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走過楚瑪爾河大橋,寬闊的楚瑪爾河像系在三江源大地上一條赭紅色的腰帶,蜿蜒伸向天邊。楚瑪爾河流經(jīng)藏羚羊在昆侖山東西遷徙通道的核心區(qū),楚瑪爾河大橋橋長2565米,是專為保護藏羚羊遷徙而建的大橋,設(shè)有78個橋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自由通過,是青藏鐵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楚瑪爾河的兩岸是藏羚羊主要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紅色的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幻出迷人的圖案,既像流水侵蝕過的巖石,又像秋風(fēng)吹過散落的干枯樹葉。
三江源,整體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條件艱苦,很少有人類居住。這里被譽為“中華水塔”,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qū)。就是這3條母親河孕育了世界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qū)——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
作為一名生態(tài)攝影人,我曾走過三江源的幾條公路,道路兩旁常常看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藏狐、旱獺、獵隼等野生動物在這里覓食打鬧。它們在這片人跡罕至的高原腹地恣意生長和繁殖,形成一片專屬的野生動植物樂園。
如果在夏季來到三江源,你會邂逅高原上的“美人”——綠絨蒿,甚至?xí)瑫r看到多種綠絨蒿,它們孤傲、冷艷,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絕不敢說它們美得令人窒息,讓我不禁想到一句古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難怪歐洲人將其當(dāng)作“世界名花”來推崇。熱愛植物的人們?yōu)樗偪?,連我這不懂植物的人都為它著迷。
7月的三江源地區(qū)天氣依舊涼爽,高海拔帶來的溫度讓我的身體倍感舒適,在這樣的月份中,多刺綠絨蒿幾乎處處可見,盡管周遭是顏色灰黃的流石灘,但它那獨有的憂郁的藍色在陽光的照射下依然格外耀眼。
雨,淅淅瀝瀝,連綿不絕,全緣葉綠絨蒿挺拔而嬌艷,全體被銹色和金黃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在惡劣的高原環(huán)境中,全緣葉綠絨蒿黃得干凈,黃得熱烈,黃得嫵媚。
除了遍地開花的綠絨蒿,色彩鮮艷的各色野花在高原上無拘無束地開放,它們或生長在流石灘,或扎根于貧瘠的土地,或忍受著刺骨的寒風(fēng)……它們克服了高原上的種種困難,想盡辦法在高原上安家,同時也給這里的野生動物營造一個最原始的生境。
每一次見到藏羚羊,總會產(chǎn)生一種難以言表的激動,腦海中浮現(xiàn)出電影“可可西里”的畫面,人類無止盡的欲望和貪婪,染指了這片純凈的高原,不僅傷害了世代生存在這里的野生動物,最后人類自己也因此而受到了傷害。
不遠處,4只藏原羚列隊在楚瑪爾河邊覓食,悠閑自在的樣子令人艷羨。藏原羚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黃羊和西藏原羚等,體型比普氏原羚瘦小,體長84~96厘米,體重11~16千克,僅雄性具角,角細而略側(cè)扁,耳朵狹而尖小。四肢纖細,蹄窄,被毛濃而硬直,臉、頸和體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黃棕色邊緣的白斑,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內(nèi)側(cè)及尾下部白色。藏原羚有一塊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又被當(dāng)?shù)匕傩账追Q為“白屁股”,據(jù)說這個“白屁股”既不是藏原羚武裝的手段,也不是求偶的工具,我猜這大概是為了辨認同類和傳遞信息吧。
藏野驢在濃綠色的草墊上悠閑覓食,遠處赭紅色的楚瑪爾河和雪山若隱若現(xiàn)。藏野驢全身被毛以紅棕色為主,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顏色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被毛為白色,與軀干兩側(cè)顏色界線分明。它們外形似騾,體型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顯得特別矯健雄偉,因此當(dāng)?shù)厝顺30阉鼈兘凶鳌耙榜R”。雖然從體型上來說,藏野驢算得上這里的大型食草動物,但依舊好集群生活,擅長奔跑,警惕性高,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在干旱的環(huán)境中,藏野驢會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然后用蹄刨坑,挖出水來飲用,還可以供藏羚等有蹄類動物飲水。
