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媛,楊素雨,張秀年,潘婭婷
(1.云南省氣象臺,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昆明市氣象臺,云南 昆明 650500)
冬半年,中高緯度冷高壓的強烈活動使強冷空氣南下。造成短時間內(nèi)大幅度的降溫,常伴有大風、降雨和降雪天氣。與中國其他大部分地區(qū)不同,冷空氣在受到青藏高原和重重高山的阻擋后到達云南時強度減弱,造成的降溫幅度偏小,且降溫速度慢,因此云南寒潮天氣少,大雪天氣則更為少見。受寒潮影響會出現(xiàn)低溫連陰雨,使人們感到寒冷潮濕,路面濕滑易引發(fā)事故[1-2]。并且云南地處低緯地區(qū),平時氣溫不低,御寒能力較差,一旦出現(xiàn)降溫降雪等強寒潮天氣,給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的災害較重[3]。此外,對于寒潮降雪天氣的影響系統(tǒng)、動力機制、水汽條件[4-5]以及降水相態(tài)變化[6]等已有眾多學者已經(jīng)做了詳盡的分析[8-10],入侵低緯高原的強冷空氣與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濕氣流相遇,這是云南強降雪的主要形勢[1]。也有論文對幾次過程進行對比,總結(jié)出寒潮過程的主要類型[3、7]。
本文基于歷史資料和常規(guī)觀測等資料,采用天氣學分析方法對2016年1月22—26日發(fā)生在云南省的一次低溫雨雪天氣過程的形成機制進行研究,并與1983年12月強寒潮過程進行對比分析,以進一步認識云南寒潮天氣的機制和影響。
2016年1月22—26日,強冷空氣自東向西影響云南,全省出現(xiàn)大范圍持續(xù)低溫雨雪天氣。此次過程強度強,范圍廣,低溫持續(xù)時間長,給農(nóng)林牧業(yè)、交通、電力、水管和綠化植物等城市設(shè)施等帶來了嚴重影響,農(nóng)業(yè)損失嚴重。
過程期間全省出現(xiàn)大范圍持續(xù)雨雪天氣。降雨(圖1a)主要出現(xiàn)在滇南大部,大監(jiān)站84 h累積雨量超過25 mm的有6站,最大雨量出現(xiàn)在紅河州建水縣39.2 mm,區(qū)域站最大雨量為紅河州河口縣壩灑站的51.1 mm。
圖1 (a)2016年01月22日20時—26日08時區(qū)域站累積降水分布圖(單位:mm, 實線所圍區(qū)域無降水);(b)過程12 h間隔的雨雪分界線圖Fig.1 (a)Distribution of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rom 20:00 on January 22, 2016 to 8:00 on January 26, 2016. Unit: mm; the area within the solid line is the non-precipitation region; (b) Demarcation between rain and snow with an interval of 12 hours
從12 h間隔的雨雪分界線圖(圖1b)上可以看出,降雪區(qū)域隨著冷空氣逐漸向西擴展,主要集中在昭通、曲靖、昆明、文山北部、紅河北部、玉溪北部、楚雄東部、迪慶以及大理東部。全省有74個縣出現(xiàn)降雪,海拔1 400 m以上大部分區(qū)域出現(xiàn)積雪,過程最大積雪深度為9 cm,出現(xiàn)在昭通市威信縣,從過程積雪深度上看,降雪量較大的區(qū)域主要位于在滇中及其以東地區(qū)。
此次過程的冷空氣強度強、降溫幅度大,低溫持續(xù)時間長,滇中及其以東地區(qū)日平均溫度約下降4~10 ℃,滇東南局地的降幅超過12 ℃,大監(jiān)站的最大降溫幅度為文山州的馬關(guān)縣、文山市的12.9 ℃。
