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瓊瑤的丈夫,皇冠集團創(chuàng)辦人平鑫濤于5月23日過世,享年92歲。在6月4日皇冠出版社發(fā)表聲明公布這一消息后,瓊瑤也在社交媒體發(fā)文追憶平鑫濤。
“當初明明是你拼命追求我,長達16年。讓我受了多少委屈!……你的兒女,因兩種不同認知的愛,跟我決裂了。我能做的,依然是忍?!眴螐倪@些詞句看,仍然有明顯的少女心態(tài)以及閨怨情懷,很難讓人相信,它出自一位81歲老人之手。網(wǎng)上隨即有了不少哂笑之聲。經(jīng)歷過人生坎坷、世事滄桑,或許瓊瑤應不再提這些前塵往事,淡看家庭恩怨,寫些寬宏大度的文字,才符合公眾對這位文化人物的期待。
一封如泣如訴的信,不免讓人想到她小說里的那些女主人公,想到曾經(jīng)影響一代人的“瓊瑤式”愛情。
瓊瑤寫了大量言情小說,從第一部《窗外》開始,《幾度夕陽紅》《一簾幽夢》《水云間》……逐漸擁有了大量讀者,開辟了屬于自己的時代。上世紀90年代末《還珠格格》電視劇大紅,意味著瓊瑤由小說走向電視劇的轉型高峰,但她的創(chuàng)作依然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還珠格格》里的情感模式,仍然延續(xù)著纏纏綿綿的風格。
瓊瑤創(chuàng)造了江雁容、汪綠萍、杜芊芊、陶丹楓等諸多女性形象,反過來,這些角色也被認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家本人。這個說法如果成立也是符合邏輯的,寫作者如果不能真誠且用心地創(chuàng)作人物,那么人物也不會走進那么多讀者的內(nèi)心,只有瓊瑤和她筆下的女性群像站在一起,瓊瑤才會成為瓊瑤。
現(xiàn)在回看瓊瑤與平鑫濤的婚姻,可以用“美滿”來形容。他們有浪漫的偶遇,有共同的事業(yè),有面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白頭偕老。
有美滿,自然就有遺憾,瓊瑤的遺憾之處在于,她與平鑫濤屬于“二次婚姻”。在巨大的傳統(tǒng)認知慣性(或者說某種根深蒂固的偏見)沖擊下,這是每對走進“二次婚姻”的夫婦都要面臨的壓力。在小說與影視界,瓊瑤是呼風喚雨的人物,可以輕易捧紅許多人,但回到某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秩序當中,她卻是一個無力的女性。當瓊瑤在悼念文字中仍然訴說“委屈”時,她的身份不是一位公眾人物,而只是一個女人。如果了解這些,大家可能會對瓊瑤更多一些理解。
讀者都知道,瓊瑤小說的核心是“純情”。這與她小說流行的社會氣氛是匹配的。但進入網(wǎng)絡社交媒體時代之后,瓊瑤成為不少人冷嘲熱諷的對象,理由是她作品里的人物“虛假”“矯情”“只會哭鬧”,甚至有人認為瓊瑤本人也“雙重標準”“自相矛盾”……時代變了,“瓊瑤式”愛情真的沒市場了嗎?
人們?nèi)匀幌蛲冋妗⒚篮玫氖挛?,包括“純情”在?nèi)??蔁o論是多么童話的愛情,人們看待它們時總是加入了現(xiàn)實因素。比如這段時間幾樁女星嫁人的新聞,網(wǎng)友更多還是在討論她們嫁得好不好,對方是不是更有錢、更有名、比女方更“強大”。如果把瓊瑤與平鑫濤的愛情轉移到當下看的話,或更能發(fā)現(xiàn)其可貴。
瓊瑤已是一位老人,可她創(chuàng)造的愛情模式仍然年輕,令人一邊嘲諷,一邊感念——在今天,“瓊瑤式”愛情的存在價值,也許就剩下令人遐想與感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