體態(tài)豐滿的旱獺,酒足飯飽后開始在高原上走走停停,一邊散步一邊消食,順便琢磨一下下頓的食物。一只雪雀從旱獺的身邊飛過,絲毫沒有打擾到正在遛彎的旱獺。旱獺喜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強,洞道深而復(fù)雜,多挖在巖石坡和溝谷灌叢下,從洞中推出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獺丘。雖說這個小家伙也會遇到危險,但畢竟是在自己的家門口,偶有險情,立刻鉆進洞里也來得及。
遇見藏狐是讓人最開心的事,它滑稽的長相和表情,瞬間緩解了我的高原反應(yīng)的不適。藏狐不像同族大多數(shù)狐貍那樣看上去身型苗條、面相奸詐,而是有一種毛發(fā)蓬松、長相富態(tài)甚至有點夸張的動物,有的藏狐腦袋甚至長得比身體還寬??雌饋砗┖窭蠈嵉牟睾妒车臅r候也沒有那般順利,所以藏狐對食物一般沒有什么要求,沒有肉,水果也可以拿來充饑,甚至是植物的葉子、根也會吃一點。這樣的藏狐卻是旱獺的天敵,每當(dāng)藏狐發(fā)現(xiàn)了旱獺的洞穴,就會趕盡殺絕,不到嘴邊絕不罷手,吃掉旱獺的肉,霸占旱獺的巢穴。而成年旱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盡可能地躲藏到隱蔽的地方,否則只能成為“俎上魚肉”,任狐宰割了。
一只黑頸鶴孤零零地站在一片濕地間,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黑頸鶴頸、腳長,通體羽毛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眼先和頭頂前方裸露的皮膚呈暗紅色,尾羽褐黑色。由于當(dāng)?shù)厝藢⒑陬i鶴奉為“仙鶴”“神鳥”,所以黑頸鶴在這里的日子還算衣食無憂,飛離這里之后,日子就沒有這么好過了,由于環(huán)境破壞和人為獵殺,黑頸鶴的數(shù)量在近幾十年發(fā)生了斷崖式下跌,盡管我們已經(jīng)在盡全力補救,但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依然將其標注為“易危”。
三江源的猛禽數(shù)量多,品種少,大鵟、獵隼最多,偶爾有只紅隼。
一只獵隼站在高高的路牌之上,就像三江源的迎賓小生,靜靜地等待我們的到來。在這廣袤的高原地帶,獵隼常常和藏羚羊為伴,猛禽和食草動物在這片高原上實現(xiàn)了和諧共生。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在沿線做了“鷹架”,一舉兩得,既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滅鼠,又使猛禽得到了繁衍。我稱這種鷹架為“猛禽的搖籃”,因為這些鷹架的存在,這里平安誕生了一籃又一籃猛禽。
無縫不入是大鵟的真實寫照,這里是大鵟的天下,是大鵟的家園。大鵟一家五口擠在鷹架上的時光,讓我感到溫馨而美好。黛色的山巒、赭紅色的河流、雨后彩虹,一幅高原猛禽家園圖躍然眼前。
白斑翅雪雀在懸崖峭壁上繁殖;棕頸雪雀在花叢中覓食,角百靈在花海中唱歌……
沿著公路行進,我來到管轄三江源的玉樹州,2010年4月14日的地震沒有打垮玉樹人,巨大的災(zāi)難使玉樹人更加凝聚,更加奮發(fā)向上,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shè),全新面貌的玉樹州壯闊、美麗,開放的玉樹人熱情地迎接人們的到來。唯一保留的玉樹地震遺址,提醒人們牢記歷史,牢記災(zāi)難。
彩色的經(jīng)幡和瑪尼堆,不僅吸引了大量的信徒,也吸引著高原鼠兔前來造訪。玉樹嘉那瑪尼堆,凝聚著人類信仰的力量,同樣影響著鳥類。紅嘴山鴉是高原上最常見的鳥,它總是那么肆無忌憚,在人與鳥之間游刃有余地飛行,時而掠過眼前,時而又飛到高不可攀的巖壁上。
在隆寶灘,看見幾只黑頸鶴,由于距離太遠我只能欣賞。閑暇時只見對面的紫色花海中,一群喇嘛在野餐,他們的服飾和野花點綴著高原的寂寞,紫色的花海也裝點著他們的一身裝束。
鄂拉山口屬昆侖山系北列支脈,位于青海東部,山體由中生代和古生代砂巖、板巖、灰?guī)r、大理巖、火成巖及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花崗巖組成,藏語又稱“青色的山”。鄂拉山口的垂直自然帶較為明顯:海拔3500~3800米為中生性草甸草原-亞高山草甸草原,海拔3800~4100米為亞高山中生性草甸-亞高山草甸草原。
鄂拉山口是一片良好的山地牧場,這里有一種叫半臥狗娃花的植物,是菊科狗娃花屬植物,莖枝平臥或斜升,很少直立,基部或下部常為泥沙所覆蓋,中脈上面稍下陷,下面稍凸起,有時基部有3脈,瘦果倒卵形。雖然名字比較平庸,但半臥狗娃花開得甚是霸道,毫無遮攔,隨性而自在。
別看藏雀體型較小,但在我的心中,它是藏地的精靈。無論是新疆帶“歐”“西”字的鳥,還是青藏高原帶“藏”字的鳥,大都是特定區(qū)域的特有鳥,它們代表著一個廣闊的特定區(qū)域的特有物種。夏季的青藏高原,短暫的繁花似錦,帶給了鳥兒短暫的快樂時光。高原的鳥兒有一種特別的習(xí)性,吃飽后,就開始上演一出擒拿格斗戲,不知是鍛煉身體、求偶爭斗,還是娛樂。血雀看起來袖珍可愛,打起架來的陣勢一點都不輸給猛禽。
在路上遇到一只高山兀鷲,這大鳥給我上了一堂交通課。一只高山兀鷲準備穿越公路,幾次想過,但汽車一輛接一輛駛過,無奈下,兀鷲退到路樁旁,細心觀察,靜靜等待機會。不一會兒,機會來了,眼前的汽車遠去了,后面終于沒有車了,確認百分之百沒有危險后,兀鷲毫不猶豫,連蹦帶跳、快速通過了馬路。
這就是三江源,高海拔的艱難和困苦這里都有,生命的鮮艷和困厄這里也有,這里的一切是那么鮮活,那么自然,那么有趣,又那么生動,以至于匆匆走過的我,帶回一份三江源沉甸甸的愛!這份愛來自這里純真的人們,來自這里自由馳騁的野生動物,來自這里自由飛翔的鳥兒,來自這里滿山的野花,來自這里靜靜流淌的河水,來自這里如洗的天空……
一切是如此美好,讓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