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淳 吳博
摘要:本文通過對深孔鉆工藝的分析,并介紹了在UGNX/ POSTBUILDER中通過使用TCL語言來定制鉆孔程序的方法,解決了在現(xiàn)有機床設備的鉆孔程序編程難題,提高編程效率和程序的質(zhì)量。
關鍵詞:深孔鉆;工藝分析;UGNX/POSTBUILDER;TCL語言;定制
引言
制造業(yè)中通常將孔深與孔徑比大于5的孔稱為深孔。在輪胎模具上面為了在硫化輪胎的時候達到更好的排氣效果,遍布著密密麻麻的排氣孔。一塊花紋的排氣孔大概是在300-500個孔,孔徑一般都是小于3mm,最小的可達到1.2mm,深度在25-120mm不等,同一塊花紋塊的孔的深度也會由于背面的尺寸不同導致深度不一。本文通過對深孔加工的刀路進行分析,然后結合UG軟件后置處理工具UGNX/POSTBUILDER的功能開發(fā)出專用的UG后處理,實現(xiàn)電腦編程,并在現(xiàn)有的數(shù)控機床上進行鉆孔加工。
一、深孔加工工藝分析
數(shù)控系統(tǒng)提供的固定循環(huán)功能中,一般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的孔加工循環(huán),但是在進行深孔加工時,隨著孔深的加深,排屑必然變得困難,在鉆深固定的情況下,往往是在開始時適合,等到接近孔底時便會產(chǎn)生眾多問題。
經(jīng)過測試,下面的鉆孔的走刀方式是相對比較合適的鉆孔方式。
首先鉆頭已低轉(zhuǎn)速快速移動到距離孔口0.5mm。以低轉(zhuǎn)速和正常的進給的狀態(tài)尋孔進入預先加工好的引導孔內(nèi)。進入引導孔后轉(zhuǎn)速迅速恢復到正常轉(zhuǎn)速。接著進行鉆深,鉆到既定深度后,快速提刀到刀尖距離孔口2mm處,鉆頭不完全退出孔口,目的是在快速提刀的時候可以把斷屑排出孔內(nèi),但是鉆頭前端還是保留在孔內(nèi),保證鉆頭的方向不會變化,下一階段鉆深不需要再次尋孔,減少對孔口質(zhì)量的影響。接著不做暫停,直接快移到距離上次鉆孔深度的0.5mm處,這時進給速度降到正常鉆孔速度,繼續(xù)鉆孔,到底既定深度后再次快速提刀到距離孔口2mm處。重復該流程,直到鉆到孔的要求深度后,直接快速退刀,退出孔口。
二、專用的后處理構建
2.1、TCL編程語言
TCL(Tool Command Language),是一種很通用的腳本語言,它幾乎在所有的平臺上都可以解釋運行。它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部分:一個語言和一個庫。UG軟件后置處理工具UGNX/POSTBUILDER中定制的不同的TCL指令會從數(shù)控加工文件中抽取信息,依據(jù)事先的定義分別加以處理,最后生成可以被數(shù)控機床不同控制系統(tǒng)接受的程序代碼。
TCL編程語言可以進行計算和循環(huán)等功能,我們可以通過編制TCL的語句實現(xiàn)自動判斷深度,進行計算加工的步距,實現(xiàn)我們需要的鉆孔方式。
2.2、后處理的構建
本后處理利用的是FANUC G68.2傾斜面加工的原理進行增量編程,HEIDENHAIN 的PLANE功能和SIEMENS的CYCLE800功能也可以使用此方式,只是指令根據(jù)不同的數(shù)控系統(tǒng)不同進行指令修改即可。
此文構建的后處理是適合DOOSAN VC 630/5AX機床,控制系統(tǒng)為FANUC Series 31i-MODEL B5。
根據(jù)機床的加工手冊及架構構建合適的后處理,過程此文不做詳細介紹。構建好的后處理中在現(xiàn)有循環(huán)里的循環(huán)平面更改必須有FANUC G68.2傾斜面加工的指令
切換到定制命令中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用戶定義命令,名字為PB_CMD_drill_text。
UG軟件后置處理工具UGNX/POSTBUILDER是在TCL語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用戶定義命令的編程方式跟TCL語言的編程方式一致。
UGNX/POSTBUILDER擴展了TCL語言,下面的代碼會涉及到一些擴展命令或變量,這些命令或變量都是以MOM或mom開頭的,以適應一些UGNX/POSTBUILDER中的特殊用途。
MOM變量可以通過MOM變量瀏覽器中進行查找和了解相關細節(jié)。
首先我們需要對命令中會用到的變量進行聲明,使用global語句來聲明,后面才能使用這些變量值。
部分變量聲明語句如下:
global mom_pos
global mom_cycle_feed_to_pos mom_cycle_rapid_to
global mom_cycle_retract_to_pos mom_cycle_retract_to
…………
接下來我們需要對變量進行賦值及計算,賦值是采用set語句。計算出孔的實際深度,然后才可以根據(jù)孔的深度判斷需要加工的層數(shù)。
部分賦值和計算語句如下:
