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曉東
《小說選刊》2019年第3期刊發(fā)了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主席老藤的中篇小說《上官之眼》。這是一篇“主題先行”的小說,核心主題是新舊發(fā)展觀念對比,描述舊的、以單純經(jīng)濟導向和資本、土地推動的發(fā)展對自然、生態(tài),還有普通群眾利益所造成的、無可挽回的巨大傷害,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進入新時期,反對“主題先行”,斷言“主題先行”一定出不了好作品,必須讓人物和故事自己跳出來,創(chuàng)作仿佛成了如有神助,或如有神示的奇跡。作為特定時期反對“三突出”等創(chuàng)作理論是必要的,但如果視作必然規(guī)律,就以偏概全了。試想一下,寫作之前,既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馬克思在致拉薩爾討論悲劇《弗蘭茨·馮·濟金根》的信中說:“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亞化,而我認為,你的最大缺點就是席勒式地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倍鞲袼挂仓滦爬_爾:“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xiàn)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边@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核心,其所反對的,是讓人物脫離豐富真實的環(huán)境和背景,成為某種抽象觀念的代言人,只有事件、人物,而沒有核心的思想。
《上官之眼》,就是觀念與人物、理念與細節(jié)高度結合的實例。小說的核心意旨非常清楚,就是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長期任職黨政機關領導的工作經(jīng)歷,使老藤更深切地認識到,以資本和土地驅動的發(fā)展,在短期內(nèi)獲得巨大經(jīng)濟效益,改變一個地區(qū)面貌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許多難以挽回的負面效應。那么,如何表現(xiàn)這一主題?近年來,此類主題的中短篇小說時有所見,但概念化、模式化、表達生硬是通常缺點。《上官之眼》卻別開路徑,生動活潑,理念與故事、人物、細節(jié)、沖突,水乳交融。
上官春,蒲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院長、蒲南市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三名得意弟子,一任蒲南市市長,一為市委組織部長,一是市環(huán)保局局長。上官教授本人,更親身論證許多重大項目。眼耳鼻舌身意,上官教授身在學府,眼耳鼻舌意,卻越過學校的圍墻,時時在官場。所以,上官教授,是不在官場的官場中人,雖未親自決策,但蒲南市諸多重要項目,他都是首席專家。很多時候,他并非簡單的顧問或咨詢專家,而是展宏圖于未竟,挽狂瀾于既倒。
自孔子始,“為帝王師”就是儒家知識分子的理想??鬃拥茏尤А①t人七十,大家共同追求的,是為臣宰。上官春在蒲南市,就是“為帝王師”者。其一,弟子身居重要崗位,其二,重大政策措施項目的被垂詢者。老子云“圣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那么上官春是否以百姓之心為心呢?是否站在百姓立場,秉持百姓情懷提出建議、論證方案呢?而且,黨政領導干部流動很快,“新官不理舊賬”,很難把已離任的領導再拉回來做個“官場現(xiàn)形記”。上官春就很合適。他在蒲南大學工作,不會離開這座城市,名氣大、水平高,不論誰來主政,都很難動搖他的位置,都會發(fā)揮他的作用。所以,蒲南市首席咨詢官上官春,就成了小說主人公的不二人選。
小說人物不能成為觀念的單純的傳聲筒,觀念要在事件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而且還需描繪出“福斯塔夫背景”。
所謂反思,即以今天的眼光觀念,反觀過去的事情。小說一開頭,就來了個以退為進。上官春主動退休,辭去諸多決策咨詢頭銜?!安辉谄湮徊恢\其政”“無官一身輕”,退休之后,褪去諸多身份限制,返璞歸真,回歸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份和視角。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不同的身份立場,看問題的角度和結果是不一樣的。作者的這個細節(jié)設計,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且內(nèi)含看問題的視角,從廟堂官方,轉到民間百姓。