全省大部地區(qū)日最高氣溫降溫幅度為9~16 ℃,滇南及滇東部分地區(qū)的降幅超過18 ℃,降幅最大出現(xiàn)在文山州丘北縣,下降了18.2 ℃;有44個站日最高氣溫降到0 ℃以下,81個站日最高氣溫小于5 ℃。滇中及以東大部地區(qū)日最低氣溫普遍下降4~9 ℃,局地超過10 ℃,最大降溫幅度為12.1 ℃,出現(xiàn)在紅河州個舊市;滇中及以東大部地區(qū)最低氣溫普遍降至-12~0 ℃之間。
將此次過程中大監(jiān)站的極端低溫與過去30 a的1月極端最低氣溫進行對比:有36個站低于1月歷史極值,主要分布在昭通、曲靖、文山、昆明、玉溪、紅河(圖2);其中有4個站更是低于過去30 a的歷史極端低溫(表1),所以,此次過程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1月份影響較大的一次強低溫寒潮過程。
圖2 過程的極端低溫低于過去30 a的1月極端最低 氣溫站點分布圖,●表示站點的位置Fig.2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with extreme low temperatures below the historical minimum in January over the past 30 years; ● is the location of the stations
站名歷史極值/℃過程極端低溫/℃金平-0.3-0.4屏邊-1.7-1.9綠春-1.2-1.8鎮(zhèn)沅2.62.2
500 hPa(圖3a)上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偏南(588線位于海南以南);西西伯利亞地區(qū)有一東北—西南向的阻塞高壓,高壓前部強的偏北氣流引導北冰洋的冷空氣南下;東北地區(qū)有一冷渦較強,中心溫度<-40 ℃,其向西南伸出一個東北—西南向橫槽,溫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槽后有明顯的冷平流,槽后的冷空氣南下在新疆東部堆積。在冷中心南部形成東西向的高空鋒區(qū),其附近有一等溫線、等壓線密集區(qū),標志著冷空氣已堆積;后期隨著低渦逐漸向東移動,低槽東移,槽后冷空氣隨著偏北風南下影響云南省。與此同時,青藏高原南側(cè)90°E附近有南支槽形成并逐漸東移,槽前的西南急流輸送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冷暖交匯形成降水。
在低空700 hPa(圖3b)形勢圖上,高壓自青海向四川南壓,高壓前的偏北大風攜帶冷空氣隨之南下。同時,與高層的南支槽對應,西藏南部有一低渦向東移動,低渦切變前部的西南急流與偏北氣流相交匯形成切變線,北高南低的形勢有利于冷空氣的南下;在切變線附近產(chǎn)生降水。另外從溫度場上可以看出有較強的冷槽,且溫度水平分布梯度大,形成高空鋒區(qū),加之風速很大,風向與等溫線夾角接近90°,冷平流很強。
從地面圖(圖3c)上看:貝巴之間有強冷高,逐漸向南擴,1 060 hPa等壓線南壓到35°N附近;氣壓梯度繼續(xù)加大,等壓線也由西北—東南向逐步轉(zhuǎn)為南北向。冷空氣推著強冷鋒南下西進,1 040 hPa線到達滇中,冷鋒向西推進到滇西地區(qū),在鋒后出現(xiàn)明顯的降溫降水。
圖3 2016年01月23日20時實況資料,(a)500 hPa形勢; (b)700 hPa形勢圖(實線為高度場,單位:10gpm, 虛線為溫度場,單位: ℃);(c)海平面氣壓圖 (>1 020 hPa),單位:hPaFig.3 Actual observations at 20∶00 on January 23,2016; (a)the 500 hPa situation field;(b)the 700 hPa situation field (the solid line is geopotential height,unit:10 gpm;The dotted line is temperature field,unit:℃);(c)the sea-level pressure(>1 020 hPa),unit:hPa
