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凱 時宏書 王林玉
摘要? ? 煙草黑脛病和煙草青枯病是煙草生產上的重要土傳病害,主要危害煙草的根部和莖桿,嚴重影響煙草的產量和品質。本研究探討了煙草內生菌LSN02菌株和煙草根際細菌LLGJ04菌株單獨灌根處理和與有機肥混施對煙草土傳病害的田間防效。結果表明,生防菌灌根處理防治煙草土傳病害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與有機肥混施處理。
關鍵詞? ? 煙草黑脛病;煙草青枯病;細菌;田間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35.7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075-02
煙草黑脛?。≒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和煙草青枯?。≧alstonia solanacearum)是植煙區(qū)的重要土傳病害。該類病害隨著煙田連作年限的增加,危害呈加重趨勢,病重年份嚴重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成為煙草種植區(qū)制約煙葉高產、穩(wěn)產和優(yōu)質的重要限制性因素[1-5]。煙草黑脛病和青枯病均是典型的維管束類病害,主要危害煙草的根部和莖桿[6-7],防治十分困難,是煙草產業(yè)的一大難題。
目前,煙草土傳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農業(yè)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在我國,化學防治仍然是控制煙草土傳病害的主要方法,但長期、大量、單一地使用化學殺菌劑,易造成病原菌抗藥性的形成和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煙葉農藥殘留量增加等問題[8-10]。生物防治具有經濟、無公害、長效等優(yōu)點,在煙草病害的防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6,11]。近年來,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煙草黑脛病和青枯病等煙草土傳病害的報道也越來越多。段燕平等[12]從煙草根際土壤中篩選出1株對煙草青枯病具有強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桿菌菌株SH7。王麗珍等[13]從煙草根際土壤中篩選出多株對煙草青枯病和黑脛病具有強拮抗活性的芽孢桿菌菌株和熒光假單孢菌菌株。在前期盆栽試驗和大田試驗基礎上,本研究以對煙草土傳病害具有強抑制作用的煙草內生菌LSN02菌株和煙草根際細菌LLGJ04菌株為生防菌株,進行了生防菌防控煙草土傳病害的大田試驗,研究結果對豐富煙草土傳病害的生防資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供試煙草品種為當?shù)刂髟詿煵萜贩N云煙87;供試生防菌為煙草內生菌LSN02菌株和煙草根際細菌LLGJ04菌株;供試培養(yǎng)基為NA培養(yǎng)基[14];供試有機肥由當?shù)責煵莨咎峁?/p>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分別在貴定、福泉同時開展。選擇2017年土傳病害重病地自然誘發(fā)。每個縣選擇2塊重復試驗地,2塊試驗地距離≥500 m,每塊試驗地面積≥0.1 hm2,田塊形狀相對較規(guī)則,基本呈長方形。常規(guī)條件栽培,土壤肥力中等,生產措施按常規(guī)管理實行。
每塊試驗地均設5個處理,即處理1,煙草內生菌LSN02按1.0×108 CFU/mL灌根處理,灌2次;處理2,煙草根際細菌LLGJ04按1.0×108 CFU/mL灌根處理,灌2次;處理3,煙草內生菌LSN02(2.0×108 CFU/mL)與有機肥混施,混施1次;處理4,煙草根際細菌LLGJ04(2.0×108 CFU/mL)與有機肥混施,混施1次;CK,清水灌根處理2次。4次重復,各重復小區(qū)順序排列。每小區(qū)植煙60株,共1 200株。
1.3? ? 試驗方法
處理1和處理2在煙苗移栽時向井窖內灌入100 mL菌液后再移栽,移栽后20 d左右在封窩前按同等濃度再灌1次,每處理需生防菌稀釋液48 L(100 mL/株×240株,灌2次);處理3和處理4在起壟時與有機肥混合均勻后施用(每個處理用有機肥16.8 kg,按1 050 kg/hm2施用量折算),每處理需生防菌稀釋液24 L(100 mL/株×240株,施用1次),移栽后不再灌根處理。
1.4? ? 調查統(tǒng)計
分別于2018年6月16日、7月10日和7月23日對煙田發(fā)病情況進行調查。病情分級標準為:0級,全株無病;1級,莖部病斑不超過莖圍的1/3,或1/3以下葉片凋萎;5級,莖部病斑超過莖圍的1/2,但未全部環(huán)繞莖圍,或1/2~2/3葉片凋萎;9級,病株基本枯死。數(shù)據采用DPS軟件進行處理。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福泉試驗區(qū)田間防效
