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黃邦洋,胡 化,熊乾允,蘭中德
患者女,38歲,因“轉移性右下腹痛24 h”入院,門診予以抗感染治療后,脹痛不緩解,伴低熱。既往史:有青霉素過敏史;5個月前行剖宮產(chǎn);否認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無外傷史。T 37.6℃,P 108次/min,R 20次/min,BP 113/96 mmHg,腹平,未見胃腸型及胃腸蠕動波,恥骨上見長約15 cm橫行手術疤痕,右下腹肌緊,壓痛反跳痛明顯,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叩診全腹鼓音,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弱。輔助檢查提示:血常規(guī)WBC:7.96×109/L,中性粒細胞:0.797,C反應蛋白:95.4 mg/L;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均正常;B超檢查示右下腹低回聲團,雙腎結石;CT示右下腹炎性改變。根據(jù)病史特點及輔助檢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急診在全麻下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三孔法施術。術中見右結腸旁溝有膿性分泌物,闌尾位于盲腸后位,約6 cm×1.5 cm×0.8 cm大,闌尾體部可見銀白色物刺出闌尾漿膜外,系膜用Hem-o-lok夾閉,闌尾根部圈套器結扎。手術結束后發(fā)現(xiàn)銀白色物為一椎形魚刺,見圖1、圖2。常規(guī)病理檢查示:急性壞疽性闌尾炎。術后腹痛緩解,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正常,術后第5天痊愈出院。術后隨訪6個月,患者無不適。
圖1 取出闌尾標本
圖2 分離椎形魚刺
討 論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發(fā)病率為10%[1]。發(fā)病原因多為闌尾管腔阻塞,細菌入侵。闌尾管腔阻塞最常見的原因是淋巴濾泡增生,約占60%,多見于年輕人;其次為糞石梗阻,約占35%[2];異物、炎性狹窄、食物殘渣、蛔蟲、腫瘤等較少見。與闌尾炎發(fā)病相關的因素還包括飲食習慣、遺傳因素及胃腸功能障礙等。流行病學上多纖維素飲食的地區(qū)闌尾炎發(fā)病率低[2]。闌尾先天性畸形,如闌尾過長、過度扭曲、管腔細小等是容易發(fā)生急性炎癥的條件;胃腸道功能障礙引起內臟神經(jīng)反射,闌尾肌肉痙攣,黏膜受損,細菌入侵從而導致急性炎癥發(fā)生。其中闌尾壞疽、穿孔是特殊類型,系闌尾腔內積膿,壓力升高,闌尾壁血運障礙所致。穿孔部位多位于根部或尖端。基層醫(yī)院闌尾穿孔較發(fā)達地區(qū)的比例高,原因多為:(1)疾病意識不強;(2)經(jīng)濟落后;(3)談手術色變,要求保守治療;(4)農(nóng)村闌尾炎患者3~4 d后才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本例魚刺導致闌尾穿孔實屬罕見,另我院發(fā)現(xiàn)魚刺致回腸末端穿孔的患者有5例,多為老年患者。分析本例患者魚刺導致闌尾穿孔的原因有:(1)產(chǎn)后以高蛋白飲食為主,吞入魚刺;(2)盲腸為漏斗形,闌尾體腔大、根部寬,異物易入;(3)闌尾壁薄,淋巴水腫,易穿孔;(4)消化功能異常。闌尾炎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一般愈后較佳。近年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較傳統(tǒng)開放手術術后康復、生活質量方面的優(yōu)勢明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