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小戎
小王子:有名言說,即使在最聰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生而為人,我們注定難以逃脫自己身份的限制,所以,當我們自以為很聰明的時候,依然應該讓大腦多轉幾個圈,以免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很貪玩,學習成績退步。他的老師覺得很可惜,不解地問他和他爸爸:“這么聰明一孩子,為什么要干傻事呢?”這個說法很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就堅定地認為,“知識即美德”:一個人如果真的聰明,他應該知道哪些行為對自己有利,哪些行為對自己有害,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趨利避害。但現(xiàn)實是,聰明的人卻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選擇。
英國科學記者大衛(wèi)·羅布森寫了本書,叫《智力陷阱:為什么聰明人會做傻事》,在他看來,做傻事的聰明人包括喬布斯、愛因斯坦、柯南·道爾和一些諾貝爾獎得主。喬布斯患病后拒絕接受手術,而是相信一些健康騙局和流行的食譜。愛因斯坦晚年把時間都花在了他的同事駁斥過的大一統(tǒng)理論上??履稀さ罓栂嘈畔膳屯`術,1917年,兩個少女用仙子跳舞的假照片騙了他。
聰明人做傻事這種現(xiàn)象其實很普遍,以致有了一個成語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詞典上的解釋是“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妨害了”,出自蘇東坡的詩《洗兒》:“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p>
有心理學家把愚蠢的行為分為三種,其中最傻的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喝醉了還以為自己能夠開車,或者一個小偷想偷手機,結果偷了一個 GPS設備。第二種蠢行是因為上癮或者沉迷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因為沉迷于玩游戲而取消跟朋友的約會。第三種是因為大意、馬虎,比如給車胎充氣充得太多,上路后反而爆胎了。
聰明人做傻事的原因之一是懶。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叫低估了堅毅的作用。聰明人老早就能感覺到困難,而越往后堅毅和修煉越重要。聰明人做事情時,一有點成績就會受到夸獎,結果他們很享受這種感覺,就會避免去做自己不會馬上做得好的事情。
羅布森說,聰明人更有可能相信假新聞和陰謀論,因為他們思維能力更強大,反而會讓他們把自己不正確的信念說得更合理,為自己的直覺辯護時花樣更多。智力和教育能讓一個人躲過錯誤的說法嗎?這要看一個人的思考風格。有些人很吝惜自己的認知能力,他們也許在考試時愿意動腦子,但平時就靠直覺和本能處理問題。
智力就像汽車的發(fā)動機,馬力越大,你的速度越快。但方向和路線正確,你才能更快地到達終點。不然你可能在繞圈子甚至掉下懸崖。類似地,聰明的大腦也許能幫助你更快地處理信息、找到解決方法,但如果推理方向受到你的偏見的影響,思考速度只會讓你錯得更厲害。
專業(yè)知識會讓一個人變得更頑固,以為自己有權利變得頭腦封閉,排斥跟自己相悖的觀點。比如它會造成“諾貝爾病”,諾貝爾獎得主在后期往往會提出一些奇怪的理論。比如有的懷疑氣候變化,有的涉嫌種族歧視,諾貝爾獎得主的身份導致他們否認那些跟他們意見相反的最基本的證據(jù)。
有時候,聰明人做傻事可能是因為他們周圍的文化,比如在職場上。當一個小組里有一兩個過于熱心的人主導著對話,這個小組的表現(xiàn)還不如所有人獲得平等機會的小組。
樹村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