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長賀
【摘 要】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類在飛速地發(fā)展。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與自然越來越疏遠。我們整日忙于學習,不知不覺地在都市的喧囂中失去了自我。有多少人性需要回歸,有多少自我需要找回。人與自然本是渾然一體的,一切都源于我們的內(nèi)心是否融入了自然。只要我們感謝自然,擁有真正的自然,就一定會擁有平衡的人生
【關(guān)鍵詞】人類;自然;利用自然
一切天然存在的東西叫做自然。我們?nèi)祟惷刻於荚诶米匀缓透淖冏匀?,例如:農(nóng)民種的莊稼,果樹和蔬菜等。都是在利用自然。人們改變自然存東西的位置是在改變自然。例如:把東邊的東西運往西邊,把南邊的東西運往北邊,把地下的礦物運到地面等。工人制造商品也是在改變和利用自然。自然界給我們帶來許多的疾病。醫(yī)生給病人看病,減輕病人的痛苦,是在努力征服自然,人的死亡是一種自然,我們照顧老人,讓老人多活幾天,也是在努力改變自然。人類為了交換物品方便,發(fā)明了貨幣。于是產(chǎn)生了資本主義,發(fā)展資質(zhì)主義的自然現(xiàn)象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從而產(chǎn)生了許多不好的社會現(xiàn)象。于是人們想到了共產(chǎn)主義,產(chǎn)生了共產(chǎn)黨。
人類把地球改變成現(xiàn)在的狀況,起決定作用的是人類利用了火。
在很久以前,人類和動物一同生活在森林里,群居以打獵為主。吃的全是生肉。有一天,不做什么原因,森林著起了大火。當時人和動物一樣,非常的怕火。于是人們四散逃跑。有的順風跑,有的逆風跑。順風跑的不一會兒被大火追上,燒死。逆風跑的人們一邊跑一邊回頭看,發(fā)現(xiàn)火慢慢的向他們移動,于是人們放慢了腳步。走出了森林,來到一片寬廣的長著矮草的平地,這時人們已經(jīng)累的實在走不動了?;仡^看看火還在向自己的方向慢慢的移動。于是就坐下來休息。過了好一會兒,突然風向變了,向人們休息的方向吹來。火很快追了上來,大伙兒急忙起身跑,但是已經(jīng)晚了?;鹧杆僮飞纤麄儭S捎诓莺馨?,火苗不高,所以火只是烤了他們一下,就從身邊燒過去了。人們只是感到有些痛。他們發(fā)現(xiàn)燒過的地方?jīng)]有火,于是又向被火燒過的森林跑。跑了一會兒,回頭看看,火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松了口氣,停了下來。這時人們已經(jīng)半天沒吃東西了。感到非常的餓。于是四處找食物。剛被大火燒過的森林什么活的動物也沒有。只有被火燒過的動物尸體,黑黑的,當時人們吃的都是生肉,所以北火燒過的動物尸體沒人敢遲。后來,實在找不到吃的了。一個膽子大的人來到被火燒過的動物尸體旁,撕了一塊肉吃了起來。他發(fā)現(xiàn)比以前吃的生肉還好吃,于是他向大伙示意燒過的肉能吃,而且非常好吃。人們圍著燒過的動物尸體吃了起來。外表的熟肉吃完了,在吃里面的生肉。感覺燒過的比生肉好吃。幾個膽大的拿著生肉去追火。這時風已經(jīng)停了。不一會兒人們追上了火。他們用木棍挑著生肉在火↑烤。果然烤熟了。就這樣人們拿著生肉跟這火走,烤肉吃。不知過了多久,突然下了一場大雨,把火全部澆滅了?從此人們又開始吃生肉了。但是烤肉的味道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子里。所以人們就努力去找火。
不知過了多久,森林又燃起了大火。這回人們知道頂風跑了。又拿來獵物在火小的地方烤熟了吃。人們?yōu)榱瞬蛔層暝侔鸦饾矞?。把火引到山洞里。開始用一根濕木棍怎么也引不著。換了好幾根。最后用一根干木棍才把火引到山洞里。為了不讓火滅。人們拾來許多干柴,專門讓一個月看著。如果火要滅了,趕緊添干柴。從此人們又開始吃熟肉了。而且黑夜還能取暖。好景不長,雨季到,一連下了一個月的雨,人們把存下的干柴燒完了。外面又拾不到干柴,火又滅了,就這樣人們又開始吃剩肉了。
在當時,人們已經(jīng)知道把木棍削成尖去刺獵物。一天中午,烈日當空,氣溫很高。一個人削好了一根木棍,為了把削成的尖部更光滑,他就在石頭上來回的使勁蹭。無意中,他的手碰到剛蹭過的木頭尖,手感到很痛,忙縮了回來,他想起烤肉時,手碰到火,也是這種感覺。他看了看手里的木頭尖想火是在這里嗎?他又使勁蹭了蹭好一會兒。只是覺得更熱一些,沒有發(fā)現(xiàn)火,突然他想起引火時用的是干柴。于是拿來一根干木棍。削成尖,在一大塊上蹭,蹭了好一陣,終于木頭尖起火了,從此人們知道從自然界中取火了。
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成為當今世界高度關(guān)注的議題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對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系統(tǒng)認識,深刻揭示了工業(yè)繁榮背后的人與自然的沖突,對傳統(tǒng)的“向自然宣戰(zhàn)”“征服自然”等口號提出了挑戰(zhàn)。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和國際公約問世,標志著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成為全世界共識。
自然界不僅僅是為人類準備的。它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資源。自然界除了具有物質(zhì)的資源的意義,還以自身為價值尺度,為人類生活提供了自然美的精神價值尺度。人類生活的和諧,有賴于人類社會同自然界的和諧。
總結(jié):自然是人類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沒有自然的恩澤和自然的完美,人類的一切都無從談起。自然是人類最大的財富。既然自然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我們就應該去保護它、回饋它。這是環(huán)境倫理最基本的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李宜燮,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
[2]楊起深.美國文學選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3]馬曉穎.復仇的代價――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白鯨》評介[J].中國電力教育,2006.
[4]孫建民.《白鯨》:一座深邃神奇的藝術(shù)迷宮[J].域外視野,2006(10).
[5]盧潔瓊.試論《白鯨》的象征意義[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7(9).
[6]劉杰.論《白鯨》中的象征意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