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萬云
記得在一次培訓中,一位教師讓參訓學員做折紙游戲:1.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后在右下角撕掉少許;2.再對折后再在右下角撕掉少許;3.展開后觀察各自的圖案。大家發(fā)現(xiàn)全班幾乎沒有相同的圖案。為什么大家執(zhí)行同一個指令,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筆者認為,應(yīng)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站在教育者層面,教育指令要具備有效性
教育指令即教育者在要求受教育者完成一項任務(wù)時所用的常規(guī)語言。
一方面,教育者要根據(jù)教育目的清晰明確地給出指令。比如在上述游戲中,“把長方形紙對折”是按長方形的長邊中線對折,還是按長方形的寬邊中線對折?若把按長邊中線對折記作“長”,按寬邊中線對折記作“寬”,只考慮兩次對折便有“長長”“長寬”“寬長”“寬寬”4種,如果再把對折后是從“封閉方”(每次折疊,可記折痕處為封閉方)撕掉少許還是從“開放方”撕掉少許,那組合的情況就會更多。
另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無法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時,可以輔以動作。比如上述游戲中的“對折后在右下角撕掉少許”,少許是幾許?一般不容易用語言表達清晰,教育者可以用手勢比畫進行示范。還有現(xiàn)在常用的PPT等多媒體手段,其實也是用更豐富的元素表達直觀的教育指令。
二、站在受教育者角度,要學會運用多種思維方式
人很容易固守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就筆者本人而言,游戲做完后在組內(nèi)交流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圖案花紋只在一個方向,因為我是沿著一個方向?qū)φ鄣降住6行┏蓡T前后兩次分別按長邊中線和短邊中線對折,結(jié)果自然不同。由此可知,我的思維習慣偏向直線單向思維,在解決問題時思路可能不夠開闊,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認識到這一點,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克服慣性思維所導致的不利因素,同時也要注意研究被教育對象的思維習慣、性格特點,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教學中,學生單向思維或固化思維的現(xiàn)象是一種常態(tài)。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不管教師怎么啟發(fā),有些學生的作文仍然是千篇一律,這取決于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與思維方式也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有時可以進行逆向啟發(f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行文思路,幫助他們突破固有思維模式。
三、站在管理者層面,要使教育者的指令清晰明確
管理者要通過各種培訓,提高教育者清晰表達教育指令的能力,既要有語言表達能力培訓,更要有思維模式培訓。為了防止有的教育者因教育指令、教育能力的欠缺而導致組織目標完不成,管理者就要通過任務(wù)清單、分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兜底管理。對于年輕教師的課堂語言,學校要從備課、講課,到課后反思都給出標準的示范,使其先“入格”,熟練后方可“出格”,以此來彌補短板,進而提高整體組織目標的完成效率。
由此看來,一個簡單的游戲,仔細思考,其中也蘊藏著不少教育的道理和方法,可見教育的語言是豐富而有趣的,值得我們不斷探索。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