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娟
摘要: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他的詩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運用眼前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加以提煉,使之具有典型意義,營造深遠意境,表達深刻思想哲理。詩歌是美的代表,不僅聲音美,畫面美,而且外延也是美的。欣賞一首詩就要從它的內(nèi)涵和外延入手,因內(nèi)涵和外延一同構(gòu)成詩歌的無限張力。這種張力的存在使得詩歌內(nèi)容豐富多彩,意境深遠,蘊含深厚。在《雪夜林邊小駐》這首詩中,隨著詩人視野的變化,作者的心里也在不斷地斗爭著,是走還是留,環(huán)顧四周、瞭望遠方長路漫漫,甚是不舍眼前的美象,但是現(xiàn)實還在呼喚著自己,于是牽著自己的馬兒繼續(xù)趕路。本論文試從詩人視角的一遠一近,顏色的一明一暗,聲音的一靜一動分析詩歌《雪夜林邊小駐》中的張力。
關(guān)鍵詞:內(nèi)涵;外延;張力;選擇;羅伯特·弗羅斯特;《雪夜林邊小駐》
一、視角的轉(zhuǎn)換——空間張力
全詩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展開。詩人騎著馬,由充滿喧囂與機械的現(xiàn)實世界走近一片安靜的、原始的森林。路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落滿雪花的樹木、冰湖。四周寂靜,唯有雪花飄落的聲音。突然想到他應(yīng)該認識這座房子的主人,此時作者的眼睛聚焦在眼前的森林,是近景。眼前的場景曾多次出現(xiàn)在夢境之中。走進這片森林,作者一時迷失了自我。接著抬頭仰望遠景,漫天大雪紛飛,鋪天蓋地,天地間一片雪白。在寧靜祥和世界里獨自欣賞著輕風拂雪的美景。眼前景影射心中事。弗羅斯特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的影響,創(chuàng)作手段源于傳統(tǒng)又高于傳統(tǒng)。弗羅斯特用獨特的視角加以整理和創(chuàng)新,使得詩歌富有邏輯和空間感。詩歌的視角由近及遠,詩人由現(xiàn)實走向虛幻,由人群走向自然為詩歌創(chuàng)設(shè)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二、黑白兩極——色彩的張力
隨者詩人敘述的視角,讀者會在腦海中構(gòu)建一副或幾幅圖畫。這首詩是用傳統(tǒng)手法寫出的現(xiàn)代詩歌,詩中描述了一幅雪夜冷艷絕美的畫面:林中小屋、雪夜小馬、寒林微風、冰湖黃昏、孤獨游子、林中小路。所有的景色都處在明暗交叉的世界里,白雪反射出的是耀眼的白色,而茂密的大森林則是充滿神秘色彩的幽黑暗色調(diào)。結(jié)冰的湖水是藍色的,屬于暗色調(diào),近處岸邊的樹木、石頭等則是覆蓋著白色的積雪。所以,詩中所描述的景色,主色調(diào)是黑與白,眼睛所感受到的光線是由明到暗。過度的事物就是林中小路,既有白雪又有黃土的顏色。詩歌畫面充滿層次感和畫面感。
詩歌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充分挖掘詩歌的外延才算完整理解詩歌。1938年,泰勒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詩歌閱讀策略,即外延和內(nèi)涵的組合,并使“張力”成為新批評派評價詩歌和詩人的標準。(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78)這首詩表面上看似是在歌頌大自然像一幅畫一樣美好,但是當我們還原到作者當時的狀態(tài),這首詩歌的外延意義就產(chǎn)生了,工業(yè)社會代表人群、代表科技進步,大自然代表孤獨、代表秩序井然?!靶●v”之處與作者實際生活的世界對比鮮明,作者的取向也非常明確。在他的許多詩作中,說話人常常面對著出世和入世的選擇,同樣被人與孤獨的關(guān)系、人與群體的關(guān)系——這個經(jīng)典哲學話題所困擾。(蘇朋 遠離還是融入—解讀弗羅斯特《修墻》、《雪夜林邊小駐》、《與黑夜相識》、中孤獨與人群的主題[J].傳奇?zhèn)饔浳膶W選刊,2013第1期:P13)現(xiàn)實的羈絆使得作者最終還是放棄了眼前的美景,走向喧鬧的現(xiàn)代社會。
三、動靜結(jié)合——聽覺的張力