于是,一個有點幽默感的細節(jié)出現(xiàn)了,上官春“重瞳”?!爸赝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是圣人的標志,最著名的,舜即是重瞳。小說里,重瞳卻是反語,“圣人之眼”一度看到的,卻是變形的世界,既是聚焦不準導致的照片模糊,更深層的,指他看問題,提建議、做論證的角度和立場,喪失了“圣人之眼”“圣人之心”。上官春拿著相機拍攝自己先前“得意之作”的經(jīng)歷,就是回歸圣人之心,回歸百姓之心的經(jīng)歷。
蘇北風教上官春攝影,規(guī)則主要有兩條:第一,“鏡頭即良心”,第二,“焦點要朝下”。再次點明題旨。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是“望遠鏡”和“顯微鏡”,可以解決“眼力不夠”的問題。上官春手里的萊卡S007相機,便起到了“望遠鏡與顯微鏡”的作用,可以發(fā)現(xiàn)向來引為以傲的項目華麗外衣下的短視與細節(jié)上的粗暴。
上官春攝影的第一選材,是蒲河大壩。從小規(guī)模的農(nóng)田水利設施,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修水庫攔河蓄水,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nèi),是國家和地方的重要政策。隨著生態(tài)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眾多水利設施的利與弊、存與廢,成為爭論熱點。然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作為長期工作在行政一線的作家,老藤并非“環(huán)保原教旨主義”者,不會對工業(yè)設施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死批倒,而是尋求發(fā)展經(jīng)濟與保護生態(tài)之間的平衡。因此,當蘇北風批評蒲河大壩是“水棺材”“斷頭鍘”時,上官春不接受,蘇北風的回應似乎也很無力,居然拿出了《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端来鸢浮废盗?,十年前曾引起閱讀旋風,但很快被證明是偽科學,消失無存。在這里,并非真的指水,而是暗示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論斷:“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彼来鸢?,就是人民知道答案。上官春向來以為,領導的夢想宏圖,自己“在論證會上引經(jīng)據(jù)典、力排眾議”就是真理,“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氣場非凡前途無量”……這些英雄的意識與行為里,根本沒有群眾的位置,沒有對于“這座城市名副其實的母親河”的敬畏和尊重,不僅“人定勝天”,而且“人定勝人”,所有的動作,都指向一個夢想,就是“被提拔當了書記,接著又榮升省長,成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如果說上官春初試攝影,只是被老師批評一下,后面的遭遇就越來越不妙了。
金琦給水底先人燒紙的舉動,可謂驚心動魄、直指人心?!翱吹靡娚?、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在金家村,鄉(xiāng)愁成為一水庫水,活人在外頭,死人在里頭。近年來,河南、江西等省的平墳事件引起關注,中國人安土重遷、敬天畏人,陰宅風水涉及迷信,思念祖輩先人卻真心實意。群眾利益無小事,其中也包括善待墳塋。
“當年蒲河大壩是否利用雨季提前一年蓄水,馬三運征求過他的意見,他算了一筆賬,然后答復說:只要大壩質(zhì)量沒問題,早蓄早見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效益”是各級政府的第一追求。建立在“理性人”假說上的經(jīng)濟學界,更把效益視作唯一目標。“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改革決策,在財富快速增長積聚的同時,付出了代價,掩蓋了矛盾,不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以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為標準衡量,就不會明白。所以,上官春才認為:“蒲可大壩,澤被后世的一項大工程,卻贏不了金家村百姓的理解,村民那點訴求與蒲河大壩的功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嘛!”
如果說蒲河大壩是與人爭地,毀人家園,高檔物業(yè)金渤小區(qū),就是與海生物爭地?!吧瞎俅合耄鸩承^(qū)是向海要地,沒有損害誰的利益,一個地標性高檔小區(qū)在蛤蜊窩拔地而起,無論怎么講都是一個杰作!”上官春之所以如此有自信,正在于他心里沒有生態(tài)觀念?,F(xiàn)實卻教育了他,在他的自信一點點消失的同時,新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生長。
