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方[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昆明 650500]
當今藝術陷入這樣一種窘境,即消費社會已經消解了我們的傳統(tǒng)藝術精神,無處不在的“先鋒”藝術主導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休閑建筑作為文化娛樂型建筑形式被推上了消費社會語境下建筑審美轉型的風口浪尖,無論是社會公益型還是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因為消費觀念和社會經濟水平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著劇烈的改變,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公益型休閑建筑的使用效率不高、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的生命周期不長等問題。
休閑建筑是隸屬于公共建筑,這種類型建筑的產生是人的需要層級不斷晉級的結果。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閑暇時間的增加,人的休閑需要不斷提升,推動休閑建筑的發(fā)展。從休閑建筑的類型上來說主要分為兩類,即“消費型休閑建筑”與“社會公益型休閑建筑”。在“消費社會”的語境下目前在我國的休閑建筑類型主要以消費型休閑建筑為主,而社會公益型休閑建筑則發(fā)展緩慢。
經過工業(yè)化時期的生產積累,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社會出現(xiàn)了以消費為主的社會轉型,城市逐漸從原有生產中心轉變?yōu)橄M中心。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后近四十年的發(fā)展,城市的職能也在悄然地發(fā)生著類似的變更。伴隨著國際文化經濟交流的深入,西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通過媒體和網絡被我們了解和模仿。休閑娛樂消費在我國人民的生活費用中占有越來越高的比例,新的娛樂方式和相應的娛樂消費設施在這種歷史環(huán)境中也獲得了突飛猛進式的發(fā)展。
我國21世紀以后城市逐漸步入“休閑時代”,即“第三產業(yè)時代”。據國家統(tǒng)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第三產業(yè)增加值為427032億元,占我國GDP的51.6%,我國休閑產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正在拔地而起。我國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的發(fā)展與歐美國家也愈趨相同。我國盛行的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主要包括三類。
首先,作為一種“外來品”的“會所”。會所是專門通過針對服務不同的專營性的休閑活動方式或不同消費能力的休閑人群來進行規(guī)劃設計的。如高爾夫會所、馬術會所、帆船會、社區(qū)會所、健身會所、美容會所等;其次,現(xiàn)代主題公園。主體公園的發(fā)展經歷了由單純的游覽觀光型演變?yōu)楝F(xiàn)代綜合型主題公園的過程;第三,游憩商業(yè)區(qū)(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是現(xiàn)如今的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的重要轉型,其中以HOPSCA模式最為成功。
多種多樣的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休閑需要,為人們提供多種感官式的休閑體驗,并且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的提升做出了保證。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的生命是由休閑者的消費所決定,目前出現(xiàn)的狀況是,成功的休閑建筑被重復模仿建設卻沒有去考量地理位置對經營成敗的關鍵作用、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簡單粗糙、項目缺乏特色、過多的內容雷同、消費門檻過高等問題。隨著消費的越發(fā)多元,在消費社會背景下,休閑建筑愈發(fā)成為具有“狂喜的建筑”特質的“時尚寵物”?,F(xiàn)今的消費商業(yè)型休閑建筑提供的主要休閑活動是為了激發(fā)人的身體的快感以便誘惑休閑者進行消費而建設出來的,所以現(xiàn)今的消費商業(yè)型建筑不追求建筑普遍和永恒的價值和規(guī)律,而是追求無限的可能和瞬息萬變,不再有終極目標和確定的標準,只有“更多”和“更新”,在利益的驅動下成為表象的烏托邦,當前如何破解這個問題成為休閑建筑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