是700 hPa 23日20時和24日08時水汽通量散度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時間的變化,有一條水汽輻合帶配合著700 hPa的切變線自東北向西南移動;云南東北部地區(qū)大約在22日20時出現(xiàn)水汽輻合,之后隨著輻合帶逐漸向西南,越往云南中部輻合越強,到24日08時昆明附近的最大水汽通量散度大約為-10 g·hPa-1·cm-2·s-1,為此次持續(xù)的降雨、降雪過程提供水汽。
圖4 2016年01月23日08時(a)、24日08時(b)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單位:g·hPa-1·cm-2·s-1)Fig.4 Divergence of moisture flux (unit:g·hPa-1·cm-2·s-1 ) (a) 8∶00 on January 23, 2016; (b) 8∶00 on January 24,2016
在對此次過程進行預報過程中,存在昆明站降雪的時間和位置、是否能超過歷史極值等多個預報難點。所以,在對過去30 a的極端低溫及降雪情況進行分析后,選取昆明站的歷史極端低溫出現(xiàn)的1983年12月25—28日的寒潮天氣過程與此次低溫雨雪天氣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對比圖1b和圖5(兩次過程的雨雪分界線),可以看到兩次降雪的范圍。2016年和1983年兩次過程的降雪的區(qū)域主要均位于滇中以東以及滇西北,都是位于鋒區(qū)附近及鋒后的偏東氣流控制一側(cè),降雪的范圍最南可以到達位于滇南的紅河、文山。但1983年的降雪時間較長,尤其滇東北的降雪從冷空氣開始影響時一直持續(xù)到結(jié)束,且南部的降雪的強度明顯比2016年的要強,范圍也相對較廣。
對于降雨情況,與2016年的降水多集中于南部不同,1983年(圖略)的過程降水多集中于滇中及滇西,量級在60~100 mm之間,最強降水出現(xiàn)在滇中的玉溪新平縣,達111.3 mm。
圖5 1983年12月過程12 h間隔的雨雪分界線圖Fig.5 Demarcation line between rain and snow with an interval of 12 hours in December, 1983
據(jù)統(tǒng)計,2016年的極端低溫(圖6a)低于5 ℃的大監(jiān)站有103個,占所有站點數(shù)的82%,而0 ℃以下的則有76個站,主要位于滇西北、滇中及其以東地區(qū),兩個低溫中心分別位于滇西北的迪慶州的香格里拉(-12.0 ℃),滇東北的曲靖和昭通(-10 ℃左右)。統(tǒng)計1983年的極端低溫,低于5 ℃的大監(jiān)站有112個,占所有站點數(shù)的89.6%,而0 ℃以下的則有80個站,也是主要位于滇西北、滇中及其以東地區(qū),但通過圖6b和圖6a的對比,可以看出1983年的0 ℃以下低溫范圍明顯大于2016年的,0 ℃線也明顯偏西,西伸到了位于滇西的保山市;其同樣有兩個低溫中心,分別位于滇西北的迪慶州的香格里拉(-16.0 ℃)以及滇東北的曲靖和昆明(-13 ℃左右),兩個低溫中心的溫度明顯低于2016年的,滇東北的低溫中心明顯偏南且低于-10 ℃的范圍更大。
同樣從兩次過程的平均溫度降溫幅度(圖7)的對比來看:2016年的主要降溫區(qū)位于滇中及其以東以南地區(qū),尤其是滇東南和滇南的部分區(qū)域降溫幅度較大;而1983年降溫幅度最大的地方在滇中和滇西北,滇西北局地降溫超過10 ℃,相對而言,東部降溫幅度明顯比2016年的小很多,但是其最低溫度卻明顯低于2016年的。
圖6 過程極端低溫的分布(單位:℃),實線為0 ℃線 (a)2016年;(b)1983年Fig.6 Distribution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unit:℃; the solid line is 0 ℃ line (a)in 2016; (b)in 1983