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詩生機盎然,充滿靈性。第一、二段的完全是靜景,在這樣寂靜的環(huán)境中欣賞著清風拂雪片“漫天雪花隨風起起浮浮。詩人陶醉于這樣靜謐無聲,萬籟俱寂的空靈境界,心里十分渴望永遠留在這片凈土之上。正在作者心馳神往的時候,突然身旁的馬兒搖響了身上的一串鈴鐺。這一陣刺耳的鈴聲將詩人拉回了現(xiàn)實世界。大自然的安靜與鈴聲的吵鬧,理想中田園的安逸與現(xiàn)實的喧囂形成了兩組鮮明的對比。這兩組對比構(gòu)成詩歌聽覺上的極大的張力,一靜一動,沉浸在安靜里世界是小的,突然地鈴聲打破現(xiàn)有的小世界,突然將作者帶回到了現(xiàn)實的世界里。詩歌是聲音的藝術(shù),通過詩人往往喜歡聲音向讀者傳達信息。在傳統(tǒng)中創(chuàng)新是弗羅斯特詩歌藝術(shù)的一個基本特色。這首詩的美妙之處在于它的發(fā)音而不是它的含義,所以我們要花點時間來看看,聽聽這首詩的聲音。弗羅斯特扎根于美國詩歌傳統(tǒng)之中推陳出新,富于創(chuàng)造,因而他的詩質(zhì)樸、清新而詩意雋永、富有韻律而又自由、不落俗套,既遵循傳統(tǒng)又有時代氣息”(程愛民《弗羅斯特的詩歌藝術(shù)》P67)。這種回環(huán)式的韻律給予讀者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空間去品味詩歌的外延。
四、總結(jié)
弗羅斯特詩歌有兩大特點,第一,善于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景色比如鄉(xiāng)間常見到的房子、樹林、湖泊等。第二,善于運用新英格蘭方言寫詩,通俗易懂,讓人朗朗上口。張力是詩歌的一部分,是讀者閱讀作品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綜合美感。這首詩的張力主要體現(xiàn)在作者通過視角的變化、圖景的色彩暈染以及聲音的變動等手段描寫英格蘭鄉(xiāng)間常見的景色,從宏觀上留給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他的詩從表面看這是一首普通的田園式抒情詩,抒發(fā)作者被大自然的美景吸引,陶醉其中不愿離開卻又不得不離開的矛盾心理。但實際上這首詩飽含深意,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代生活的焦慮以及自己孤獨的心情。
參考文獻:
[1]曹明倫.田園詩人弗羅斯特的政治諷刺詩[J].外國文學,2013(06):19-25.
[2]程愛民.弗羅斯特的詩歌藝術(shù)[J].外國文學,1994(04):64-68.
[3]黃宗英.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創(chuàng)作想象模式管窺[J].中國外語,2008年(增刊).
[4]黃宗英.弗羅斯特的“愛默生主義”[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49.
[5]黃宗英.弗羅斯特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6]金健人.論文學的藝術(shù)張力[J].文藝理論研究,2001第三期.
[7]任憲寶.肯尼迪演說:高瞻遠矚的國家強音[M].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
[8]蘇朋.遠離還是融入—解讀弗羅斯特《修墻》、《雪夜林邊小駐》、《與黑夜相識》、中孤獨與人群的主題[J].傳奇?zhèn)饔浳膶W選刊,2013第1期:P13.
[9]尹杰.弗羅斯特詩歌的文化淵源分析[D].遼寧大學,2014.
[10]Bagby, George F.Frost and the Book of Nature.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
[11]Baym.Nina.et., 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 Literature.2th ed.Vol.Ⅱ.New York:Norton,1985
[12]Emerson, R.W.Emerson: Essays&Lectures.Literary Classics of US,1983.
[13]Lucas Longo, Robert Frost,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PoetLaureate, Story house Corpus.,1972.P25-26
[14]Tom Cross et al: American Writers(Grian and Company)P503.Richard Poirier and William Lo Vance edited American Literature(Vol.2)(Little,Brown and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