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闭Z文文學性文本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在中學語文文學性文本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重要,應將其放在語文教學目標的首位,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本文就中學生文學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從學生、教材、教師、寫作四個方面作初探。
一、以主體能動性培養(yǎng)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提出,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并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但現(xiàn)在中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主體能動性:為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用上“圈、點、勾、畫、注”等閱讀方法,這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制訂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讀物,為學生儲存了第一手閱讀資源;讓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信息和資料,形成“小語文”(有關語文學科方面的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到“大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語文課本,跨學科,向古今中外優(yōu)秀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拓展模式。
二、以教材資源激活閱讀潛能
教材多為“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它薈萃了古今中外的美文?!懊朗堑教幎加械?,對于我們,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苯滩馁Y源包含著作者、文本和教科書編者的思想。文學性文本是學生學習的本源,文本內容既包含了語文學科知識,又蘊含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憑借這一學習資源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品味和閱讀經典文章,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性文本閱讀能力。
1.形象性
文學作品都是以文學形象為載體,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中,引導學生分析“刻畫背影”(車站買橘)時的父親時,先讓學生充分讀懂文本內容,然后在第6自然段中找出刻畫父親當時為我買橘時的一系列動詞,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用“爸爸你是一位()的父親?!钡木涫矫枋鲞@位父親的形象,使學生在腦海中頓生出一位無怨無悔、愛子深切的慈父形象。
2.情感性
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寫的,文學是寫人的,具有強烈的情感性的。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教師在對文學性文本進行閱讀教學中,除了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外,還須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展開想象的翅膀,再現(xiàn)和補充作品中的藝術空白。如,我在教學《背影》時,以“四影”為明線,即“引出背影”—“刻畫背影”—“留念背影”—“再現(xiàn)背影”。而蘊藏在文章中的“四淚”即“傷心之淚”—“感動之淚”—“惜別之淚”—“懷念之淚”是本文的暗線。作者這種“雙線式”的文思,使二者相伴而生,不可分離。我先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再讓學生回憶自己的親情故事,使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
3.愉悅性
古希臘賀拉斯的“寓教于樂”教學原則就是要求文學藝術要根據(jù)不同的文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閱讀鑒賞能力。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我讓學生開門見山地從詞牌名入手,揪住“夢”“沉醉”“興盡”三個情態(tài)動詞,說出此詞的情感基調,這是一段美好而愉悅的回憶。再讓學生細讀詞句,找出意象“暮日”“荷花”“鷗鷺”,品味意境,結合描寫動詞“誤入”“爭渡”“驚起”體會作者年輕時駕舟郊游,興盡迷途的喜悅,醉態(tài),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美,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文學性文本閱讀能力。
三、以教師示范引領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弊骷业膭?chuàng)作,總是由內而外的,即由客觀現(xiàn)實感發(fā)而產生的內在情態(tài)。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如,我在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時,理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币痪鋾r,先以重點字詞“大”“長”突出境界的壯闊、無垠;“孤”、“直”突出其境的荒涼、凄清,人煙稀少;再結合詩句內容,從整體上領悟出這兩句詩實則描繪出了一副蒼涼、雄渾的“傍晚西域晚景圖”的意境,從而傳達出詩人內心孤苦、憂傷而又心胸豁達、壯闊的情懷,同時還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對家國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四、注重讀寫結合,促閱讀能力提升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做到讀寫結合。閱讀,學生能直觀感知文學作品,能豐富和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是寫作的源頭活水,而寫作又是閱讀的高級階段,更是促進閱讀的動力,寫作能使學生將自己的閱讀素材內化為學生的高級產品—文章。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不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如,我在教學完朱自清的《背影》之后,要求學生練筆,以《我想對你說》寫一個小片段,學生示例如下:
“我是我父母的心頭寶。我似一朵圣潔的百合花,盛開在我家大花園里。父母的手掌一如既往地在我頭頂撐起一把永不折疊的傘。我生活的港灣,總不會受到暴風雨地侵襲,灑滿中天的‘愛之陽光。自從我出生不久,由于經濟的無奈,父母就將我托付給了爺爺奶奶,他們雙雙去了廣州。我們彼此千盼萬盼,也就是春節(jié)里痛苦的幾日相聚。平日里,熬得不行了,我們就依靠手機,模糊地連哭帶說地應付幾句‘父母,我想對你們說……。然而,去年這個不平凡的寒假里,父親因病早早回家,到醫(yī)院一查,肝癌晚期。天啊,老天怎么這么不公平!父親在經過絕望地治療下,與今年六月狠心地離我們而去了。今天,爸爸,我想對你說!”待這個孩子寫完了,我先讓其他的學生讀(不給任何提示)。開始,讀這段話的孩子表情一般,略微地流露出一點點難過和同情。接下來,我讓作者上前臺去讀,一下子,她情難收留,嚎啕大哭,淚如泉涌。頃刻間,全班學生潸然淚下(先讀文段的學生也一樣)。過了一會兒,我再請其他同學讀此文段,他們仍然泣不成聲,心中有訴不盡的哀情。這充分說明,讀寫結合訓練,能促進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要提高中學生的文學性文本閱讀能力,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文學性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科學引導,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參與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溪縣西寧初級中學校(4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