由表1可知,在福泉試驗區(qū),煙草根際拮抗細菌LLGJ04和煙草內生細菌LSN02對煙草土傳病害的田間防效存在顯著差異。2018年6月16日第1次調查時,不同處理病指防效的大小依次為處理1(內生菌-灌根)>處理2(根際細菌-灌根)>處理4(根際細菌-混施)>處理3(內生菌-混施)>CK,其中處理1病指防效達到53.57%。2018年7月10日第2次調查時,不同處理病指防效的大小依次為處理1(內生菌-灌根)>處理2(根際細菌-灌根)>處理3(內生菌-混施)>處理4(根際細菌-混施)>CK,且各處理的病指防效均有下降。截至7月10日,效果較好的處理1病指防效為40.59%。由此表明,煙草內生菌和根際細菌進行灌根處理防治土傳病害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與有機肥混施處理;其中,灌根處理中,內生菌LSN02對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根際細菌LLGJ04處理。
2.2? ? 貴定試驗區(qū)田間防效
由表2可知,在貴定試驗區(qū),煙草根際細菌LLGJ04和煙草內生細菌LSN02對煙草土傳病害的田間防效同樣存在顯著差異。2018年7月10日第1次調查時,不同處理病指防效的大小依次為處理1(內生菌-灌根)>處理2(根際細菌-灌根)>處理3(內生菌-混施)>處理4(根際細菌-混施)>CK,其中處理1病指防效達到34.11%。7月23日第2次調查時,不同處理病指防效的大小依次為處理1(內生菌-灌根)>處理2(根際細菌-灌根)>處理3(內生菌-混施)>處理4(根際細菌-混施)>CK,防效較好的處理1病指防效為27.32%。其中,灌根處理中,內生菌LSN02對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根際細菌LLGJ04處理。
3? ? 結論與討論
有機肥因具有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等作用,在煙草種植過程中經常被施用[15]。本文探討了煙草根際細菌 LLGJ04和煙草內生細菌LSN02灌根處理和與有機肥混合施用處理對煙草土傳病害的田間防效。結果表明,LLGJ04和 LSN02灌根處理防治土傳病害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與有機肥混施處理;其中,灌根處理中,內生菌LSN02對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根際拮抗菌LLGJ04處理,這可能與內生菌LSN02在煙草植株中的生長以及定殖能力更優(yōu)于根際拮抗菌LLGJ04有關。
4? ? 參考文獻
[1] 楊樹軍.煙草黑脛病生防菌篩選及防效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22-225.
[2] 楊佩文,楊群輝,倪明,等.煙草青枯病發(fā)生流行氣象因素分析及土壤調理防控技術[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7,30(5):1104-1108.
[3] REN X L,ZHANG N,CAO M H,et al.Biological control of tobacco black shank and colonization of tobacco roots by a Paenibacillus polymyxa strain C5[J].Biology & Fertility of Soils,2012,48(6):613-620.
[4] GALLUP C A,SHEW H D.Occurrence of race 3 of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in North Carolina,the causal agent of black shank of tobacco[J].Plant Disease,2010,94(5):557-562.
[5] 周訓軍,王靜,楊玉文,等.煙草青枯病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2,39(10):1479-1486.
[6] 姜乾坤,彭閣,王瑞,等.抗青枯內生細菌的篩選及其對煙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J].中國煙草科學,2017,38(5):13-17.
[7] 王志愿,姜清治,霍沁建.煙草黑脛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250-255.
[8] 尚志強.煙草黑脛病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7,9(2):73-76.
[9] 謝永輝,張永貴,朱利全,等.煙草黑脛病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進展,2015(1):41-46.
[10] 劉艷霞,李想,蔡劉體,等.生物有機肥育苗防控煙草青枯病[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7,23(5):1303-1313.
[11] 劉丹,李愛華,石方斌,等.枯草芽孢桿菌防治十堰市煙草青枯病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2):198-199.
[12] 段燕平,楊金廣,楊繼紅,等.抗煙草青枯病菌的枯草芽孢桿菌SH7的篩選與鑒定[J].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4(1):52-57.
[13] 王麗珍,肖崇剛.重慶煙草主要病害土壤拮抗細菌的篩選[J].煙草科技,2008(4):60-64.
[14]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8:103-145.
[15] 周艦,盧朝軍.生物有機肥在烤煙種植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