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春
(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人民醫(yī)院,山東濰坊 262200)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趨于老齡化,很多的疾病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屬于外科常見疾病的重型顱腦損傷會使患者出現(xiàn)腦血腫、硬膜下血腫和腦水腫等并發(fā)癥[1]。對于患者手術后,會出現(xiàn)運動、認知功能障礙,能通過針灸和康復訓練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腦部功能恢復[2]。采用合適的護理方式,能夠加強該方法的治療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恢復程度,以此來減少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也減輕患者的家庭沉重負擔。為了驗證此方法的有效性,該文中選取了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顱腦損傷患者,檢驗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對于顱腦損傷后運動和認知功能的恢復,將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在該次調查中隨機選取該院顱腦損傷患者共100例,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研究組50例、對照組50例。研究組的患者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62.0±1.4)歲,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對照組的患者年齡為45~79歲,平均年齡(62.0±1.6)歲,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偏癱類型等基本資料對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該次參與調查的病例納入要求有以下幾點:(1)均為顱腦損傷患者;(2)患者在入院后對病歷資料進行完整填寫;(3)無精神病史或者藥物過敏的患者。
1.1.2 排除標準 該次參與調查的病例排除以下幾點:(1)患者病歷資料不完整或者出院后失去聯(lián)系的患者;(2)有嚴重精神疾病史或者嚴重藥物過敏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方法為:醫(yī)療體操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盡早由自己或在他人的幫助下,有選擇地、分次完成,分為初級和高級兩部分。初級適用于早期恢復[3-4],肢體尚處于軟癱期或痙攣開始出現(xiàn)的患者,可在坐位或臥位下完成,初級分為12節(jié)。高級主要適用于運動功能障礙明顯的患者,通過強調側肢體的助力(自己活動+他人幫助)或主動活動(自己活動)使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研究組患者是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入針灸治療,方法為:選取穴位包括金津、風池(雙側)、玉液、廉泉、雙側翳風和夾廉泉(雙側)、內關、極泉、三陰交、外關、尺澤、水溝等等,身體需要針灸的部位取決于患者的病情,依據每個人的運動功能情況而治療;頭部的針灸則是選擇運動區(qū)和足運感區(qū)。健康一側和功能障礙一側要進行交替式取穴,若患者口歪眼斜針灸可選地倉、頰車等位置;語言方面問題可以配啞門、通里、廉泉;肢體不協(xié)調問題可以配懸鐘、環(huán)跳、太沖。具體應用施針方法為:讓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先將患者需要針灸的部位進行簡單消毒,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調節(jié)針灸程度,以能接受的程度為準捻轉進針,每個穴位捻轉1 min并停留30 min,可2~3次/星期,4個星期為1個療程。
(1)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臨床療效。經過治療后,患者機體功能正常且臨床癥狀消失為顯著,機體功能有所改善且癥狀基本好轉為有效,治療后機體功能和癥狀均無緩解或有加深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著+有效)/總例數×100%。
(2)觀察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結果用百分制表示,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恢復的越好。
利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將該次調查分析的100例患者數據錄入,進行處理與計算,兩組計量資料對比用 t檢驗,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用[n(%)] 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 2。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治療前評分 治療后評分研究組(n=50)對照組(n=50)39.66±4.36 39.64±4.45 87.67±4.97 57.31±4.77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肢體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3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治療前平衡功能治療前下肢運動功能治療后平衡功能治療后下肢運動功能研究組(n=50)對照組(n=50)43.66±4.36 42.64±4.22 46.34±4.39 47.22±4.16 87.67±4.97 68.31±4.77 83.67±4.35 67.21±4.22
腦外傷是頭顱部較為常見的外傷,病因主要有交通事故、高處墜落、跌倒、自然災害、銳器與鈍器傷害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病因是交通事故,因此,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5-6]。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痛嘔吐、頭皮裂傷、顱骨骨折、思維障礙等。由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對于顱腦損傷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是患者能否痊愈的關鍵。顱腦損傷后肢體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是常見的后遺癥,看東西視野不清楚、頭腦不清醒甚至會失去平衡能力不能正常行走,當他人和你說話時不能理解他的意思,自己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受損,因為疼痛會情緒低落失控,還有可能導致營養(yǎng)缺失,皮膚萎縮和毛發(fā)脫落等。由于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導致長時間的不能自由行走,血液不能正常循環(huán)很可能會誘發(fā)其他疾病,因此有效的康復訓練是非常關鍵的[7]。但是單一的康復訓練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相關文獻記載,采用康復訓練與針灸相結合能夠有效改善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通過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提高肢體能力,從而改善機體功能。通過對患者進行針灸,刺激穴位,針灸頭部刺激大腦皮層正常供血,幫助患者偏癱一側的身體建立正常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腦組織的恢復。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到改善,所以該次為了驗證針灸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的有效性,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一系列的治療和觀察,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再一次說明聯(lián)合治療存在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治療顱腦損傷患者時,采取中醫(yī)針灸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更能提高臨床有效性,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