set mom_cycle_rapid_to_pos(2)[expr $mom_pos(2)+$mom_cycle_rapid_to]
set mom_cycle_retract_to_pos(2)[expr $mom_pos(2)+$mom_cycle_retract_to]
set mom_cycle_feed_to_pos(2)[expr $mom_pos(2)+$mom_cycle_feed_to]
…………
接著需要使用MOM_output_literal的方式,即輸出命令的方式將我們要輸出的指令進行強制輸出。
首先輸出鉆孔前的相關準備指令,使用G91增量編程的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得控制實際刀路的走刀距離。主軸正轉(zhuǎn)以低轉(zhuǎn)速,快速移動到下刀點,開啟冷卻液,低速進入孔內(nèi),進入孔內(nèi)后主軸正轉(zhuǎn)調(diào)用操作中的轉(zhuǎn)速,format%.0f代表取值的小數(shù)點后幾位數(shù),開始鉆第一次,鉆后快速提刀到距離孔口2mm,不完全退出孔外。
具體指令語句如下:
MOM_output_literal"G91"
MOM_output_literal"M03 S100"
MOM_output_literal"G00 Z[format%.3f"$mom_cycle_A1"]"
MOM_output_literal"M08"
MOM_output_literal"G01 Z-2.5 F100"
MOM_output_literal"M03 S[format%.0f"$mom_spindle_speed"]"
MOM_output_literal"G01 Z-2 F[format%.0f"$feed"]"
MOM_output_literal"G00 Z2"
接著需要使用TCL語言流程控制中的if-elseif-else多層決策結構判斷語句,根據(jù)不同情況輸出不同的指令,直到已經(jīng)鉆到孔的要求深度,最后快速提刀退出孔口,提刀到安全高度。
部分指令語句如下:
if{$mom_cycle_AA > 0}{
MOM_output_literal"G01 Z-3.5 F[format%.0f"$feed"]"
MOM_output_literal"G00 Z1"
if{$mom_cycle_AB > 0}{
MOM_output_literal"G01 Z-2 F[format%.0f"$feed"]"
MOM_output_literal"G00 Z2"
…………
}elseif{$mom_cycle_AA == 0}{
MOM_output_literal"G01 Z-1.5 F[format%.0f"$feed"]"
}else{
MOM_output_literal"G01 Z[format%.3f"$mom_cycle_ZAA"]F[format%.0f"$feed"]"
}
MOM_output_literal"G00 G90 Z[format%.3f"$mom_cycle_retract_to_pos(2)"]"
用戶定義命令PB_CMD_drill_text的設置完成后,切換到程序里面的現(xiàn)有循環(huán),找到里面的深鉆,打開后將里面的所有內(nèi)容都刪除,插入前面已經(jīng)設定好的用戶定義命令PB_CMD_drill_text。如果無法刪除,請在前面找到公共參數(shù),打開進去,在深鉆前面的定制打勾,這樣就可以自定義深鉆里面的內(nèi)容。
同時該后處理需要配套UG編程里面的操作設置,循環(huán)類型里面的循環(huán)需要選擇“標準鉆,深孔鉆”對應我們把用戶定義命令PB_CMD_drill_text設置在深鉆里面。然后不需要設置安全高度,但是最小安全距離必須高于所需橫跨的高度。
結語
通過TCL與UGNX/POSTBUILDER結合的二次開發(fā),在UGNX/POSTBUILDER中的Custom Command(用戶自定義命令)插入自己編寫的TCL子程序,以滿足特殊需要的輸出格式,解決了鉆孔程序的編程問題,減少程序編制中的失誤,提高編程效率。所以學習并掌握 TCL語言定制用戶命令,對我們能更好地使用UGNX/POSTBUILDER是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羅穎.TCL語言簡介及其在UGCAM后處理注釋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2007 (S1).
[2]王峻.現(xiàn)代深孔加工技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3]周瑜哲.基于深孔加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8.
[4]楊彥偉.宏程序在深孔加工中的應用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
[5]胡明江.UGNX_POSTBUILDER結合TCL擴展UG_CAM后處理[J].金屬加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