建蒲河大壩,目的是蓄水發(fā)電,解決長遠問題,填平沿海灘涂,卻旨在破解燃眉之急?!吧瞎俅簺]有講大道理,只是算了幾筆賬,他說大家都知道蒲河財政不寬裕,幾年之內(nèi)不會有大的改觀,但政府剛性支出卻像標槍在身后頂著……”“上官春又給大家算了一筆賬,說蛤蜊窩灘涂有七十五公頃,填海成本每畝十一萬,填起來賣地可以賣到一百萬,一畝凈賺八十九萬,大家算算會有多少盈余?”作者老藤的確是“官場中人”,對相對欠發(fā)達地區(qū)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實際和土地財政的思路了如指掌,刻畫得非常生動準確。
開發(fā)灘涂,既解決了財政困難,又樹立了標志政績,可謂一舉兩得的“妙招”,考慮周全,唯一未被考慮的,就是生態(tài)。于是,生于大海,美麗的九尊蓮花島,風水極佳的九座小山,被碎成了填灘涂的材料。原來生機蓬勃的灘涂蕩然無存,特產(chǎn)和尚頭蛤蜊也無跡可尋。故鄉(xiāng)在胃里,鄉(xiāng)愁,有時就是一口熟悉的味道,但卻再也尋不到了。大手筆開發(fā)的結果,是稀有物種滅絕,兒子無法盡孝,老人遺憾終老。失去了山峰環(huán)繞,海邊村子自然環(huán)境大變,樹死屋傾,與高檔亮麗,外人難以進入的現(xiàn)代化小區(qū)形成鮮明對比。
《紅樓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上官之眼》也借用這一高超手法。小說開篇即點出上官春“重瞳”,在故事展開一半以后,產(chǎn)生了現(xiàn)實的效用。哲學層面的象征與現(xiàn)實層面的實指重合,上官春的重瞳,是左右兩眼有視差。于是,又一上官春利用專家身份、智囊、“第三方力量”推動的重大項目浮出水面。
建蒲河水庫、填灘涂開發(fā)房地產(chǎn),背后的實質(zhì)因素是土地,而公立的市第三醫(yī)院改制為金利醫(yī)院,則是資本的作用。小說在這里,敏銳把握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推動發(fā)展的兩大因素——資本和土地。
眼睛做手術的過程很順利成功,更成功的,是上官春心態(tài)和觀念的變化。從名人成為普通人,再成為患者,身份的變化和落差,使他一步步放下原來的“架子”,脫離“為政者之師”的既定立場,從新的視角反思自己,也反思一味追求大干快上大項目的所謂發(fā)展觀。他看到,公立醫(yī)院改制后,儀器設備更新?lián)Q代帶來的,不是普通患者受益,而是醫(yī)療費用高漲,資本獲得最大收益。究其根本原因,正如上官春的主治醫(yī)生白醫(yī)生所言:“三院上千職工,你聽過他們的想法嗎?你報告里哪一條是他們說的?涉及上千人生路的事,你這個專家就給定了,你眼里有他們嗎?”為什么人問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具體到每一次重大決策之中。
作為新發(fā)展觀念生動而高超的闡釋,老藤沒有忘記正面引導,唯有正反對比,方才更有說服力。于是,眼睛手術成功,校正了視差,也重樹了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tài)為旨歸發(fā)展理念的上官春,再一次被賦予首席咨詢專家的責任,為蒲河市老城區(qū)關東街改造出方案、做動員、統(tǒng)一思想。老藤再一次顯示出在政府一線長期工作的積累。當前,老城區(qū)改造正是許多城市積極推進的事情。文章合為時而著,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現(xiàn)實性,于此得到體現(xiàn)。
果然,立場一轉變,觀念和方法隨之變化。上官春不再對著電腦、喝著咖啡,套用經(jīng)濟學理論向壁苦思、閉門造車,而是走向民間,走進關東街,現(xiàn)場聽民情,知民意,和民俗專家、說唱老人、進城務工農(nóng)民、刻皮影的藝人交流。
以前,作為精英專家,他開論證會,做報告,上電視,都是自說自話,眼里根本沒有普通群眾,只唯上,看當政者意愿,只唯書,以理論為依據(jù);現(xiàn)在,他唯實,以實情實地為準,唯民,接近群眾、傾聽群眾意見,終于體會到了城市之所以生機不絕的血脈貫通之理。不能全部是光鮮的高大上,也必須有讓底層民眾生存生活的地方,“總要給這些人留一條出路”。所以,當如往常一樣做項目論證主題發(fā)言時,相同的形式,卻有了迥異的內(nèi)容。上官春沒有打開電腦,沒有PPT,沒有高深理論,也沒有長篇大論,甚至說出了“肚臍眼兒”“肛門”這樣不登“大雅之堂”的詞,使“主席臺左右兩側的領導都把目光聚焦到上官春臉上,上官春的話令他們錯愕不已”,更需要領導們“錯愕”和學習的,不是上官春的話,而是新時代的發(fā)展理念和立場方法。
稍感不足的,是對上官春思想和情感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并暗示二人發(fā)生了愛情的白醫(yī)生,本來形象知性、正義,已很豐富,卻增加了參加援非醫(yī)療,受一在當?shù)亓x務行醫(yī)染病而死的挪威醫(yī)生的影響,“愉快地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并把這一觀念傳遞給上官春,小說曲終奏雅“上官春眼里盈上淚花,道:我不能欺騙自己的靈魂”??赡転榱烁膶W一點,卻有些畫蛇添足、鑿枘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