休閑建筑具有的三大特性,即“補償性”“體驗性”和“文化性”。這三大特性是休閑建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也是休閑建筑區(qū)別于其他類型建筑的主要差別。因此,決定休閑建筑成敗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三點,即休閑建筑的選址和定性、休閑建筑的設計、休閑建筑的后期運營。休閑建筑的設計的基本原則有三點,即以人為本、符合社會城市發(fā)展、從休閑建筑特性出發(fā)的設計。
對于休閑建筑策略的探討,必須是以休閑建筑設計原則為基準,綜合考量影響設計的關鍵因素,并且始終貫穿休閑建筑設計評價公式的復核進而得到實際的設計策略,是能夠為休閑建筑的設計進行一定方向上的指引,并且能使得我們的設計是大眾能理解的、能夠欣賞的、實用的并且是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休閑建筑。
休閑活動是人除去工作和生活的第三個重點,因此休閑建筑通常是社會公共生活的焦點,也是城市的基本功能結構和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無論是社會公益型休閑建筑還是消費商業(yè)型建筑,正確的選址和定位都是決定其日后運營好壞的先決條件,因此在進行休閑建筑設計之時需要優(yōu)先考慮選址。選址和定位所要考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區(qū)位條件與場地的環(huán)境條件。
首先,區(qū)位條件是休閑建筑選址的重要因素。人的出行目的來考慮,無論交通狀況是否擁擠、目的地是否遠,普通通勤者都必須到達它們的工作地點。與日常通勤不同,休閑出行者往往需要舒適、安靜、安全的出行環(huán)境,他們希望去往目的地的過程也能達到享受、放松的目的,沿途的風光能夠賞心悅目等。而如果交通堵塞、停車困難等問題出現(xiàn)就會大大降低休閑出行者的樂趣,甚至休閑活動就根本不會發(fā)生。因此,休閑建筑基地周邊良好的交通狀況是選址的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就目前的休閑建筑所處的城市區(qū)位大概選址的地點要么是城市中心區(qū)域、要么是城市副中心或城市新的發(fā)展中心。選址在市中心的土地成本高,但是有很好的輻射范圍。選址在城市副中心或新的發(fā)展中心土地成本較低,但是輻射范圍也就相對較低。
其次,基地周邊的環(huán)境來決定擇址的成敗。場地環(huán)境的決定因素有:具有良好的使用環(huán)境,用地條件是否方便建設、節(jié)約投資;具有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或人文資源條件的用地;用地周圍的主要業(yè)態(tài),是否有污染排放點,是否有足夠的人流量等。
現(xiàn)在在消費社會的影響下,社會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在這種影響下人的休閑活動方式的可選擇數量劇增,人的活動變得具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建筑師如何辨別其對未來的確定性的不同層次,從而做出相應的設計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對此解決方法在于建筑師知識的積累。這種知識不只是包括在學校學到的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日常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知識。這種知識是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事實上,建筑師總是傾向于運用建筑學的術語將空間看作是抽象的概念,對空間進行想當然的分析,而不是把空間看成是行為現(xiàn)象導致的。他們傾向于通過研究書刊上的靜態(tài)的,缺乏人的活動的建筑作品圖片,依賴參考以前的設計。大多數的優(yōu)秀建筑作品又是由其他有相同的價值體系建筑師評選出來的,這就更強化設計知識和生活“常識”被截然分開的惡性循環(huán)。所以建筑師是要很好地搜集和研究已有的信息,運用社會現(xiàn)象的方法來觀察和評價建筑,而搜集的信息可以揭示建筑師預言中的不合理因素。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候不僅要掌握充分的專業(yè)知識,還要重視生活“常識”。
“如何做出相應的設計”最為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建立在充分研究休閑者的行為習慣的特點的基礎上。具體來說,可以將不同的休閑者進行一定的分類,觀察研究他們的消費習慣、休閑活動的習慣,并且結合自己所即將要做的設計,把設計所服務的人群進行對號,依靠這些“常識”來指導設計。對此,英國學者布萊恩·勞森提出“語意差別”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簡單方法,即詢問人在一系列的情景中對刺激的反應,這一系列的情景通常是依據相對的反義詞來創(chuàng)造,例如“善意的”和“敵意的”,或者“有序的”和“混亂的”。
