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北京一直被寒冷、干燥的氣氛籠罩著,全國很多省份都下了雪,包括不少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全國人民都在等待著北京的那場雪,因為無論從天氣還是其他方面,“瑞雪兆豐年”都是一個好兆頭。
1月初,很多車企都在不情愿地曬去年的“成績單”,沒有往年的喜大普奔,躊躇滿志,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的未來。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大部分汽車企業(yè)陷入了銷量的負增長,全國汽車銷量也在20年內首次下滑,雖然接近3000萬的數字還能穩(wěn)坐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位置,但是大多數企業(yè)的日子都不好過。
一汽、東風、長安等領頭羊的銷量同比都有不同幅度的減少,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民營企業(yè)則很難再維持,有些銷量甚至出現了腰斬的局面,今年爆火的吉利汽車雖然憑借領克品牌的爆發(fā)達到了20%的增速,但去年12月份的銷量卻慘不忍睹,直接造成了股價一夜跌回解放前。而整個汽車板塊,20侶年A股市場上沒有一家整車企業(yè)的股價實現增長,靠山寨起家的眾泰最大跌幅超過了70%,整個行業(yè)的股指的跌幅超過了20%,冷冰冰的數字說明了投資者對于汽車行業(yè)的憂慮,也讓業(yè)內人士體會到了這個冬天透徹心扉的寒冷。
僅有的亮點出現在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領域,奧迪不僅完成了全年目標,同比增速還達到了11%,寶馬和奔馳雖然爭冠無望,但憑借新產品的集中上市,依舊有不錯的表現。二線豪華品牌的爆發(fā)并不意外,凱迪拉克增長31.8%,雷克薩斯增長21%,價格區(qū)間下探直接搶走了不少中檔合資品牌的份額。新能源領域,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繼續(xù)領跑,前11個月,比亞迪就已經完成了19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距離20萬的年終目標幾乎沒有懸念,而北汽新能源前11個月銷量達到了12.8萬輛,同比增長了53%,其他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增速也遠超整體車市。
一方面是大環(huán)境的降溫,年初車企對于市場過于樂觀的預判,大量新產品的扎堆上市,僅僅是外觀設計和配置的變化,為了適應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子品牌推出,定位模糊,產品力不足,渠道拓展單一,質量問題凸顯,如果是此前的幾年中國汽車消費還處于一種非理性的沖動,那么從2018年開始,隨著大環(huán)境的變化,消費者手里的錢越來越金貴,對于汽車產品的使用體驗和品質要求卻越來越高,而廠家一味給經銷商壓貨,也造成了市場的惡性競爭,買漲不買跌放在哪個地方都適用,有些二線品牌為了去庫存終端價格都可以到7折左右,這樣的殺價對于品牌無異于飲鴆止渴。
另一方面,國家繼續(xù)鼓勵新能源汽車,但是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和里程焦慮一直沒有減少,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很多人選擇電動車則是因為無法搖到燃油車指標的無奈選擇。這部分市場空間本來就是政策強制下的衍生品,一旦補跌和限號政策松綁,很難保證還會有如此的局面。
2019年,中國的汽車市場會有怎樣的變革?首先車企會越來越謹慎,從年銷量的目標到新車投放會更加謹慎,開發(fā)更好地用戶體驗,不僅僅是產品層面,還有品牌,服務等等。在新能源領域,氫燃料電池已經出現井噴的勢頭,會有更多的熱錢進入,也是未來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的方向。
雖然快過年了,北京還沒有下雪,今年車企的日子不會太舒服,但是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yè),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媒體都會對她有美好的期待,擁有一個良性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汽車市場是我們每個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