國主要是指國家依照能夠代表人民意志的憲法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的意志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讓國家有法律可循,要求每個公民都要遵循法律法規(guī)。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以及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依法治國的落實體現(xiàn)了人民當家做主這一工作的實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決心。
二、經濟法的價值以及時代使命分析
(一)經濟法能夠解決國家的經濟問題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有其必然的規(guī)律,在市場經濟運行的周期中,經濟危機的發(fā)生是必然的。經濟法的實施,能實現(xiàn)政府履行宏觀調控的職能,能夠引導、規(guī)范和保護市場機制的運行,有效的發(fā)現(xiàn)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加以優(yōu)化。經濟法的運行能夠使國家的整體經濟管理活動在正確的軌道,并為政府開展經濟管理活動樹立尺度與標桿,為經濟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二)經濟法能夠有效的保障社會安定
能夠對社會的穩(wěn)定起到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而經濟因素對社會穩(wěn)定所起到的影響作用又尤為重要,一旦國家的經濟運行出現(xiàn)問題,極容易引起社會的動蕩,導致社會治安問題頻發(fā)。歷史上,由于經濟運行出現(xiàn)問題而導致的社會動亂事例不勝枚舉。例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世界十幾年的戰(zhàn)亂。經濟法的運行,能夠通過對經濟運作過程中行業(yè)競爭、消費權益、勞動保護等等方面提供保障來維護社會的安定。同時,經濟法還能通過銀行、財稅、證券、房產以及土地等方面出發(fā)來保障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貫徹落實經濟法能夠使我國的經濟體系打破壟斷,逐漸弱化和消除貧富差距,在更深層次上保證社會整體的經濟公平,避免經濟沖突,從而真正意義的實現(xiàn)社會安定。
(三)經濟法的運行給政府管理經濟事務提供了參考法律依據
在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總體治國方略背景下,實現(xiàn)政府、社會與國家的三位一體法制化建設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在這一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實現(xiàn)政府法制化的建設是最為急迫的一項任務。我國長期以來的治國策略都是行政治國,這一模式的滲入經常會引發(fā)政府的行政行為處于無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狀態(tài),在行政治國的背景下,經常會出現(xiàn)政府執(zhí)法過度或濫用職權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例如早些年間常備曝光的暴力拆遷、城管暴力執(zhí)法等現(xiàn)象,極為嚴重的損害了政府的形象以及權威。不利于依法治國工作的開展。而針對經濟領域而言,由于國家是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國家的經濟政策如果缺少針對性的法律依據,會導致經濟調控任意較大,宏觀調控工作難以步入正軌,不能將市場經濟調控有效的轉化為助推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源源不竭的動力。同時,由于對政府相關職權的界定不夠精準問題的存在,導致很多行政機關錯誤的對市場競爭進行干預,以調控、監(jiān)管為名來影響正常的市場運作和競爭秩序。而經濟法的運行,能夠通過下轄的銀行法、證券法、財稅法以及土地法和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法規(guī)來使政府實施的經濟管理行為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同時,經濟法中的反壟斷法以及反不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落實,能夠保證政府在裁定市場競爭案例時做到有法有據可依,使市場運行能夠以一個良好的秩序運作下去,促使國家的經濟實現(xiàn)長治久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經濟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經濟法所承擔的使命也是十分艱巨的。在時下我國的新經濟常態(tài)下,經濟法的地位是難以被替代的。目前的經濟常態(tài)以市場經濟為主導、政府管控為輔助。故此,更需要完善我國的經濟法相關體系,建設一個有良好法律依據的經濟運行環(huán)境,給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發(fā)展構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吉星宇.論消費者與經營者利益平衡法律制度的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的新思路[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8.
[2] 劉培俊.市場規(guī)制的適度性研究——一個經濟法學的分析視角[D].北京:北京大學,2008.
[3] 楊光明.中國知識產權法律范式研究——基于TRIPS的視角[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7.
作者簡介:徐婧瀅(1993.03-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二年級在讀,研究方向:經濟法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