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蝸?!睘轭}的短文。看到這樣的標題,您會不會聯(lián)想到一首網(wǎng)紅詩《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這首詩里擬人化了的“小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慢吞吞、努力前行的孩子。小蝸牛爬過了一年,才領略了四季花香,秋收冬藏。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和老師都應該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讓他們慢慢長大,欣賞、享受屬于他們成長路上的美麗風景。
巧讀課文
“慢”字是《小蝸?!愤@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最大的特色。文中運用夸張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小蝸牛的成長故事。故事正是通過慢吞吞的小蝸牛,以它“慢”為線索,來解讀四季的特征。
小蝸牛在來來去去小樹林和家的途中,經(jīng)歷了春夏秋冬四季。在充滿趣味的故事情節(ji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春夏秋冬時刻變化著的小樹林。通過小蝸牛不厭其煩的爬行,小蝸牛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媽媽對小蝸牛的那份隱形的愛,在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們要讓學生們先被小故事吸引,被媽媽的愛給吸引,再被小蝸牛的韌勁給吸引,被小蝸牛的“慢”給吸引。
盡管小蝸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歸,但我們能感受到小蝸牛的快樂,能感受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教育,這是隱形的。通過小蝸牛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訴說,表述了它感受到了四季的特征和變化,這是故事的核心所在。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否真的能做到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感悟呢?
1.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2.要提醒的字的書寫
3.本文特別適合一年級小學生做角色朗讀,一家三口人合作分角色練讀。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蝸牛、一人蝸牛媽媽)。
您發(fā)現(xiàn)了嗎?本課最大的特點是二、三、四連續(xù)幾個自然段結構相同,小蝸牛的動作和蝸牛媽媽的語言不斷反復。這種不斷復現(xiàn)的情節(jié),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這篇文章非常適合孩子和媽媽一起來讀。
父母的作業(yè)
1. 請家長和孩子分角色朗讀這篇有趣的課文。
2.可以讓孩子模仿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jīng)是夏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p>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p>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jīng)是秋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的禮物,他們的到來,可以讓父母成長為更好的人,也能帶給家庭無法言說的快樂和幸福。記住龍應臺的話:孩子,你慢慢來!
這么可愛的一篇《小蝸?!?,張加佳老師會怎樣給孩子們上課呢?請家長朋友們拿出您的手機,掃一掃本文的二維碼,您就可以聽到妙趣橫生的《小蝸?!妨恕?/p>