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梅
摘 要?在小學階段,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不斷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本文從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教學入手,積極對其教學進行了有效的實踐研究,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整理復習;核心素養(yǎng);研究
中圖分類號:A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182-02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要進一步加強教學實踐,要不斷探索更加完善的教學策略,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進一步分析,結合數學整理復習課內容,對教學實踐進行了進一步思考,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整理與復習的目的意義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要求小學生要具備實踐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數學意識與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整理復習時,要進行精心準備,如果復習的方法不得當,學生們會對課堂失去興趣,教師也失去了講課的熱忱,完成不了教學的目標。傳統(tǒng)意義上的復習形式包含按照章節(jié)順利復習、對學過的知識點重復的講解,這樣的方法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學習的效率變低。還有一些復習課在進行復習時沒有形成體系進行整理,這樣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所學習的知識點,缺乏解題的思路。因此,這樣的復習課是毫無效率的,復習課是將知識點的點、線、面相互結合起來,我認為教師在進行復習課時,首先要將知識進行梳理,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并在復習的過程中把舊的知識轉化為新的知識,是由整理到提高的一個過程,讓各個章節(jié)之間緊密相連構成體系,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要生動有趣
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授復習課時,都是對于舊的知識進行簡單的在現,讓學生在腦海中對于知識點進行回顧。這樣復習方式優(yōu)點在于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印象深刻,但同樣存在的缺點,重復機械的復習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能積極的參與課堂,那么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復習時對于導入部分進行精心的準備,與所復習的知識點緊密相連,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更加符合核心素養(yǎng)教學實踐。教師在對于導入部分設計時要挑選學生感興趣的點來進行導入,例如:我在教學過程常常運用故事導入法、情境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運用這些導入的方法讓學生對于課堂產生興趣,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當對于運算率這一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利用故事導入法,將數學家高斯的故事講授給學生,有一次高斯在上數學課時,他的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1+2+…+99+100=?所有的同學都在一個一個的疊加進行計算,但是高斯在很短的時間內算出了正確的答案:5050,這時教師對于此問題進行提問,高斯如何快速的解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們很快的發(fā)現是運算定律這一知識點,就可以進行復習的環(huán)節(jié)了。
(二)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要體現學生自主建構
構建主義,主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性,通過實際的操作對于舊的經驗的反省過程。在學習數學時,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復習課時,同時老師在上面進行歸納總結給學生,學生們在下面聽并用筆進行記錄,往往教學效果不佳。
知識梳理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讓知識變得有條理,讓學生對于知識點形成框架,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尊重學生學習的主觀性,讓學生通過談論、探究的方法對于知識進行自主學習,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比如:我在進行“正比例與反比例”這一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為了讓課堂學習的效果更好,讓學生將教師之前布置的作業(yè)帶到課堂中去。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四位同學為一組,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取長補短發(fā)現自身整理不足的地方進行完善。討論完畢后,每組派出一個代表對于整理的內容進行展示,對于整個梳理圖的“根”,不同小組給出的答案并不相同,有的小組認為是“正比例與反比例”,有的小組認為是“變化的量”。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應該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同學們通過研究談論后得出正反比例都是在變化的量的基礎上,他們都是變化的量,因此,整個梳理圖的“根”為變化的量。
通過這樣的分組討論,不僅讓學生們積極的學習知識,也加強了對于知識的歸納總結,讓同學之間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進一步確保學生能夠提高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練習環(huán)節(jié)設計要精心
在數學的復習課中練習是進行復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會運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不停的進行習題的練習與計算,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產生乏味的感覺,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要求教師要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對于學生錯誤的習題進行分析統(tǒng)計,將學生易錯的題型有針對性的進行精心的設計,將易錯的題型有規(guī)律的進行整理,幫助學生構建體系,減少問題的出現。
學生們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后,對于表面積和體積這倆個概念區(qū)分不開,當做習題時,不知道具體的求表面積還是體積,經常進行混淆。針對于這一現象,教師在進行復習時,可讓學生提前準備米尺帶到課堂中來,學生們通過測量自己的書桌或者文具盒等物品,進行數據的計算,得到問題的答案,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也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習的知識。
整理復習課就是對于舊的知識進行轉化,在不斷復習中吸收新的知識,形成體系。我在進行《圖形的運動》這一節(jié)課練習教學時,由于學生們對于平移、旋轉、軸對稱這三種方式從未進行應用,那么教師就可利用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回憶,讓學生對于圓柱體、圓錐體是怎么樣進行旋轉的進行歸納總結,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于知識體系進行構建,開拓學生的思維。
在對于《平面圖形的面積》進行整理復習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除了長方形外,還有什么圖形可以成為“根”,通過談論、研究、計算的方式進行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四)復習課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要求學生要形成數學思維、思想。數學思想就是通過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學習,經歷思維活動對于理論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數學當中的學習方法的運用,就是實現數學思想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采用數學的方法與數學的思想往往是相同的,例如:分類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思想轉化等。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該將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字母表示數的思想、符號思想、函數思想、方程的思想、轉化的思想、歸納推理思想等。
數學思想方法是滲透在數學的知識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得以運用。數學方法的使用不是僅僅在于某一知識點或某一章節(jié)中,而要在每一個知識點中都有使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整理復習時,要不斷提高對于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視,將數學思想方法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領悟所學習的知識。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實際,不斷總結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將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思維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不斷加強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提高盡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賴轉枝.在整理中深化在練習中提升——對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118、120.
[2]周智.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教學策略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161.
[3]戴厚祥,丁常娣.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5(Z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