利用“語義差別”法和恰當的詞意相對的形容詞。例如這些形容詞可能包括了從“開敞”到“封閉”等這些范圍。通常這個范圍分為五到七個等級。一個奇數的等級允許被測試者選擇一個位于中間或兩到三個等級來強調不同的趨向。這樣就可以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用來比較個人或群體對兩處及更多場所的感受,也可以揭示不同的人群對同一場所的不同感受。最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幫助業(yè)主、使用者同建筑師進行交流,告訴建筑師什么樣的尺寸是人們感到適宜的和什么是人們希望的設計的發(fā)展方向。
對于休閑建筑設計來說在既定的基地里,如何使得休閑建筑最好地適應人的休閑需要,使得休閑建筑擁有更為長久的使用壽命呢?關鍵點就是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休閑建筑的三性:即補償性、體驗性和文化性。并將三性貫穿于建筑的平面布局與空間結構設計中。
總平面布置階段。按照休閑建筑在基地中的分布和組織形態(tài),設施總平面布置概括起來有三種形式:“集中式”“分散式”與“混合式”。其中“集中式”布置的總平面可以使建筑各功能組成部分的空間緊密相連,結成統(tǒng)一的整體,達成整體集中的建筑形象。同時有利于對人流達到聚集的效果、節(jié)約用地、方便管理;并且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qū),“集中式”的總平面布局能有效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特點,使休閑建筑能符合現(xiàn)在社會對建筑節(jié)能、低碳的要求?!胺稚⑹健辈贾?,休閑建筑設施內的功能組成部分各自分散或分組布置在基地總平面上。這種布置方式有利于對休閑活動進行合理的劃分,可以避免各活動空間上的相互干擾和方便提供相對獨立專業(yè)的經營,也有利于創(chuàng)造理想的室內外活動環(huán)境;“綜合式”布置,這種布置形式兼具上述兩種布置形式的特點,便于因地、因時制宜和靈活運用。它對不同基地環(huán)境不同建設規(guī)?;蛐枰獙嵤┓制诮ㄔO的各類休閑建筑項目皆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它能將能耗大的設施集中布置,將干擾大的設施分散布置,并且靈活的布置空間聚集活動點,它是在實際工程項目中較為普遍采用的布置形式。
綜上所述,以往在進行休閑建筑設計時,習慣對空間進行邏輯性強的空間劃分,即功能分區(qū)十分明確。但是現(xiàn)在在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影響下休閑建筑在空間設計上不再講求邏輯感強的空間劃分,而是盛行非理性化的浪漫的設計,對空間的界定不講求明確的界定。因此,我們要運用已有空間理念表達休閑建筑的空間休閑性。注重被動休閑空間的設計,并尋找被動式休閑空間向主動休閑空間進行轉換的方法。具體設計手法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依據人的生理需要,創(chuàng)造豐富的建筑的物理體驗環(huán)境。如利用人對色彩的冷暖認知,巧妙的墻面材質和顏色搭配、補充人工光源,營造休閑建筑內部休閑環(huán)境;改善建筑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通風度,給予人們多種觸感,營造舒適的休閑環(huán)境。
第二,依據人的休閑需要,可在功能單一的休閑空間前復合其他休閑空間。如電影院的休息等候空間、商場的中庭空間等設大屏幕投影、設置各種尺寸的座椅、放置精美的廣告牌等,均能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使枯燥的等候時間變得豐富,改善了人的心理感受。
第三,對原有空間功能的轉換。如在學校單一功能的走廊中,使之轉變?yōu)橐粭l畫廊。基地內室外休閑活動場地的布置應盡可能與相關的室內活動空間相鄰接,以便內外活動聯(lián)系溝通,使室外空間成為室內活動空間的有機延伸部分,增進使用功效。
第四,改變傳統(tǒng)的建筑觀念,使原來被動的空間場所變?yōu)橹鲃拥目臻g場所,如當代商業(yè)文化突出的代表——步行商業(yè)街的出現(xiàn)。商店的含義已從單一購物的場所演化為一種購物、展示、觀覽、社交、娛樂、餐飲為一體的商業(yè)文化活動空間,其行為模式也由封閉的柜臺式營業(yè)到開放的超級市場,使得整體被動行為轉化為休閑主動的行為,被動空間轉化為主動空間,這種消除被動、創(chuàng)造休閑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方法實為上策。
當代藝術多元的價值觀在休閑建筑設計上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尊重使用者行為、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以及空間功能的多意表達??臻g的使用性質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納的人的行為活動決定,通過對休閑建筑設計策略的探討,明確消費社會語境下,“人”作為消費行為的主體在休閑建筑的設計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