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曰英,陳善軍,潘光明,于佃平,李慶鎖
(夏津縣農業(yè)農村局,山東 夏津253200)
山東省夏津縣植棉歷史悠久,是全國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縣,常年植棉面積1.5 萬hm2,植棉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棉葉螨又稱棉花紅蜘蛛,其寄主廣泛、繁殖速度快、種群數量大,是夏津縣棉花的主要害蟲之一。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糧棉插花種植地塊增多,小麥收獲后,棉葉螨極易爆發(fā)成災。近年來,由于單一連續(xù)使用一種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棉葉螨對多種藥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在大發(fā)生年份為害較重。為確保對棉葉螨的防治效果,延緩其抗藥性產生,延長藥劑使用壽命,夏津縣植保站在2018年進行了幾種藥劑的比較試驗,以期為當地棉葉螨的防治提供參考。
選用藥劑:30%(質量分數,下同)乙唑螨腈懸浮劑(沈陽科創(chuàng)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15%噠螨靈乳油(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8%阿維菌素乳油(寧波三江益農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其中:30%乙唑螨腈懸浮劑是一種新型高效殺螨劑,登記防治對象是棉葉螨和蘋果葉螨;室內生物活性試驗結果表明,乙唑螨腈對害螨的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均有較高的活性[1]。15%噠螨靈乳油和1.8%阿維菌素乳油為生產上常用藥劑。
試驗共設3 個藥劑處理和1 個空白對照(CK,噴施等量清水)。藥劑處理(每666.7 m2用藥量):(1)30%乙唑螨腈懸浮劑10 g(處理1);(2)1.8%阿維菌素乳油40 g(處理2);(3)15%噠螨靈乳油40 g(處理3)。藥劑使用量為農藥登記證的上限用量。
田間試驗設置:3 個藥劑處理區(qū)面積各10 000 m2,空白對照區(qū)面積1 333.4 m2。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定株定葉調查。在棉葉螨發(fā)生盛期初,每片葉螨量超過5 頭時,進行噴霧處理。
試驗地塊設在夏津縣宋樓鎮(zhèn)西屯村,地力較高,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試驗地塊種植的棉花品種為魯棉研37 號,純春棉地膜栽培,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平均株距22 cm。試驗于6月16日進行噴藥處理,采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對植株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每666.7 m2噴藥液30 L,試驗期間沒有使用其他殺蟲劑。
小區(qū)采用“Z”字型取樣法取5 點,每點調查5株棉株,施藥前調查記錄5 株棉株上、中、下3 片葉的棉葉螨數量,同時做好標記,施藥后3 d、7 d、14 d、21 d 調查記錄棉葉螨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及防效。公式: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數-處理后蟲口數)/ 處理前蟲口數×100;防治效果(防效,%)=(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經觀察,試驗期間各藥劑處理區(qū)均未產生藥害現(xiàn)象,說明各藥劑在試驗劑量下對棉花生長安全。
調查結果顯示,各藥劑處理均表現(xiàn)出對棉葉螨較好的控制作用(表1)。
藥后3 d,各藥劑處理的防效均在90%以上,其中處理1 的防效最高,處理2 與處理3 的防效相當。藥后7 d,各藥劑處理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均有所提高,仍以處理1 最佳,為94.41%。藥后14 d,各藥劑處理的防效略有下降,但蟲口減退率下降不明顯。藥后21 d,各藥劑處理的防效均明顯降低,但仍以處理1 最高,處理2 與處理3 的防效相當,且各藥劑處理蟲口減退率均仍在90%以上。
表1 試驗各處理對棉葉螨的田間防治效果 %
試驗期間有幾次降雨天氣,對試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藥后4 d、6 d 出現(xiàn)較大強度降雨,雨量達105.8 mm,對葉片上的棉葉螨沖刷較重,使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大幅提高,各藥劑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差異不明顯,導致防治效果明顯低于蟲口減退率,且各藥劑處理的防效差異較小。
本試驗結果表明,30%乙唑螨腈懸浮劑對棉花葉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對棉花安全,可以在生產上應用。在棉花葉螨發(fā)生盛期初噴施該藥效果最好。推薦用法:每666.7 m2用該藥10 g 配制藥液30 L,對棉花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可與其他殺螨劑輪換交替使用,以延緩棉葉螨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