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龍
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讀書寫文字》中提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亦有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誦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結合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誦的現(xiàn)狀,對朗誦教學的具體優(yōu)化進行實踐探討,總結教學思路如下: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是讓學生真正重視朗誦,可采取的切實可行的方式是“集體誦讀帶動個體誦讀”,發(fā)揮語文“尖子生”的代表作用,做到“集體誦讀與個體誦讀結合起來”。比如在晨讀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可提出相關誦讀要求,并大力表彰優(yōu)秀者,樹立起榜樣作用,進而使整個班集體重視朗誦。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組織學生進行個體朗讀表演、集體朗誦表演,或者小組朗誦比賽等活動,并引導學生在朗誦中思考,從朗誦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是讓學生明確朗誦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朗誦,比如抓節(jié)奏、抓重音、抓情感、抓語氣等。朗誦目標還應體現(xiàn)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制定與之適應的朗誦目標。比如,有些學生在朗誦中易讀錯字,讓這部分學生完成正確誦讀即可。對于能夠流利誦讀的學生,則讓其有感情的誦讀,讀出感情來。學生朗誦目標應“一課一得”,循序漸進,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第一節(jié)課要求學生正確、流暢的誦讀,并初步感受春天的美麗。第二課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并注重朗誦中的節(jié)奏、重音、停頓以及體驗,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細膩的寫作手法。
三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樂觀自信的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朗誦習慣。比如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在朗誦中容易處處逃避,誦讀表現(xiàn)得唯唯諾諾;而自信的學生則談吐自然,聲音洪亮。因此語文教師應因勢導利,揚長避短,幫助學生消除畏懼心理。教師應抓住中學生愛表現(xiàn)、好競爭、好強、好奇等心理特點,通過組織各種朗誦比賽來激發(fā)學生誦讀動機和誦讀潛能。朗誦需要情感的融入,因此教師還應注重培育學生豐富飽滿的情感,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直接的刺激。
二、關注課堂細節(jié)
一是關注范讀,課堂教學前的范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多數(shù)情況下采取錄音作為范讀的材料,但課堂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范讀具有更好的效果。除聲音傳遞外,教師范讀過程中的手勢、表情、眼神等肢體語言,以及結合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音量大小、重音突出、節(jié)奏把握、聲音強弱等,這些細節(jié)的變化都會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影響,且教師對這些范讀細節(jié)的把控,能夠展示朗誦的魅力,引導學生模仿與創(chuàng)新。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范讀教學中,教師可站于教室中間位置,總體上采用“抑而柔”的語調(diào)誦讀,并對文中起到“點睛”作用的字詞采用重音輕讀的方式范讀,比如“探、攀、爬、傾、縮”等,且在范讀中展現(xiàn)出樸實的情感。
二是關注傾聽,傾聽是一門藝術,而語文課中朗誦的最終目的就是傾聽,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最終的學習成果,而且還要關注學生誦讀過程中的傾聽細節(jié)。尤其在學生朗誦的過程中,教師認真、細致的傾聽,并保持與學生眼神上的情感交流,不時地給予鼓勵、認可等信息反饋,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會給學生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使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朗誦中去。
三是關注評價,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朗誦時,評價語言要詳盡、精準,要直面學生,直達學生心靈深入,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學習需要。教師需關注評價的細節(jié),尤其是評價語言的運用和評價情感的投入,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評價是真實的,而非程序化的。
四是關注生成,俄國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庇纱丝梢?,細節(jié)蘊含著生成,語文教師在朗誦教學中要關注生成細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朗誦活動。當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學生“誤點”的價值,并順勢導利,巧妙地將教學活動引入深處。
三、加強課外朗誦指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朗誦能力的培養(yǎng)又需要進行經(jīng)常性的反復朗誦訓練,這就需要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語文教師也應積極為學生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外朗誦活動,通過課外朗誦實踐來提升學生的朗誦水平。課外朗誦不僅包括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布置,還應包括朗誦指導。
一是語文教師給學生介紹優(yōu)秀課外朗誦讀物,并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誦,比如抄讀法、精讀法、跳讀法、做卡片讀法、快速讀法等;二是開展各種課外朗誦活動,比如開展主題朗誦會、收聽和朗誦有關的節(jié)目、開展朗誦交流會等;三是營造一種濃厚的課外朗誦氛圍,通常包括校園氛圍、班級氛圍等。
語文朗誦實踐訓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任務,是一項持續(xù)性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注重課前、課中、課后的結合,注重課堂點撥與課外拓展,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誦習慣。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沙井鎮(zhèn)中心學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