圖7 過程平均溫度的降溫幅度(單位:℃),(a)2016年;(b)1983年Fig.7 Range of temperature drop, unit:℃ (a)in 2016; (b)in 1983
對比兩次寒潮過程,首先500 hPa上,兩次過程在東北地區(qū)均有較強的冷渦生成,其中心溫度均低于-44 ℃,但2016年1月的過程冷渦中心溫度低于-44 ℃的范圍較1983年12月的大,而且東亞大槽皆位于30°N以北的地區(qū),與東北冷渦相連,底部在30°N以南存在較強的鋒區(qū)。2016年的過程中冷渦向西伸出橫槽,且槽后有明顯的阻塞高壓,22日20時中心強度超過568 dagpm,脊前槽后有明顯的冷空氣堆積,隨著橫槽轉(zhuǎn)豎,偏北大風引導冷空氣南下,冷平流勢力增強,造成云南較強的寒潮天氣;而1983年的過程中沒有橫槽生成,只是在冷渦中心南側(cè)形成了低槽,槽后有高壓脊,沒有形成阻塞高壓,強度相對于2016年的過程要弱一些,最大中心強度約為559 dagpm,但是1983年的過程開始之前有一次冷渦生成東移(12月21—23日)已經(jīng)有冷空氣南下,在滇中及滇東北東地區(qū)造成雨雪天氣,過程中間只有一天間隔,所以1983年過程前期的溫度相對較低,即使溫度降幅較小,其最低溫度依然低于2016年。
除此之外,2016年以及1983年的這兩次過程,在低緯度地區(qū)90°E附近存在較強的南支槽,冷暖平流交匯造成的雨雪天氣,云南均為槽前的西南氣流控制,并且都有-20 ℃溫度冷槽配合,從而使得后期南支槽將進一步加強;但是2016年的過程不斷有新的南支槽東移影響,在整個冷空氣影響的時段里均對云南有影響;1983年過程的南支槽較深,后期逐漸東移變淺,對云南造成影響的時間相較于冷空氣的影響時段偏后接近一天,過程開始時,由于前期就有一次降溫雨雪天氣,雖然沒有明顯南支槽配合,依然產(chǎn)生了降雪,之后冷暖平流在滇中及其以西以北交匯更為明顯,且交匯時移動到滇中以西的冷空氣的強度已經(jīng)有所減弱,滇西的降水天氣以降雨為主。另外,2016年在低緯度地區(qū),副熱帶高壓(588 dagpm線)前期一直穩(wěn)定在海南以南,隨著冷空氣南下,很有利于南支槽東移;而對于1983年的過程,副高很弱,但后期滇緬之間轉(zhuǎn)為高壓脊,云南省也很快轉(zhuǎn)為西北氣流控制之下,天氣轉(zhuǎn)晴,晴空輻射溫度進一步降低,也是造成1983年的最低溫度明顯低于2016年的原因之一。
圖8 1983年12月 (a) 26日20時500 hPa形勢圖;(b) 28日08時700 hPa形勢圖:箭頭為流場,虛線為溫度場Fig.8 Actual observations in 1983; the arrow is the wind field, the dotted line is temperature field (a) the 500 hPa situation field at 20∶00 on December 26; (b) the 700 hPa situation field at 8∶00 on December 28
在700 hPa上(圖8b),兩次過程均有明顯的切變從滇東北向西向南移動,2016年的過程切變最強輻合在滇中一帶;而1983年的過程最強輻合更偏北,尤其是滇西北在28日08時才有十分明顯的輻合。與此同時,1983年位于云南西側(cè)的切變相較于2016年的偏北。
圖9 1983年12月27日20時海平面氣壓圖,單位: hPaFig.9 sea-level pressure at 20∶00 on December 27, 1983, unit:hPa
多數(shù)情況下,影響云南的強冷空氣首先侵入的是東部地區(qū),先在滇東北形成了準南北向的靜止鋒后,冷空氣推著鋒面,自東北向西南移動影響云南,這兩次過程均是同樣的情況,都有明顯的冷空氣入侵:位于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在向南移動的過程中,沿河西走廊先移到四川盆地和貴州后,再從滇東北進入云南,自東北向西向南在云南境內(nèi)移動,在海平面氣壓場上表現(xiàn)為等壓線密集區(qū)自東北向西南的移動。
冷高壓的強度是表征冷空氣強度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兩次過程北方冷高壓的中心強度均超過1 060 hPa,相較于1983年的過程2016年的過程1 060 hPa等壓線控制的范圍較大,1 060 hPa等壓線最南到達35°N附近,而1983年的1 060 hPa等壓線基本就位于40°N附近;1 020 hPa等壓線在兩次過程中均進入了云南境內(nèi),表明在云南境內(nèi)有明顯的冷高壓活動,其中2016年進入云南的壓強最大值為1 047.5 hPa,1 040 hPa等壓線到達位于滇中的昆明,冷高壓強度較強,冷高壓前沿的偏北風相對1983年的風速大一些,影響較大;1983年進入云南的等壓線的最大值為1 047.5 hPa,過昆明的最大值則是1 025 hPa,冷高壓強度相對弱一些;但是1983年北側(cè)的冷高壓主體后期向東移動,不斷有冷空氣隨高壓底部的東南氣流影響云南。
將兩次過程的間隔24 h 700 hPa 0 ℃線的演變圖(圖10a、10b)與雨雪分界線演變圖(圖1b和圖5),可以看出在滇中以東以北700 hPa 0 ℃線的位置與同時次的雨雪分界線對應得很好,所以700 hPa 0 ℃線可以作為滇中以東以北判斷雨轉(zhuǎn)雪的區(qū)域和時間的一個指標。對于滇西和滇西南:冷空氣受到哀牢山、無量山、高黎貢山等山脈的阻擋,造成停滯,大多數(shù)情況冷空氣無法翻越或者即使翻越也會明顯減弱,加之這片區(qū)域溫度相對較高,相對難以產(chǎn)生降雪,多為只在海拔較高的山上產(chǎn)生降雪,所以700 hPa 0 ℃線的位置可作為滇西、滇西南的雨轉(zhuǎn)雪的指標。
圖10 間隔24 h的700 hPa 0℃線的演變圖,(a)2016年;(b)1983年Fig.10 700 hPa 0 ℃ line with an interval of 24 hours (a)in 2016; (b)in 1983
對比圖10a、10b,兩次過程的700 hPa 0 ℃線隨著冷空氣先進入滇東北,后逐漸向西向南移動。2016年的700 hPa 0 ℃線移動到保山—普洱—文山一線,后期逐漸后退;1983年由于過程開始前已經(jīng)有一次冷空氣侵入,所以過程開始時700 hPa 0 ℃線就一直維持在滇中以東地區(qū),且這一區(qū)域的雨雪天氣從過程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過程結(jié)束,后期700 hPa 0 ℃線移動得的更偏西偏南,且一直穩(wěn)定維持,這與后期有冷空氣補充有關(guān),而且這也是1983年強降雪范圍廣,且后期滇南降雪較強的重要原因。
①2016年1月22—26日的這次低溫雨雪天氣的最主要的特點是冷空氣強度強、影響范圍廣、降溫明顯且低溫持續(xù)時間長。
②500 hPa的高空橫槽和南支槽、700 hPa的低層切變、地面冷高壓及冷鋒是2016年1月這次低溫雨雪天氣的主要影響系統(tǒng)。地面冷高壓向南移動沿河西走廊先移到四川盆地和貴州后,再從滇東北進入云南,產(chǎn)生此次自東北向西向南寒潮過程。
③水汽主要來自500 hPa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濕氣流,源地在孟加拉灣,水汽在產(chǎn)生降水的區(qū)域有明顯的輻合。南支槽與冷空氣的配合決定了降雪和降水的分布情況。
④700 hPa 0 ℃等溫線的位置以及移動,決定了降水形態(tài)轉(zhuǎn)換的區(qū)域和時間。
⑤相較于1983年12月的強寒潮過程,2016年的過程冷高壓強度強、降溫明顯,但降雪的范圍及強度偏弱,且昆明站極端低溫沒有超過歷史極值,這些與1983年過程前期的溫度偏低、高空環(huán)流形勢的改變以及地面冷空氣不斷有補充的情況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